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小学数学理论,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这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小学数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目标观
实践证明:教育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育方法,也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纵观近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教育目标的历史改革,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演变轨迹:知识型目标观----双基型目标观-----能力型目标观。回顾这三个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了新的飞跃。同时,也进一步使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更加成熟和完善。近几年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下,又开始由能力型目标观深化为素质型目标观,认为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数学要向这个目标看齐,显然就不仅仅在于传授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要突出数学育人的作用,进而全面提高人的数学素质。这样,就把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纳入了“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开发身心素质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基本素质”的综合轨道上,这是传统数学教育向现代化数学教育的更新和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强化主体观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要实施主体性的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要努力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老师“把着讲”、学生“鼓着听”,这是没有好结果的。不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呢?我们要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有自己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学困生,需要的是耐心与指导;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客观差异,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的最优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创造条件,要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的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观察、分析、思想、操作、讲述等。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完善课堂观
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改革和完善课堂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拓宽课堂教学空间,疏通信息反馈渠道。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可分为四种:一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二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三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四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探索同一问题,这是一种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是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狭小,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单一,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知识传授,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比知识要求更高,各国都在注意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一种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立体型的大课堂将取代传统的、单一交流的小课堂。
2、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比较注意保持教师的尊严,使课堂气氛紧张,小学生常常会有压抑感。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反而还会抑制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四、拓展教材观
数学教材是教与学之根本,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就必须拓展教材,使我们的教材充满时代气息。首先,教材改革要时代化。数学教材不再仅仅局限于数字和符号的印刷品,而是集课本、幻灯、计算机、电脑图像等于一体的“主体教材”;其次,教材内容生活化。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地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问题,是评价数学素质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所以,拓展教材必须贴近生活,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应用数学意识。
值得指出的是,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其环境的改变是辩证统一的,观念是客观环境的主观反映,观念的变革推动着人们去改造现有的环境,对环境的改造又强化人们的观念,并推动观念的新发现。我国的小学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推进,实现观念的变革,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就更为必要了。
一、更新目标观
实践证明:教育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育方法,也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纵观近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教育目标的历史改革,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演变轨迹:知识型目标观----双基型目标观-----能力型目标观。回顾这三个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了新的飞跃。同时,也进一步使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更加成熟和完善。近几年来,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下,又开始由能力型目标观深化为素质型目标观,认为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数学要向这个目标看齐,显然就不仅仅在于传授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要突出数学育人的作用,进而全面提高人的数学素质。这样,就把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纳入了“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开发身心素质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基本素质”的综合轨道上,这是传统数学教育向现代化数学教育的更新和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强化主体观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要实施主体性的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要努力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老师“把着讲”、学生“鼓着听”,这是没有好结果的。不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不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怎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呢?我们要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一个有自己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学困生,需要的是耐心与指导;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客观差异,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的最优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创造条件,要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的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观察、分析、思想、操作、讲述等。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完善课堂观
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改革和完善课堂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拓宽课堂教学空间,疏通信息反馈渠道。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可分为四种:一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二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三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四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探索同一问题,这是一种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数是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狭小,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单一,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知识传授,但不利于学生思维素质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对人的能力要求比知识要求更高,各国都在注意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一种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立体型的大课堂将取代传统的、单一交流的小课堂。
2、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比较注意保持教师的尊严,使课堂气氛紧张,小学生常常会有压抑感。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反而还会抑制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
四、拓展教材观
数学教材是教与学之根本,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就必须拓展教材,使我们的教材充满时代气息。首先,教材改革要时代化。数学教材不再仅仅局限于数字和符号的印刷品,而是集课本、幻灯、计算机、电脑图像等于一体的“主体教材”;其次,教材内容生活化。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地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问题,是评价数学素质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所以,拓展教材必须贴近生活,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应用数学意识。
值得指出的是,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其环境的改变是辩证统一的,观念是客观环境的主观反映,观念的变革推动着人们去改造现有的环境,对环境的改造又强化人们的观念,并推动观念的新发现。我国的小学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推进,实现观念的变革,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就更为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