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蕴含了丰富民族文化,通过具体的形象,含蓄的语言,营造出了唯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可以学会欣赏诗歌,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教学方式
对于诗歌的教学,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积极地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体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鼓励学生学会鉴赏诗歌,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究诗歌内涵和本质,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语言,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一、 自主探究法,诗歌学习的根本
在学生对诗歌进行学习时,自主探究是最根本的方法。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探究,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诗歌中要按步骤把握全诗,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来了解诗歌的语言、形象、意境和情感等。学生首先要分析诗歌的标题,标题会交代很多的信息,有的会说明写作的时间,有的会点明诗歌的题材,有的会指出写作对象。所以在探究诗歌的标题时要认真分析。
例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通过题目就可以看出写于春日,题材是怀古。接着要探究诗歌中给出来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介绍了作者的情况,暗示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要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在本诗中学生通过“荒郊”“春草”“积雪”等凄凉败落的意象,与春日形成反差,表达出了诗人“不堪回首”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分析中,学生需要进一步辨析句法,诗歌中的颈联“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上半句中的“晚”不是指“苍山”,通过下半句的“残阳”可知,此处的“晚”指天色,意为“天色晚了,云和积雪围绕着苍山”这里省略了天色,下半句中的“伴”“昏”二字,将“烟”和“绿树拟人化,写景细致入微。”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诗歌的题材,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也可以归类为写景抒情诗。目睹一派凄冷的景象而“思秦原”,蕴含着对秦国由盛而衰的咏叹以及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隐忧。最后,学生还需要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情感。
通过阅读学生会看到本诗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本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衰景衰情的手法,借春草、古碑、苍山、残阳、昏沉的绿树,黄山等凄凉的景物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学生会对诗歌形成自己的认识,了解诗歌的语言和情感,通过自己的体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自己的语言技能。
二、 抛锚引导法,诗歌学习的关键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问题或任务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使学生能够产生思考的欲望和动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提供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灵感和动力,促进学生能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教师要善于发现诗歌中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和思考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为了使学生可以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阅读中学生会发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达出了诗人从何而归。在这里诗人利用“尘网”来比喻官场生活,用“误落”来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诗人看到了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恶,所以想要离开这里,从官场生活回归到自己所喜爱的田园生活。诗歌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达了诗人的本性并不适合官场生活,不能够在权势之争中游刃有余。诗人缺少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所以想要回归自然的生活,这才是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内心的志向。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有了探究的方向,进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分析中掌握知识。
三、 民主教学法,诗歌学习的动力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民主教学法,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乐趣。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民主教学法的方式来探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歌的含义,同时讨论这两句诗歌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会认识到“归雁”表明了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征蓬”表达的是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的样子。在这个时候诗人远离家乡,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的诗人有使命,诗人内心中的情感都是不佳的。诗人表达出了自己内心失意的情绪。沟通中有的学生知道这个时候一向非常器重作者的宰相张九龄被贬职了,作者也受到了牵连。诗人这个时候受到了排挤,内心满心惆怅和激愤,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沟通,学生认识到了作者内心的抑郁和不满。教师采用民主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的舞台,促进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在交流中逐步提高认识,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理解能力。
总之,诗歌的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和探究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融入在字里行间的含义和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悟作者的语言和诗歌的意境,促進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云.初中语文诗歌意象教学策略初探[J].《语数外学习:初中语文教学》,2014.08.
[2]潘卫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02.
作者简介:
林颖慧,一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教学方式
对于诗歌的教学,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积极地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体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鼓励学生学会鉴赏诗歌,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究诗歌内涵和本质,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语言,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一、 自主探究法,诗歌学习的根本
在学生对诗歌进行学习时,自主探究是最根本的方法。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探究,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诗歌中要按步骤把握全诗,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来了解诗歌的语言、形象、意境和情感等。学生首先要分析诗歌的标题,标题会交代很多的信息,有的会说明写作的时间,有的会点明诗歌的题材,有的会指出写作对象。所以在探究诗歌的标题时要认真分析。
例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通过题目就可以看出写于春日,题材是怀古。接着要探究诗歌中给出来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介绍了作者的情况,暗示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要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在本诗中学生通过“荒郊”“春草”“积雪”等凄凉败落的意象,与春日形成反差,表达出了诗人“不堪回首”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分析中,学生需要进一步辨析句法,诗歌中的颈联“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上半句中的“晚”不是指“苍山”,通过下半句的“残阳”可知,此处的“晚”指天色,意为“天色晚了,云和积雪围绕着苍山”这里省略了天色,下半句中的“伴”“昏”二字,将“烟”和“绿树拟人化,写景细致入微。”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诗歌的题材,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也可以归类为写景抒情诗。目睹一派凄冷的景象而“思秦原”,蕴含着对秦国由盛而衰的咏叹以及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隐忧。最后,学生还需要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情感。
通过阅读学生会看到本诗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本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衰景衰情的手法,借春草、古碑、苍山、残阳、昏沉的绿树,黄山等凄凉的景物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学生会对诗歌形成自己的认识,了解诗歌的语言和情感,通过自己的体验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形成自己的语言技能。
二、 抛锚引导法,诗歌学习的关键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问题或任务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使学生能够产生思考的欲望和动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提供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灵感和动力,促进学生能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教师要善于发现诗歌中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和思考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为了使学生可以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阅读中学生会发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达出了诗人从何而归。在这里诗人利用“尘网”来比喻官场生活,用“误落”来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诗人看到了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厌恶,所以想要离开这里,从官场生活回归到自己所喜爱的田园生活。诗歌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达了诗人的本性并不适合官场生活,不能够在权势之争中游刃有余。诗人缺少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所以想要回归自然的生活,这才是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内心的志向。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有了探究的方向,进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分析中掌握知识。
三、 民主教学法,诗歌学习的动力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民主教学法,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乐趣。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民主教学法的方式来探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歌的含义,同时讨论这两句诗歌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会认识到“归雁”表明了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征蓬”表达的是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的样子。在这个时候诗人远离家乡,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的诗人有使命,诗人内心中的情感都是不佳的。诗人表达出了自己内心失意的情绪。沟通中有的学生知道这个时候一向非常器重作者的宰相张九龄被贬职了,作者也受到了牵连。诗人这个时候受到了排挤,内心满心惆怅和激愤,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沟通,学生认识到了作者内心的抑郁和不满。教师采用民主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的舞台,促进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在交流中逐步提高认识,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提高理解能力。
总之,诗歌的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和探究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融入在字里行间的含义和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感悟作者的语言和诗歌的意境,促進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云.初中语文诗歌意象教学策略初探[J].《语数外学习:初中语文教学》,2014.08.
[2]潘卫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02.
作者简介:
林颖慧,一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