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暗示事物的本质意义,更用丰富的想象融合主观情感、孕育审美意象,使艺术意象更丰富、更充实,把读者的思维引向更深邃、更宽阔的层面。比拟是诗文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运用形式是根据联想和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它的艺术功能是鲜明生动地描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事物的情态、逼真地勾勒景物特征,从而使生活高度艺术化和审美化,让艺术形象具有鉴赏力。下面我由比拟的三种形式(即拟物为人、拟人为物、拟物为物)来谈谈比拟的艺术功能。
先谈第一种,拟物为人。這种方法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即创作者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从此寄托作者的情感、增强文学作品的深意和艺术感染力。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句,作者运用拟物为人的修辞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交待了游山的路线、描绘了天姥沿途的迷人的景色,一个“送”字强化了天姥山的湖月的情感,深藏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形象地传递出了诗人渴望迅速进入梦境以摆脱纷纷扰扰尘世的生活体历,这是现实的虚化,更是幻境中的现实化,更是作者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它用艺术形象教人明辨是非、鼓舞人的斗志,把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真正达到了启发人的心志的作用。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句作者拟物为人,以描写长江雄浑、惊险的巨浪为表象,以抒发作者雄才大略无处施展的悲愤为意,意象相生,既高度凝练地显示了词意,更启发了读者的情感。词中的一个“拍”字用得绝妙,它象空谷中击响的银铃,撩拨读者的激情;象一支飞船,载着作者想象的思绪飞越历史的时空,痛思北宋统治者坐失江山的罪行。词中的深意和想象空间都是拟人修辞手法给增添的。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再谈第二种,拟人为物。这种修辞方法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感、情态或动作,运用这种修辞方法能使人们对抽象的事物有鲜明的印象、对模糊的认识有清醒的反映,从而增强人们对此人思想、行为的了解、认识,最终达到陶冶情操、感化心灵的作用。如《过秦论》贾谊为生动展现秦孝公并吞天下的雄心时就运用了拟物为人的修辞方法:“君臣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形象地描写了秦孝公急切吞并天下的勃勃雄心与气势,展示了秦的兴起、强大及统一六国的过程,为后文表现秦的衰亡结局作铺垫,同时顺理成章地提示主题: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抽象的道理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来了。因此,拟人为物的修辞手法不仅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让人易于认识和接受,且能深化主题。再如鲁迅小说《药》描写康大叔的形象时也用了:“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小了一半。”在现实生活中,性情凶恶的人眼光都有些吓人,康大叔象刀一样的眼光,所到之处都难逃厄运,当他的眼光落到老栓身上时,老栓的身子都被刺得小了一半,这一比拟手法的运用,不仅赋予了小说生动性,更是把康大叔的凶残与华老栓的善良对比得鲜明突出,同时,把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性泯灭的原因作了委婉的交代——刽子手不仅得不到惩罚,反而被愚昧的老百姓当神一样敬奉,善良的人们不仅得不到保护,反而层层盘剥,残酷欺诈,这样的现实社会谁也无法接受,因而,读者在同情、痛恨之余,更多的是觉醒,然后是奋起斗争,比拟的这种艺术功效寄予作者强烈的情感、提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最后谈第三种,拟物为物。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如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作者运用“珠”、“盘”这两种人们常见的事物比拟一般人所末闻的琵琶声,真切、生动地描绘出了琵琶声铿锵悦耳的特点,形象、深切地传递出了琵琶女愤世嫉俗、悲凄衰婉的心绪,暗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无限感叹、对淫糜腐朽的社会现实的激越控诉,是作者愤懑心情的宣泄、是琵琶女和诗人情感的交融。
修辞是调整和修饰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言形象化的突出方法,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说:“事难显成,理难言馨,每托物类,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机随发,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复唱叹,而中藏欢愉惨戚,隐跃欲传,其言浅其情深也。”这一旬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比拟修辞的艺术功能,文学作品中的比拟修辞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而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比拟修辞艺术功用的讲解。
刘葆珍,教师,现居湖南桃源。
先谈第一种,拟物为人。這种方法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即创作者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从此寄托作者的情感、增强文学作品的深意和艺术感染力。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句,作者运用拟物为人的修辞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交待了游山的路线、描绘了天姥沿途的迷人的景色,一个“送”字强化了天姥山的湖月的情感,深藏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形象地传递出了诗人渴望迅速进入梦境以摆脱纷纷扰扰尘世的生活体历,这是现实的虚化,更是幻境中的现实化,更是作者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它用艺术形象教人明辨是非、鼓舞人的斗志,把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真正达到了启发人的心志的作用。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句作者拟物为人,以描写长江雄浑、惊险的巨浪为表象,以抒发作者雄才大略无处施展的悲愤为意,意象相生,既高度凝练地显示了词意,更启发了读者的情感。词中的一个“拍”字用得绝妙,它象空谷中击响的银铃,撩拨读者的激情;象一支飞船,载着作者想象的思绪飞越历史的时空,痛思北宋统治者坐失江山的罪行。词中的深意和想象空间都是拟人修辞手法给增添的。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再谈第二种,拟人为物。这种修辞方法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感、情态或动作,运用这种修辞方法能使人们对抽象的事物有鲜明的印象、对模糊的认识有清醒的反映,从而增强人们对此人思想、行为的了解、认识,最终达到陶冶情操、感化心灵的作用。如《过秦论》贾谊为生动展现秦孝公并吞天下的雄心时就运用了拟物为人的修辞方法:“君臣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方之心”。形象地描写了秦孝公急切吞并天下的勃勃雄心与气势,展示了秦的兴起、强大及统一六国的过程,为后文表现秦的衰亡结局作铺垫,同时顺理成章地提示主题: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抽象的道理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来了。因此,拟人为物的修辞手法不仅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让人易于认识和接受,且能深化主题。再如鲁迅小说《药》描写康大叔的形象时也用了:“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小了一半。”在现实生活中,性情凶恶的人眼光都有些吓人,康大叔象刀一样的眼光,所到之处都难逃厄运,当他的眼光落到老栓身上时,老栓的身子都被刺得小了一半,这一比拟手法的运用,不仅赋予了小说生动性,更是把康大叔的凶残与华老栓的善良对比得鲜明突出,同时,把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性泯灭的原因作了委婉的交代——刽子手不仅得不到惩罚,反而被愚昧的老百姓当神一样敬奉,善良的人们不仅得不到保护,反而层层盘剥,残酷欺诈,这样的现实社会谁也无法接受,因而,读者在同情、痛恨之余,更多的是觉醒,然后是奋起斗争,比拟的这种艺术功效寄予作者强烈的情感、提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最后谈第三种,拟物为物。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如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作者运用“珠”、“盘”这两种人们常见的事物比拟一般人所末闻的琵琶声,真切、生动地描绘出了琵琶声铿锵悦耳的特点,形象、深切地传递出了琵琶女愤世嫉俗、悲凄衰婉的心绪,暗示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无限感叹、对淫糜腐朽的社会现实的激越控诉,是作者愤懑心情的宣泄、是琵琶女和诗人情感的交融。
修辞是调整和修饰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言形象化的突出方法,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说:“事难显成,理难言馨,每托物类,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机随发,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复唱叹,而中藏欢愉惨戚,隐跃欲传,其言浅其情深也。”这一旬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比拟修辞的艺术功能,文学作品中的比拟修辞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而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比拟修辞艺术功用的讲解。
刘葆珍,教师,现居湖南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