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夏天的北京“鸟巢”,喧嚣,热闹,这里见证了牙买加飞人博古特的几度疯狂,也留下了中国飞人刘翔因伤退赛的遗憾。但遗憾在2008年9月8日上午被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女孩姚娟抹去。在标枪F42-46级(下肢残疾)比赛中,她6次试投3次打破她自己创造的该级别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本届北京残奥会田径项目的首枚金牌。今天,让我们走近姚娟,听听她的故事。
不服输的性格
姚娟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4岁那年,她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终身残疾,左腿肌肉萎缩失去功能,甚至内翻畸形,左脚掌也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大,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幼小的心灵也饱受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而是选择了坚强地面对一切。
1992年,8岁的她随外出打工的父母来到无锡上学。体育老师体谅她的困难,准许她不上体育课,但是脾气倔强的她坚决说“不”。她顽强地与健全孩子一起锻炼并努力超越他们,在学校运动会上多次获得冠军。“虽然很小我就行动不便,但我不愿就此低头,我是个个性要强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都要求自己和正常孩子一样。”姚娟说。
1998年,14岁的姚娟进人无锡市锡山区体校,跟随教练张奕进行田径训练。因为力量足,爆发力好,姚娟开始练习标枪、铅球等投掷项目。体育训练总归是艰辛的,流的不仅仅是汗水更有血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格、艰苦、枯燥的训练让腿脚原本就不灵便的姚娟雪上加霜,手上、脚上满是老茧和血泡,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不流泪只流汗,不诉苦只说笑,不当逃兵争当训练标兵。说到这,姚娟笑了,脸上透露出那么一股子骄傲和自豪。是的,她的阳光、开朗、乐观、自信不单是她通往胜利之路的法宝,也感染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平凡的人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残奥会并不是姚娟的第一届奥运会,而是第三届;2008年9月8日获得的这枚金牌也不是姚娟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而是第二枚。这一切要从1999年说起。
那时的姚娟还只是个懵懂的初中生,对于体育比赛的理解就是校运会,至于专门的残疾人运动会她向无所闻。她当时的理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好好读书,考一所名牌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但是,慧眼识珠的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队的领导找到了她,并动员她参加残疾人体育项目竞技训练,主攻标枪。她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2000年5月,初出茅庐的姚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残运会,获得金银铜牌各一枚的佳绩,还因此入选国家队并代表中国参加了2000年的悉尼残奥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遇上了一个真正的高手:“我的标枪对手是上届冠军,一名白俄罗斯选手,这位对手辅有功能极强的运动假肢,价值十几万,一辆轿车的钱啊!”但姚娟成功地从气势上、心理上击垮了对手,试投第一枪就奠定胜局,最终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了她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伤病总是运动员的头号敌人,姚明、刘翔都没能逃脱,姚娟也不例外。2004年在出征雅典残奥会之前的一次比赛中,姚娟不幸右手肘关节撕裂性骨折,这对于标枪运动员来说几乎是致命打击。最终姚娟没能卫冕,中国田径最保险的一块金牌变成了第五名。时隔许久,重新提起往事,依然能从只言片语中听到当年姚娟铩羽而归时心中的滔天巨浪!
背水一战,誓死一拼
没人怀疑姚娟的天分,没人怀疑姚娟的刻苦,没人怀疑姚娟的心理素质,更没人怀疑参加各级残运会,金牌拿到手软的姚娟的实力,但家门口的奥运会却让姚娟多了些异样的负担。“第一次夺冠我才16岁,那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不觉就拿了冠军,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8年后,在北京夺得的奥运会金牌我觉得过程更为艰难,因为这8年发生了太多事情,比赛前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誓死一拼。”
在投掷前,姚娟看到田径场远端的那根投掷线,心里却没了底。“也许是‘鸟巢’太大的缘故,当我看见场地那端的投掷线感觉好远哦!”不过第一投,姚娟就以40.29米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这一投让姚娟对比赛有了把握。最终,她以40.51米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夺冠。“40.51米,我即便是在训练中也只投出过一次,那次还是踩线犯规投出来的。今天能投出这个成绩,我觉得也算是超水平发挥了。”赛后姚娟说。
周围人眼中的姚娟
首先,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姚娟的姐姐告诉记者,姚娟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优秀的,在中学里还保持全班前5名,而且爱好广泛。“这个奥运冠军也是厨房高手噢,她做的油焖大虾、红烧鱼、红烧肉特别好吃。”在南师大求学的三年多时间里,姚娟的成绩单上都是良好以上,有多门课还是优。
其次,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同学们的知心姐姐。在得知姚娟夺冠后,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姚娟夺冠后跪地不起。那是她太激动了。比赛前她打电话告诉我状态不错,有希望进前三。能再次夺金有些意外,这个冠军拿得太不容易了。”辅导员老师说。“我们班就她一个人领工资了,每次比赛回来她都会给大家带点零食之类的小礼物,同学跟她都特别亲近。”据知情的老师透露,在南京师大求学的三年多时间里姚娟一直在默默资助两名贫困学生。姚娟还省下训练补助,请老师交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同学,但不要告知姓名。九江地震、汶川地震姚娟都捐钱捐物。她说:“我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再次,她是爸爸妈妈的好女儿。姚妈妈说,现在姚娟一家在无锡住的房子是悉尼残奥会夺取金牌后无锡市政府奖励的,但装修的钱是姚娟出的:姚爸爸胰腺炎开刀,姚妈妈高血压治疗,姚娟都出过钱。2004年那次骨折她到镇江动手术。却记挂一直在病床边照顾自己的妈妈,硬是省下不多的补贴,给妈妈一些零花钱,让她不要舍不得吃,买点营养品补补身体。姚娟的父亲说起女儿来有一句很生动的话:“有点犟,不服输。用无锡话讲就是,饶你一只脚,还是赢过你。”
不服输的性格
姚娟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4岁那年,她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终身残疾,左腿肌肉萎缩失去功能,甚至内翻畸形,左脚掌也只有常人的三分之一大,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幼小的心灵也饱受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而是选择了坚强地面对一切。
1992年,8岁的她随外出打工的父母来到无锡上学。体育老师体谅她的困难,准许她不上体育课,但是脾气倔强的她坚决说“不”。她顽强地与健全孩子一起锻炼并努力超越他们,在学校运动会上多次获得冠军。“虽然很小我就行动不便,但我不愿就此低头,我是个个性要强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都要求自己和正常孩子一样。”姚娟说。
1998年,14岁的姚娟进人无锡市锡山区体校,跟随教练张奕进行田径训练。因为力量足,爆发力好,姚娟开始练习标枪、铅球等投掷项目。体育训练总归是艰辛的,流的不仅仅是汗水更有血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格、艰苦、枯燥的训练让腿脚原本就不灵便的姚娟雪上加霜,手上、脚上满是老茧和血泡,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不流泪只流汗,不诉苦只说笑,不当逃兵争当训练标兵。说到这,姚娟笑了,脸上透露出那么一股子骄傲和自豪。是的,她的阳光、开朗、乐观、自信不单是她通往胜利之路的法宝,也感染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平凡的人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残奥会并不是姚娟的第一届奥运会,而是第三届;2008年9月8日获得的这枚金牌也不是姚娟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而是第二枚。这一切要从1999年说起。
那时的姚娟还只是个懵懂的初中生,对于体育比赛的理解就是校运会,至于专门的残疾人运动会她向无所闻。她当时的理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好好读书,考一所名牌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但是,慧眼识珠的江苏省残疾人田径队的领导找到了她,并动员她参加残疾人体育项目竞技训练,主攻标枪。她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2000年5月,初出茅庐的姚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残运会,获得金银铜牌各一枚的佳绩,还因此入选国家队并代表中国参加了2000年的悉尼残奥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遇上了一个真正的高手:“我的标枪对手是上届冠军,一名白俄罗斯选手,这位对手辅有功能极强的运动假肢,价值十几万,一辆轿车的钱啊!”但姚娟成功地从气势上、心理上击垮了对手,试投第一枪就奠定胜局,最终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了她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伤病总是运动员的头号敌人,姚明、刘翔都没能逃脱,姚娟也不例外。2004年在出征雅典残奥会之前的一次比赛中,姚娟不幸右手肘关节撕裂性骨折,这对于标枪运动员来说几乎是致命打击。最终姚娟没能卫冕,中国田径最保险的一块金牌变成了第五名。时隔许久,重新提起往事,依然能从只言片语中听到当年姚娟铩羽而归时心中的滔天巨浪!
背水一战,誓死一拼
没人怀疑姚娟的天分,没人怀疑姚娟的刻苦,没人怀疑姚娟的心理素质,更没人怀疑参加各级残运会,金牌拿到手软的姚娟的实力,但家门口的奥运会却让姚娟多了些异样的负担。“第一次夺冠我才16岁,那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不觉就拿了冠军,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8年后,在北京夺得的奥运会金牌我觉得过程更为艰难,因为这8年发生了太多事情,比赛前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誓死一拼。”
在投掷前,姚娟看到田径场远端的那根投掷线,心里却没了底。“也许是‘鸟巢’太大的缘故,当我看见场地那端的投掷线感觉好远哦!”不过第一投,姚娟就以40.29米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这一投让姚娟对比赛有了把握。最终,她以40.51米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夺冠。“40.51米,我即便是在训练中也只投出过一次,那次还是踩线犯规投出来的。今天能投出这个成绩,我觉得也算是超水平发挥了。”赛后姚娟说。
周围人眼中的姚娟
首先,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姚娟的姐姐告诉记者,姚娟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优秀的,在中学里还保持全班前5名,而且爱好广泛。“这个奥运冠军也是厨房高手噢,她做的油焖大虾、红烧鱼、红烧肉特别好吃。”在南师大求学的三年多时间里,姚娟的成绩单上都是良好以上,有多门课还是优。
其次,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同学们的知心姐姐。在得知姚娟夺冠后,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姚娟夺冠后跪地不起。那是她太激动了。比赛前她打电话告诉我状态不错,有希望进前三。能再次夺金有些意外,这个冠军拿得太不容易了。”辅导员老师说。“我们班就她一个人领工资了,每次比赛回来她都会给大家带点零食之类的小礼物,同学跟她都特别亲近。”据知情的老师透露,在南京师大求学的三年多时间里姚娟一直在默默资助两名贫困学生。姚娟还省下训练补助,请老师交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同学,但不要告知姓名。九江地震、汶川地震姚娟都捐钱捐物。她说:“我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再次,她是爸爸妈妈的好女儿。姚妈妈说,现在姚娟一家在无锡住的房子是悉尼残奥会夺取金牌后无锡市政府奖励的,但装修的钱是姚娟出的:姚爸爸胰腺炎开刀,姚妈妈高血压治疗,姚娟都出过钱。2004年那次骨折她到镇江动手术。却记挂一直在病床边照顾自己的妈妈,硬是省下不多的补贴,给妈妈一些零花钱,让她不要舍不得吃,买点营养品补补身体。姚娟的父亲说起女儿来有一句很生动的话:“有点犟,不服输。用无锡话讲就是,饶你一只脚,还是赢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