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审美感知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eyg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得到提升。由此可见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则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进而促使学生主动观察美、探索美。
  学者贾菲在研究审美教育时提出传统的美育一般是将美育引导到对象世界,让学生展示和探究美,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这个审美主体进行影响。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要遵循现代美育理念,促使学生保持感性自发,对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更加关注。
  一、打破期待,激活内驱
  审美感知力并非是审美主体机械地反映外部世界,而是一种期待,指的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形成心理定势,并在此影响下对外部世界之美进行感知。美学大师姚斯曾经提出,一部作品给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这展现了其审美价值的尺度。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打破学生的既定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从审美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更加充满激情地阅读文本,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从文本中感受到美。
  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时,一般教师都会让学生先说说文章描写了本命年中的哪些事情,然而在打破学生的既定审美思维定势的教学中,教师则并未如此写,而是让学生关注作者“曲径通幽”的创作笔法。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作者在开头为何要用诗化的语言写出二十四节气,既然是回忆本命年,那么为何不直接从本命年开始写起。这个问题打破了学生的审美期待,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究中。在探究过后,学生发现二十四节气是作者用来烘托中华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充满了文化的气息,由此便能更好地烘托出本命年的文化氛围。也自然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文本中具有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的春节风俗上。
  要打破学生的审美期待,教师则要促使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文本,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审美感觉。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抛弃教学参考书中的参考答案,避免对文本产生固定思维,而应该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真实的审美体会。
  二、陌生文本,自主探究
  陌生化是著名学者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文学概念,通过陌生化能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感觉的延长,能增强人们对文本的审美感受难度,这样能促使人们对文本产生更加强烈的审美感受。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本进行陌生化处理,让学生受到更为新奇的事物的感召,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由于所探究的事物是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学生的探究兴趣便能得到提升,探究效果也会更好。
  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文本的审美感觉有所延长,并没有让学生分析父亲给“我”买橘子后文章展现了怎样的情感,而是让学生关注阅读文本时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让学生分析文本最后一段中父亲给“我”写的信,分析作者为何要写这段。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了疑虑,认为父亲的信似乎有些大题小作。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意识到父亲只是想以此为借口让儿子回家。教师进而启发学生思考,父亲为何不主动在信中提出让儿子回家看自己。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中,学生从父亲买橘子开始,联系到最后的信,想到父亲对“我”的爱十分深沉,父亲不会直白地说出爱儿子,但是会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比如买橘子,比如写一封信。
  避免对文本进行人云亦云的审美体悟,而应该促使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陌生处,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审美体会。
  三、对比感知,造成冲击
  在审美感知中,对比感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文本进行对比能让学生产生审美冲击,能促使学生更投入地进行文本阅读。著名教师余映潮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采取多角度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人物情感。让学生在对比感知中获得不同的感受。
  在学习《水调歌头》时,教师与其他描写月亮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说说古人笔下的“月亮”一般会赋予怎样的意蕴。学生很快在分析中认识到,古人最常将月亮和思念之情联系起来,这里可以是思念某一个人,如自己的亲人、爱人,也可以更为泛化,思念自己的家乡,如《十五夜望月》等很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方式。但是还有些诗歌运用月亮清冷的形象,展现的是隐居山野的旷达之情。还有些作品从月亮的亘古不变开始想起,以月亮为起点,想到了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限,比如《春江花月夜》便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而《水调歌头》则由思念家人开始说起,最后联想到了人生和宇宙。在这样的一番审美感知后,学生便对《水调歌头》中月亮的意象有了更加深切的感知。
  对比感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每一篇文本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感知,可以进行文本内对比,也可以进行文本间对比,这都是很好的对比感知方法。
  四、唤醒移情,促进成长
  移情是德国学者里普斯首先提出的,指的是审美主体将自己的情感放入了审美对象之中,形成了特殊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审美感知。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本都运用了移情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尝试让学生运用移情,让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之间产生联系,这样能更好地感受文本的内容。
  在指导学生学习《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品味文章中的移情手法。作者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听泉”的方式进行描写,写出了鼎湖山泉水与众不同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品味深夜听泉的片段,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力来体会这独特的审美对象。学生在阅读后提出:“作者对于泉水的声音有着独特的感受,在普通人听来,泉水的声音可能都是相似的,但是作者却能听出其中的变化和差异。这表明作者运用了移情的方法,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入了进去。”还有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提出:“这段文字中作者不仅通过视觉感知了泉水的声音,而且还在头脑中对其进行加工,从泉水联想到了人生,联想到 生命的变更,这便是作者移情产生的效果,每一个人听到泉水后产生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这一段描写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审美主体,故此在使用移情时产生的感受也可能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审美感受,令学生更積极地进行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力指的是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是一种能让人自觉获得美的内在驱动力。若是一个人的审美感知力强大,则其洞察美、激发美的能力也会更强。正如学者帕克在《美学原理》中提到的那样,感觉是人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能主动探知美、感受美、体察美。通过对文本进行陌生化处理、对比感知、唤醒移情等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令学生更好地进行审美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225511)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性关注,而在教改和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语文的专题教育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从教学实践来看,专题教育的进行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改革,在作业布置上也要进行变化,所以积极的分析初中语文专题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改革对于专题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是在课改不断推进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此手段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明显
以往初中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教师讲授较为固定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严重制约课堂学习效率与效果的提高。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行动的根基在哪里?笔者觉得可从对教材的发掘、语文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角度,使我们的课堂更为灵动与活泛。  一、寻听余音,拓展学生思维  在对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中,教师应该是最主要的力行者。尽量找寻到教材中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
语言教学是语文课文教学的核心,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课文教学的核心。语言知识不仅包括基本知识,如标点知识、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体知识等,更须要通过对每一字、每一句地细细咀嚼,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悟”带来的喜悦。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那么课文教学与“禅道”、“诗道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通常是回归教材,回归课文,回归双基. 对于语文学困生而言,他们往往既要面对着自己语文基础薄弱、不善于总结归纳、不喜欢提问质疑等主观困难的挑战,又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和说明文而言要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不能跟着作者的思路稳步前行,读到一点艰涩的就觉得茫然无望,匆匆放弃。新课标对议论文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
李庾南老师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念。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通透的灵魂。教学法本身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可以自我调节,可以
用海绿石作载体吸附硅酸盐细菌,在第97天试验结果时,测昨海绿石载体的含水量为11.5%,但细菌数量达103×10^6/g,高于一般最常用的含水量为30%的草炭载体,证明了硅酸盐细菌能较好的存活在海绿石载体
文学创作者与其让文中的语言说话,不如让语言描摹出的文学形象说话。文学形象是作者胸臆的传达者,传达的方式是隐秘的,分散在语言文字的河流之中,需要读者去打捞。换句话说,用语言来描摹一个文学形象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作者的真实想法是借文学形象来进行主題思想的言说,言说是一个过程,是对生活的演绎。读者需要对文学形象每一事件之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挖掘、概括,提炼出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目的分析评价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水肿性疾病安全性和利尿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水肿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观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问不仅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吸收知识,启迪心智,深入知识的海洋,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效。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