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悠悠数千年,书人林立,分宗立派,各擅胜场,撰写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史。
有清一代,凡有成就的书家,绝大多数都对唐代颜真卿书法作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其中,在学颜的基础上,又自出机杼,自立门户,自创新格,成就最为突出者有如下数位:
刘墉,号石庵。初从赵孟頫入,中年后大力研习颜真卿及其书法,终于形成自己墨色浓厚,貌丰骨劲,拙厚而内峻的神采。终于使书法史又增加浓重一笔,成为后世学书者的楷模之一。
梁同书,号山舟,其书初学颜真卿,中年参入米襄阳法,以稳健雅洁、骨气洞达而独树一帜。
钱沣,号南园,初学颜便得其骨,后又取欧得其神,学褚得其姿,以劲峻嶙峋而又内存丰润别开一门。
何绍基,号媛叟,初学颜,后上溯魏、晋和秦汉篆籀、八分,得道劲精浑、圆融雄强之高格,被后世誉为三百年来又一家。
翁同稣,号松禅,早岁学董其昌,中年由钱南园攀颜真卿,得气息淳厚、堂宇宽博、润泽俊丽之丰神,晚年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
谭延闾,号祖庵,光绪进士,在世时跨越清末民初两代。早岁仿刘石庵,中年又涉猎钱南园、翁松禅,而于颜《麻姑仙坛记》用功最勤,得骨力雄强、腴美劲健的韵致。
上述各家,皆一时之俊彦,后世之楷模。
至20世纪,虽然在阮元、康有为等人倡导下,尊碑抑帖,学魏碑几成时尚,然学颜并有成就仍不乏人,如:北京的魏长青、福建的沈觐寿、湖南的周昭怡、广州的麦华三等等。
当时的武汉,也有四位学颜而成就突出者。他们是:杨树谋、陈义经、曹立庵和黄亮。杨树谋一生以《麻姑仙坛记》为主攻方向,其书得业内外人士一致赞誉;陈义经在习颜《勤礼碑》基础上参以《泰山经石峪》《匡喆石刻》和《郑文公碑》,得圆润宽博之气;曹立庵在学颜基础上又参以北魏、欧、柳和谭延闾书法,得古厚劲挺之格。黄亮也是在学颜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历史经典而自成家数。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黄亮及其书法作些浅显探讨。
二
黄亮(1903-1987),字北奇,江西安义人。成年后一直供职于武汉金融界,因其父喜爱书画,收藏既丰,交游又广,故黄亮幼年起即在父辈训导下,学习诗文书画。其文学功底亦深,诗文、妙句、联语信手拈来,顷刻成颂;亦擅长篆刻,有自然纯正之妙,惜传世不多,目前仅见其为徐松安所刻“松子”一印。然因其书名甚高,因而诸艺皆被书法所掩。
黄亮少年时就懂并悟得中锋行笔,结体端庄,一笔不苟;十四五岁为求笔势开张,笔法丰富,骨气洞达,又学习北魏和黄庭坚书法;20岁左右,曾随曾熙学书,后又深入学习颜真卿、翁松禅书法;晚年遭遇“文革”,外出活动少,仍闭门深研张旭、怀素、王铎草书。
1925年,孙中山追悼会上,时年23岁的黄亮,以颜、翁一路书风自撰、自书丈二巨幅挽联“雄才远播东西外,正气长留天地间。”列于追悼会大厅,立即引起震惊和广泛赞誉。从而确立了黄亮的书法地位。
黄亮书法,出入晋、魏、唐、宋、明、清诸名碑、名帖、名家。书路很宽,凡真、草、隶、行、篆各体皆精擅,而尤以颜真卿、翁松禅一脉的大字楷、行书为世所重。试看为黄鹤楼所书两大匾额“势连衡岳”“揽虹”,缜密丰润,苍劲华滋,朴厚雄强,繁不嫌重,密不见窒,伸手放脚,宽闲自在;更有曾发表于《书法》杂志的自撰自书五言联“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其内容和书艺已是文采郁郁,雄视一时,并成为后来者争相模仿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黄亮书法,善于以碑入帖,以帖融碑,善于将草、行、楷、隶诸体不露痕迹地有机结合;他的书法,在进行不同书体的创作中,其风格取向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让观赏者在欣赏时往往会获得似曾相识的意外惊喜。如其所书隶书五言联“秋山红入画,晴野白浮烟”即有黄亮书法一以贯之的朴厚浑穆、雍容潇洒之态。
黄亮虽然身材不高,在挥毫时一旦抓起毛笔,却如壮士舞剑,潇洒、爽朗、快意、看似随性所适,实则从容不迫。那行云流水的动作,每一笔都调动着观者的情趣。作品中充满弹性和韵律的线条,方圆结合的用笔,在浓淡枯湿中,乘势而动,忽左忽右,忽起忽落,环环相扣,字字生动,自然率真,浑然一体,给人以一种雄奇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书写内容还是笔墨线条、结字章法,通篇洋溢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那个时代的气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
黄亮的书法创作,在学颜的基础上,经一生不懈的追求、探索、攀登,终于自出机杼,自立门户,自成家数,并跨绝一代。几年前,沈鹏先生在看了黄亮书法后,发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的时代已经过去”的感叹。的确,自黄亮一辈后,再也没有在学颜的基础上有所创获,有所成就者。有人甚至发出了“学颜没有出路”的哀鸣。这或许是时代使然,当代人有畏难情绪,无法静下心来潜心学问,抑或许是当代入学养、功力、才情的局限。总之,当代人已无法达到前人的高度。
今天,我们通过对黄亮等老一辈书家的怀念、追思和研究,系统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并努力汲取之,是会有所启迪和帮助的。
悠悠数千年,书人林立,分宗立派,各擅胜场,撰写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书法艺术史。
有清一代,凡有成就的书家,绝大多数都对唐代颜真卿书法作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其中,在学颜的基础上,又自出机杼,自立门户,自创新格,成就最为突出者有如下数位:
刘墉,号石庵。初从赵孟頫入,中年后大力研习颜真卿及其书法,终于形成自己墨色浓厚,貌丰骨劲,拙厚而内峻的神采。终于使书法史又增加浓重一笔,成为后世学书者的楷模之一。
梁同书,号山舟,其书初学颜真卿,中年参入米襄阳法,以稳健雅洁、骨气洞达而独树一帜。
钱沣,号南园,初学颜便得其骨,后又取欧得其神,学褚得其姿,以劲峻嶙峋而又内存丰润别开一门。
何绍基,号媛叟,初学颜,后上溯魏、晋和秦汉篆籀、八分,得道劲精浑、圆融雄强之高格,被后世誉为三百年来又一家。
翁同稣,号松禅,早岁学董其昌,中年由钱南园攀颜真卿,得气息淳厚、堂宇宽博、润泽俊丽之丰神,晚年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
谭延闾,号祖庵,光绪进士,在世时跨越清末民初两代。早岁仿刘石庵,中年又涉猎钱南园、翁松禅,而于颜《麻姑仙坛记》用功最勤,得骨力雄强、腴美劲健的韵致。
上述各家,皆一时之俊彦,后世之楷模。
至20世纪,虽然在阮元、康有为等人倡导下,尊碑抑帖,学魏碑几成时尚,然学颜并有成就仍不乏人,如:北京的魏长青、福建的沈觐寿、湖南的周昭怡、广州的麦华三等等。
当时的武汉,也有四位学颜而成就突出者。他们是:杨树谋、陈义经、曹立庵和黄亮。杨树谋一生以《麻姑仙坛记》为主攻方向,其书得业内外人士一致赞誉;陈义经在习颜《勤礼碑》基础上参以《泰山经石峪》《匡喆石刻》和《郑文公碑》,得圆润宽博之气;曹立庵在学颜基础上又参以北魏、欧、柳和谭延闾书法,得古厚劲挺之格。黄亮也是在学颜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历史经典而自成家数。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黄亮及其书法作些浅显探讨。
二
黄亮(1903-1987),字北奇,江西安义人。成年后一直供职于武汉金融界,因其父喜爱书画,收藏既丰,交游又广,故黄亮幼年起即在父辈训导下,学习诗文书画。其文学功底亦深,诗文、妙句、联语信手拈来,顷刻成颂;亦擅长篆刻,有自然纯正之妙,惜传世不多,目前仅见其为徐松安所刻“松子”一印。然因其书名甚高,因而诸艺皆被书法所掩。
黄亮少年时就懂并悟得中锋行笔,结体端庄,一笔不苟;十四五岁为求笔势开张,笔法丰富,骨气洞达,又学习北魏和黄庭坚书法;20岁左右,曾随曾熙学书,后又深入学习颜真卿、翁松禅书法;晚年遭遇“文革”,外出活动少,仍闭门深研张旭、怀素、王铎草书。
1925年,孙中山追悼会上,时年23岁的黄亮,以颜、翁一路书风自撰、自书丈二巨幅挽联“雄才远播东西外,正气长留天地间。”列于追悼会大厅,立即引起震惊和广泛赞誉。从而确立了黄亮的书法地位。
黄亮书法,出入晋、魏、唐、宋、明、清诸名碑、名帖、名家。书路很宽,凡真、草、隶、行、篆各体皆精擅,而尤以颜真卿、翁松禅一脉的大字楷、行书为世所重。试看为黄鹤楼所书两大匾额“势连衡岳”“揽虹”,缜密丰润,苍劲华滋,朴厚雄强,繁不嫌重,密不见窒,伸手放脚,宽闲自在;更有曾发表于《书法》杂志的自撰自书五言联“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其内容和书艺已是文采郁郁,雄视一时,并成为后来者争相模仿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黄亮书法,善于以碑入帖,以帖融碑,善于将草、行、楷、隶诸体不露痕迹地有机结合;他的书法,在进行不同书体的创作中,其风格取向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让观赏者在欣赏时往往会获得似曾相识的意外惊喜。如其所书隶书五言联“秋山红入画,晴野白浮烟”即有黄亮书法一以贯之的朴厚浑穆、雍容潇洒之态。
黄亮虽然身材不高,在挥毫时一旦抓起毛笔,却如壮士舞剑,潇洒、爽朗、快意、看似随性所适,实则从容不迫。那行云流水的动作,每一笔都调动着观者的情趣。作品中充满弹性和韵律的线条,方圆结合的用笔,在浓淡枯湿中,乘势而动,忽左忽右,忽起忽落,环环相扣,字字生动,自然率真,浑然一体,给人以一种雄奇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书写内容还是笔墨线条、结字章法,通篇洋溢着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那个时代的气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
黄亮的书法创作,在学颜的基础上,经一生不懈的追求、探索、攀登,终于自出机杼,自立门户,自成家数,并跨绝一代。几年前,沈鹏先生在看了黄亮书法后,发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的时代已经过去”的感叹。的确,自黄亮一辈后,再也没有在学颜的基础上有所创获,有所成就者。有人甚至发出了“学颜没有出路”的哀鸣。这或许是时代使然,当代人有畏难情绪,无法静下心来潜心学问,抑或许是当代入学养、功力、才情的局限。总之,当代人已无法达到前人的高度。
今天,我们通过对黄亮等老一辈书家的怀念、追思和研究,系统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并努力汲取之,是会有所启迪和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