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是绿色科学,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数学、语文、史地、信息技术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运用物理的技术、化学的技巧与计量、数学的计算与数据、语言文字的精确描述以及地理的空间与历史的胸怀实现着发展与飞跃,一跃而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显示着它无穷的魄力。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生活,社会的发展及国防科技的振兴,如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人体基因组计划这些高科技的研究课题无一不与生物学密切相关。
一、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再比如,在讲述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DNA结构和复制”这一节,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进而提问:那么我们体内的DNA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如何在我们与父母之间进行传递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DNA结构与复制,并思考几个问题:1.DNA的结构单位,组成层次?2.DNA复制的特点、过程。然后播放课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顺利地实现了重点、难点的突破。
二、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巧用语文中的妙语辅助教学。所谓妙语是指包括诗词、成语、谜语、谚语、谐音语、顺口溜以及歇后语等,这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炼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三、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生物和物理在学科综合上可能会突出一下几方面的知识内容:生物和物理在实验手段、实验方法上的交叉,如天平和压强计的使用、实验报告的书写、多次取实验平均值的方法等;
当前世界的能源问题、环保问题、生命运动问题等。下面用几道题来说明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涉及到环境污染,如热核污染、化学污染,可涉及污染成因、危害、对策等。
例1: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使用大量贫铀炸弹。贫铀炸弹的放射性,可以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癌症、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等,这是射线的作用,导致生物体变异的机制是。(答案是:辐射、基因突变)
2.生命运动。
例2:羚羊、猎豹等动物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羚羊、猎豹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
四、与化学学科的整合
生物是与化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日常学习中、综合测试中,化学与生物的结合较为典型,他们主要表现有三类:一类是渗透,如糖类、蛋白质与细胞,有机物与生物遗传等;二类是交叉,如元素、化合物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处理与自然环境等;三类是综合,如有机物主要来源、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能源、新材料与生物的遗传、生命的起源等。如,有关大气污染的教学:
1.CO污染。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2.CO2污染。结合讲CO2性质,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
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侯变暖,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未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5.5℃,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
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发展H2能源。
总之,生物课不能再上成孤立的生物课了,应该恰当的与其它学科进行渗透、整合,彻底打破学科界限,横向联系、纵向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渗透学科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有效地整合,互利互通,争取全面发展。
一、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现代化的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在生物教学中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再比如,在讲述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DNA结构和复制”这一节,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进而提问:那么我们体内的DNA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如何在我们与父母之间进行传递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DNA结构与复制,并思考几个问题:1.DNA的结构单位,组成层次?2.DNA复制的特点、过程。然后播放课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顺利地实现了重点、难点的突破。
二、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巧用语文中的妙语辅助教学。所谓妙语是指包括诗词、成语、谜语、谚语、谐音语、顺口溜以及歇后语等,这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炼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等等。如“不劳而获”——寄生、“玉帝圣书”——神经、“三教九流都来往”——杂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条件反射、“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等等。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但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三、与物理学科的整合
生物和物理在学科综合上可能会突出一下几方面的知识内容:生物和物理在实验手段、实验方法上的交叉,如天平和压强计的使用、实验报告的书写、多次取实验平均值的方法等;
当前世界的能源问题、环保问题、生命运动问题等。下面用几道题来说明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涉及到环境污染,如热核污染、化学污染,可涉及污染成因、危害、对策等。
例1: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使用大量贫铀炸弹。贫铀炸弹的放射性,可以使生物体发生变异,导致癌症、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等,这是射线的作用,导致生物体变异的机制是。(答案是:辐射、基因突变)
2.生命运动。
例2:羚羊、猎豹等动物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羚羊、猎豹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
四、与化学学科的整合
生物是与化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日常学习中、综合测试中,化学与生物的结合较为典型,他们主要表现有三类:一类是渗透,如糖类、蛋白质与细胞,有机物与生物遗传等;二类是交叉,如元素、化合物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处理与自然环境等;三类是综合,如有机物主要来源、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能源、新材料与生物的遗传、生命的起源等。如,有关大气污染的教学:
1.CO污染。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
2.CO2污染。结合讲CO2性质,介绍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
有机物的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使全球气侯变暖,有人预计到下世纪未全球气温可平均升高2.5℃-5.5℃,将使冰川融化,许多岛屿被海水淹没。
防治措施: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充分利用电能、太阳能,同时要开辟新的能源,如取之于水发展H2能源。
总之,生物课不能再上成孤立的生物课了,应该恰当的与其它学科进行渗透、整合,彻底打破学科界限,横向联系、纵向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渗透学科学习,打破学科界限,进行有效地整合,互利互通,争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