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211100)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无不注重“问题设计”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孔子也提出了“以疑激思、以疑引思”的观点.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恰当的提问和合理的问题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提问题很容易,但要设计出好的问题却很困难.因为好的问题的设立不仅取决于教学上的考虑,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从课本上直接找到,而教师只能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创造性地进行设计,通过问题设计,把物理的概念、原理、技能和说理方法从它们被发现和证实的样子转化成易于为学生所掌握的样子,以实现物理的知识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
1紧扣教学目标,于重点、难点处设计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范性,目标不正确的教学是无的放矢.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前应全面分析一节课的各个知识点,厘清重、难点,于重点、难点处具有设计指导性的问题,化难为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以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是《导体的电阻》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装修新房子时,在选择装修电线时,你要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顿时提出很多的想法……
案例呈现如果你家里买了新房子,要搞装修安装电线,爸妈把电线选购的任务交给你,这里有三种线材,(4的铜芯线、1.5的铜芯线和1.5的钢丝线),如果“不差钱”,你会选购哪种?说明你的理由.
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既突破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更从方法与过程等角度整体掌握了知识,促进物理思维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
2选准恰当时机,在新旧知识衔接处设计问题
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
如在《导体的电阻》一课中,实验探究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材提出的问题是“如何测量电阻?”引导学生回顾电阻的测量方法——伏安法测电阻.再设计问题让学生从中找出测量的难点,设计恰当的问题发现此实验用伏安法直接测量的不便,从而引导学生去改进实验电路,采用比较法来进行实验.这样既回顾了旧知识,又在此过程中解决了新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案例呈现:
学生活动一:认真阅读(人教版)选修3-1课本 第56页探究方案一的实验部分,体会实验原理,并接好电路,通过电压表的读数,比较a与b、a与c、a与d的电阻之比,从而得出长度、横截面积、材料这三者与电阻的关系.
3重视学情反馈,在思维阻滞处设计问题
有研究表明,学生有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强烈愿望,这个时候是给学生答疑解疑的最佳时机,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因此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反映情况及学生在平时对作业的反馈情况,及时在学生思维阻滞处进行点拨.
案例呈现当活动一中实验的数据存在误差,受到学生质疑时,可以设问引导学生从理论的角度探究去验证结论.
学生活动二 :理论探究.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推导角度研究.交代理论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4巧设问题,注重实效性
4.1创设有效情景,找准问题设计的“支撑点”
设计问题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自然生成教材中相应的观点和原理,因此,必须用鲜活的生活素材创设情景并与问题自然衔接,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出教材中的观点,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探究性教学方式.
4.2激发学生兴趣,寻找问题设计的“精彩点”
有效的提问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比如利用中学生具有好奇、质疑求知欲望这一心理特点,以疑激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萌发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趣问,悬问,巧问,精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技巧,创设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
4.3问题逐步深入,把握好其层次性
问题过于简单,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学生不思考就能得到答案,难以持续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问题过于复杂,学生不仅不能顺利解决问题,而且自信心还容易受挫,不利于长时间地让学生充满兴趣.
从多元智能角度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有差异,造成他们理解问题的方法和程度也不同.而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就能有效的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使每一层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所收获.优化问题设计,让问题由难到易,起点立足于后进生,层层推进,将问题逻辑化,使后进生学习能走在自身的心理机能发展前面,将落脚点定格在优等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层面上,从而达到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桃”,优等生能“吃饱”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情况,让学生从教师的问题设计中发现新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尽可能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情感渗透,使问题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促进问题设计目的的实现,从而获得通过“巧设问题”打造“有效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