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相比于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内容上都稍逊色,这固然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但也受到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就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某省为例展开全面剖析,同时分析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以此找到基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改善来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普通高校 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教学环境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定及体育教学成效检验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直为主要考量指标之一。同时,大部分学校将学生体质健康状作为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工具。因此,相关体育教学活动及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随着前者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与提升。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适时调整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工具及教学方式等。鉴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性,笔者以西部某省普通高校为例,对其现状展开分析,同时围绕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1.西部某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对西部地区某省几所高等学校的广泛调研,发现当前该省普通高校在测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时主要参照以下五项身体素质指标:身高、体重、坐位体前驱、肺活量、50米跑及800/1000米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区别来说,在所得的五项身体素质具体数据上,三、四年级的综合指标低于一、二年级学生。其中身高与体重这两项指标基本满足健康标准,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这两项的达标率大致为65%;在坐位体前驱项目上,处于达标范围的学生比例大致为67%;在肺活量项目上,这一比例大致为40%;在50米跑及800/1000米跑测试项目上,依然是三、四年级测试结果差于一、二年级学生。在这所有五项测试指标中,肺活量达标率相对最低。就总体的测试结果而言,相比于女生,男生在这五项上测试结果处于优势。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采取上述五种测试方法,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优于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
通过上述调研,同时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当先在该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基本将体育课程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学阶段。当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无需参加体育课程了。因此就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讲,在历经前两个学年的被迫式体质训练后,进入第三学年,在缺乏体育课程及体育考核的状况下,其极少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应的体质健康锻炼。此外,自第三年学年开始,大多数学校就开始安排大量专业课程,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随之加大。再加上此时学生开始面对就业压力,其开始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接触机会及参加各种社会实习活动。上述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共同导致高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整体下降。第二,占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参加学习后,会逐渐养成一些不良嗜好。例如吸烟、饮酒、沉迷网络、作息不规律及不食早餐等。上述现象的形成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现有的教育体系。虽然高校学生在生理上已经达到成年标准,但是在心理素质亟待完善,其认知程度及自我约束能力缺乏,以致养成诸多不良习惯,从而导致自身体质健康水平降低。第三,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此时,大多数的学生无暇或者无意关注自身体质健康,一味觉得体质水平不是当前考虑的问题。因此,没有养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得体质健康状况逐渐降低。第四,就西部地区而言,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自身教育资源等客观与主观方面的影响,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环境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体育教学人才队伍不足、相关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落后且缺乏、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知,重视程度不足等。
2.基于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促进提高学生素质的对策
关于上述在调研中分析的该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基于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环境而言,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第一,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情况加以改革。当前体育必修课多集中在低年级学生中,当学生升入三、四等高年级后,学校应该讲体育相关课程设置选修课。通过学分及相关制度约束学生必须在三、四年级选择完成至少一项体育选修课程。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参与体育相关锻炼的时间及数量强化其在这一阶段的体质健康状况得以维持。第二,参照发达地区的体育建设俱乐部模式,建议该省普通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摸索与建立这种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锻炼方式。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与热情,在增强体质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健身的理念,陶冶其情操,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第三,推动学校体育社团建设,将有同样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有效组织起来,就体质健康提升途径展开共同探讨及相互学习经验。同时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对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发作用,促进学校整体良好体育锻炼风气的形成。第四,就体育考核而言,建议学校在教学中采取学分制考核制度。通过系统统计每个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实践与相关内容难度,进行科学计分。将体育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及奖金评选的必要参考项目之一。第五,学校应当加大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力度,投入一定的精力与财力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关体育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充实等。
3.结语
通过西部某省的普通高校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发现存在诸多影响体质水平提升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出发,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看法,以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盈盈.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90-91.
[2]陶丹.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2:80-81.
[3]钱锋.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1:137-139.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普通高校 学生体质健康 体育教学环境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定及体育教学成效检验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直为主要考量指标之一。同时,大部分学校将学生体质健康状作为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工具。因此,相关体育教学活动及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随着前者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与提升。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适时调整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工具及教学方式等。鉴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性,笔者以西部某省普通高校为例,对其现状展开分析,同时围绕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1.西部某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对西部地区某省几所高等学校的广泛调研,发现当前该省普通高校在测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时主要参照以下五项身体素质指标:身高、体重、坐位体前驱、肺活量、50米跑及800/1000米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区别来说,在所得的五项身体素质具体数据上,三、四年级的综合指标低于一、二年级学生。其中身高与体重这两项指标基本满足健康标准,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这两项的达标率大致为65%;在坐位体前驱项目上,处于达标范围的学生比例大致为67%;在肺活量项目上,这一比例大致为40%;在50米跑及800/1000米跑测试项目上,依然是三、四年级测试结果差于一、二年级学生。在这所有五项测试指标中,肺活量达标率相对最低。就总体的测试结果而言,相比于女生,男生在这五项上测试结果处于优势。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采取上述五种测试方法,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优于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
通过上述调研,同时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当先在该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基本将体育课程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学阶段。当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无需参加体育课程了。因此就大部分高校学生来讲,在历经前两个学年的被迫式体质训练后,进入第三学年,在缺乏体育课程及体育考核的状况下,其极少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应的体质健康锻炼。此外,自第三年学年开始,大多数学校就开始安排大量专业课程,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随之加大。再加上此时学生开始面对就业压力,其开始积极寻找各种途径接触机会及参加各种社会实习活动。上述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共同导致高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整体下降。第二,占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参加学习后,会逐渐养成一些不良嗜好。例如吸烟、饮酒、沉迷网络、作息不规律及不食早餐等。上述现象的形成主要因素在于大学现有的教育体系。虽然高校学生在生理上已经达到成年标准,但是在心理素质亟待完善,其认知程度及自我约束能力缺乏,以致养成诸多不良习惯,从而导致自身体质健康水平降低。第三,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逐渐加大。此时,大多数的学生无暇或者无意关注自身体质健康,一味觉得体质水平不是当前考虑的问题。因此,没有养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得体质健康状况逐渐降低。第四,就西部地区而言,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自身教育资源等客观与主观方面的影响,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环境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体育教学人才队伍不足、相关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落后且缺乏、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学的正确认知,重视程度不足等。
2.基于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促进提高学生素质的对策
关于上述在调研中分析的该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基于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环境而言,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第一,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情况加以改革。当前体育必修课多集中在低年级学生中,当学生升入三、四等高年级后,学校应该讲体育相关课程设置选修课。通过学分及相关制度约束学生必须在三、四年级选择完成至少一项体育选修课程。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参与体育相关锻炼的时间及数量强化其在这一阶段的体质健康状况得以维持。第二,参照发达地区的体育建设俱乐部模式,建议该省普通高等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摸索与建立这种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锻炼方式。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与热情,在增强体质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健身的理念,陶冶其情操,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第三,推动学校体育社团建设,将有同样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有效组织起来,就体质健康提升途径展开共同探讨及相互学习经验。同时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对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发作用,促进学校整体良好体育锻炼风气的形成。第四,就体育考核而言,建议学校在教学中采取学分制考核制度。通过系统统计每个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实践与相关内容难度,进行科学计分。将体育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及奖金评选的必要参考项目之一。第五,学校应当加大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力度,投入一定的精力与财力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关体育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充实等。
3.结语
通过西部某省的普通高校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发现存在诸多影响体质水平提升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出发,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看法,以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盈盈.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90-91.
[2]陶丹.青少年体质健康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2:80-81.
[3]钱锋.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