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优化课堂结构,“导图导学”体现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指导学生前置学习、课中研学、课后延伸。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发散性、系统性的特点,让导图成为有效的支架,引发思维的碰撞。用图式理解课文,寻找内容间的联系,让学生拥有更多深刻、个性化的理解与发现。“导图导学”紧紧抓住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真实简单的目标,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提高学习兴趣,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合作探究,突显学生本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为了便于操作,课堂结构的每一个模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据可循。
一、画图——课前研学
学生根据“自学导航”默读思考、自学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和要点。引领学生批注阅读。“自学导航”的设计要求包括: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目标明确、方法到位、可以检测、富有弹性。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的结构,将写作思路图像化地呈现出来。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在班内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以学评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如《乡下人家》的预习如下。
【任务一】熟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把你认为难写字、易错字摘抄到田字格中。
3. 给课文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jiē jié)出了青的、红的瓜。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ɡuān ɡuàn)花,大丽菊。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zú shuài)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4)几场(chǎnɡ chánɡ)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任务二】
1.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 在文章中圈出下列的词语:表示地点的词;表示季节的词;表示时间的词。
【任务三】默读思考,整体感知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读课文一至六小节,给这些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可以用填充“什么地方怎么样”的方法概括小标题,以小标题为主干,画出思维导图。
预习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批注什么内容、如何进行批注等,教学内容要富有弹性,让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不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关注个体的发展。
二、兴起——激起兴趣
课开始,播放课件,配乐解说,引入主题,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检查预习。检查预习包括反馈生字情况(读音、多音字选项、指导书写难写字)、借助思维导图分享自学所得,整体感知,生成研学问题。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学习兴致勃勃,达到“兴起”目标。
三、秀图——提出问题
研学后教理念是“让问题成为中心”,问题指向学科核心知识与能力。生疑环节,教师讲解的需求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需求,主动权把握在学生手上,形成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机,引起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如《鲸》,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享自学所得,然后整体感知,生成研学问题。
在预习课堂上研学,让学生独立识字、自主阅读、收集资料,是为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步步深入自主学习。在对学、群学中,组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懂得和建构了知识,培养和训练了能力,触动和内化了情感,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收获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四、拓图——合作探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鲜活的经历。展示课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培养学生创造幸福、分享幸福的能力。它主要进行“展示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通过生生、师生、组组充分互动的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所谓“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奇迹般地达到了“大容量”“快节奏”的理想教学效果。
例如《鲸》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体会鲸的特点。在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笔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要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要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要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要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展示同学交流。
除了上述方法展示,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把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的表达方法,用思维导图方式展示。
在展示课中,学生逐步形成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了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围绕着中心问题,学生抓关键词,在书上画出主干式思维导图,从一个词引发许多联想。应用了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活跃,有利于展现想象。过程中完善课前所绘的导图,并懂得了倾听与分享,学会主动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与同伴、教师交流。学生的板书围绕中心问题不断拓展,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思维导图使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条理化、可视化,为下一环节拓展练笔做铺垫。
五、去图——读写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在这环节,利用导图,引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在总结全文时,借助导图,呈献作者的思路。思维导图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可视,让学生在读——想——悟的过程中收获成果,达到“趣延——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如《乡下人家》的小练笔:乡下人家的哪种景象最吸引你呢?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加上平时的积累,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写之前可以先列出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看板书总结写法,如下图。
六、评价——反馈学习
反馈课是通过学生在预习与展示课上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与反思,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反馈课上,要特别注重突出“弱势群体”——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说、谈、演、写,检查他们是否达到了三维目标,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给予学生整理小结的时间,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画图——兴起——秀图——拓图——去图——评价”的模块化课堂结构,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的学习任务展开。这样的教学浅化了内容分析,简化了教学环节,强化了语言学习,注重了学生读书、积累、运用。这样的课堂结构,简单明确、思路清晰、操作简便、时间利用率高,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深度,搭建合适的平台,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让学生感悟多彩世界,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和提升,逐渐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炳亭著;刘文摄影.杜郎口“旋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4]章晓莉,张宇清,杨卫红.新课改催生高效课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6).
[5]彭文静.尊重生命体验 构建幸福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04).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为了便于操作,课堂结构的每一个模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据可循。
一、画图——课前研学
学生根据“自学导航”默读思考、自学生字词、掌握课文大意和要点。引领学生批注阅读。“自学导航”的设计要求包括: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目标明确、方法到位、可以检测、富有弹性。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的结构,将写作思路图像化地呈现出来。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在班内巡视,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以学评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如《乡下人家》的预习如下。
【任务一】熟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把你认为难写字、易错字摘抄到田字格中。
3. 给课文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jiē jié)出了青的、红的瓜。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ɡuān ɡuàn)花,大丽菊。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zú shuài)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
(4)几场(chǎnɡ chánɡ)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任务二】
1.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 在文章中圈出下列的词语:表示地点的词;表示季节的词;表示时间的词。
【任务三】默读思考,整体感知
乡下人家,处处如画。读课文一至六小节,给这些画分别取一个漂亮的名字,可以用填充“什么地方怎么样”的方法概括小标题,以小标题为主干,画出思维导图。
预习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批注什么内容、如何进行批注等,教学内容要富有弹性,让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不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关注个体的发展。
二、兴起——激起兴趣
课开始,播放课件,配乐解说,引入主题,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检查预习。检查预习包括反馈生字情况(读音、多音字选项、指导书写难写字)、借助思维导图分享自学所得,整体感知,生成研学问题。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学习兴致勃勃,达到“兴起”目标。
三、秀图——提出问题
研学后教理念是“让问题成为中心”,问题指向学科核心知识与能力。生疑环节,教师讲解的需求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需求,主动权把握在学生手上,形成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机,引起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如《鲸》,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享自学所得,然后整体感知,生成研学问题。
在预习课堂上研学,让学生独立识字、自主阅读、收集资料,是为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步步深入自主学习。在对学、群学中,组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懂得和建构了知识,培养和训练了能力,触动和内化了情感,从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收获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四、拓图——合作探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鲜活的经历。展示课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培养学生创造幸福、分享幸福的能力。它主要进行“展示提升”与“穿插巩固”的工作。通过生生、师生、组组充分互动的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所谓“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奇迹般地达到了“大容量”“快节奏”的理想教学效果。
例如《鲸》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体会鲸的特点。在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笔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要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要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要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要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展示同学交流。
除了上述方法展示,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把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的表达方法,用思维导图方式展示。
在展示课中,学生逐步形成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了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围绕着中心问题,学生抓关键词,在书上画出主干式思维导图,从一个词引发许多联想。应用了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维活跃,有利于展现想象。过程中完善课前所绘的导图,并懂得了倾听与分享,学会主动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与同伴、教师交流。学生的板书围绕中心问题不断拓展,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思维导图使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条理化、可视化,为下一环节拓展练笔做铺垫。
五、去图——读写训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在这环节,利用导图,引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在总结全文时,借助导图,呈献作者的思路。思维导图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可视,让学生在读——想——悟的过程中收获成果,达到“趣延——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如《乡下人家》的小练笔:乡下人家的哪种景象最吸引你呢?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加上平时的积累,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写之前可以先列出简单的思维导图,然后看板书总结写法,如下图。
六、评价——反馈学习
反馈课是通过学生在预习与展示课上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与反思,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反馈课上,要特别注重突出“弱势群体”——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说、谈、演、写,检查他们是否达到了三维目标,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给予学生整理小结的时间,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画图——兴起——秀图——拓图——去图——评价”的模块化课堂结构,每个模块围绕一个核心的学习任务展开。这样的教学浅化了内容分析,简化了教学环节,强化了语言学习,注重了学生读书、积累、运用。这样的课堂结构,简单明确、思路清晰、操作简便、时间利用率高,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深度,搭建合适的平台,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让学生感悟多彩世界,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和提升,逐渐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炳亭著;刘文摄影.杜郎口“旋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4]章晓莉,张宇清,杨卫红.新课改催生高效课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6).
[5]彭文静.尊重生命体验 构建幸福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