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还需具备强健的体魄,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健康教育重任,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高校体育教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关键词】高校 体育课 考核 改革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对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还需具备强健的体魄,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健康教育重任,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高校体育教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主力军,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考核方案的改革与探究进行探讨,与同行共勉。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改进。
一、高校大学体育课考核内容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1.考核的目的不明确
主要是体现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重点检查学生对“三基”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模式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局限的教材内容,千篇一律的技术要求等规范约束着学生,使他们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权利,阴碍着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就客观上逼使学生不注重如何用运动技能去科学锻炼身体。因而也使得体育这一人类自身掌握的,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较为简单、僵化、枯燥的固定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2.考核方法缺少灵活性
现今体育教材内容繁杂,单项内容学时较少,体育课考试则大都是教完一项就考一项,学生很少有巩固练习的时间,加之所学项目并不是大部分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生基本上就是凭原有的身体互质和技术水平参加考试,使大部分学生考不出什么水平,更体现不出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考核内容和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课规定的教材内容,不管学生乐不乐意去学,教师只能按照教学计划去上课,学生很难体验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反而当成一种负担。学生中单纯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的倾向已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体质不好,而是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对体育课的学习和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被动、应付。毫无快东可言,因而体育课中不能发挥积极性。
4.体育课的考核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水平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生必须修一千学时以上的体育课程,要经过百次以上体育项目的考试,按照常规讲,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是合格的。但现实表明,大学生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质状况、健康水平,都与教育目标存在较大的距离。大学生能否熟练地撑掌握一、两项运动技术,能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否坚持终身体育,都与全育课的考试成绩相关不大。
二、高校体育课考核方法改革的建议
1. 明确考核的目的
高校体育课的考核应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以此来督促和鞭策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课的学习,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能够进学生熟练掌握一、两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学会的运动技术来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养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这应该是未来体育课考核的主要方向。考核只有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其改革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概括地说,体育课考核的目的就是:(1)学生学到了什么;(2)会不会利用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用来科学地锻炼身体)或创造性地运用。
2. 调整考核的内容
目前高校体育课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体育的需要,也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大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基本结束,心理过程也基于成熟。在此阶段再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进行体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大学生的重理和心理学特征。事实证明,身体素质的强弱与一般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相关系数不大,即使能在基础体育课的影响下身体系质有所提高,但随着这些项目的学习结束,这部分素质也不会保持太久。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身身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对身体素质也有各自特殊的要求,专门利用基础体育课来发展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并以此加速学生以后对某项运协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效果是不会明显的。所以,高校逐步取消以发展身体素为主的基础体育课,多开设一些单项课或选项课,以符合高校体育的未来发展,以符合未来高智力人群的需求为主的基础体育课,多开设一些单项课和选项课,以符合高校体育的未来发展,以符合未来高智力人群的需求。
3.改革考核的方法
考核改革可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按照现行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两个项目,仍按原有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第二阶段,在学校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方面能够允许开设更多运动项目时,由学生自由选项学习,自由选项考核。基于竞技状态的形成特点,要使学生有一个练习,巩固、调整的时间,考核时间可统一安排在每个学期结束前两周进行,个别学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考核。技术考核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重大比赛中完成。此外,在考核的形式上,也可进行大胆的尝试,除了传统的技评、达标外,要增强开放性、实用性内容的考核。可以口试、笔试、现场操作作业,撰写体育运动方面的文章,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题目,自己去解答。
4.改革考核评分制
我国高校体育课的考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贯采用百分法评分制,这种评分制与考核过分强调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的掌握,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评定出的体育成绩不够客观,也不够科学。考核结果仅反映了学生的运动能力,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则反映较少。试想,假如一个学生品德优良,文化成绩优秀、身体健康,只是跑得慢了些,跳得近了些或低了些,就定为体育不合格,就剥夺其升级或毕业的机会,这合理吗?因此,建议采用四级评分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以便创造了一种较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高校体育课考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标准:是否激励学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否激励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是否激励学生学习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技能;是否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否激励学生经常、自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使身心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为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否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关键词】高校 体育课 考核 改革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对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高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还需具备强健的体魄,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健康教育重任,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高校体育教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主力军,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考核方案的改革与探究进行探讨,与同行共勉。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改进。
一、高校大学体育课考核内容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1.考核的目的不明确
主要是体现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重点检查学生对“三基”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模式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局限的教材内容,千篇一律的技术要求等规范约束着学生,使他们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权利,阴碍着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就客观上逼使学生不注重如何用运动技能去科学锻炼身体。因而也使得体育这一人类自身掌握的,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较为简单、僵化、枯燥的固定模式,教学效果不佳。
2.考核方法缺少灵活性
现今体育教材内容繁杂,单项内容学时较少,体育课考试则大都是教完一项就考一项,学生很少有巩固练习的时间,加之所学项目并不是大部分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生基本上就是凭原有的身体互质和技术水平参加考试,使大部分学生考不出什么水平,更体现不出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考核内容和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课规定的教材内容,不管学生乐不乐意去学,教师只能按照教学计划去上课,学生很难体验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反而当成一种负担。学生中单纯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的倾向已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体质不好,而是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对体育课的学习和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被动、应付。毫无快东可言,因而体育课中不能发挥积极性。
4.体育课的考核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水平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生必须修一千学时以上的体育课程,要经过百次以上体育项目的考试,按照常规讲,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是合格的。但现实表明,大学生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质状况、健康水平,都与教育目标存在较大的距离。大学生能否熟练地撑掌握一、两项运动技术,能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否坚持终身体育,都与全育课的考试成绩相关不大。
二、高校体育课考核方法改革的建议
1. 明确考核的目的
高校体育课的考核应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以此来督促和鞭策学生主动参加体育课的学习,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能够进学生熟练掌握一、两项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学会的运动技术来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养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这应该是未来体育课考核的主要方向。考核只有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其改革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概括地说,体育课考核的目的就是:(1)学生学到了什么;(2)会不会利用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用来科学地锻炼身体)或创造性地运用。
2. 调整考核的内容
目前高校体育课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体育的需要,也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大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基本结束,心理过程也基于成熟。在此阶段再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进行体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大学生的重理和心理学特征。事实证明,身体素质的强弱与一般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相关系数不大,即使能在基础体育课的影响下身体系质有所提高,但随着这些项目的学习结束,这部分素质也不会保持太久。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身身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对身体素质也有各自特殊的要求,专门利用基础体育课来发展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并以此加速学生以后对某项运协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效果是不会明显的。所以,高校逐步取消以发展身体素为主的基础体育课,多开设一些单项课或选项课,以符合高校体育的未来发展,以符合未来高智力人群的需求为主的基础体育课,多开设一些单项课和选项课,以符合高校体育的未来发展,以符合未来高智力人群的需求。
3.改革考核的方法
考核改革可分两步进行。第一阶段,按照现行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两个项目,仍按原有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第二阶段,在学校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方面能够允许开设更多运动项目时,由学生自由选项学习,自由选项考核。基于竞技状态的形成特点,要使学生有一个练习,巩固、调整的时间,考核时间可统一安排在每个学期结束前两周进行,个别学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考核。技术考核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在重大比赛中完成。此外,在考核的形式上,也可进行大胆的尝试,除了传统的技评、达标外,要增强开放性、实用性内容的考核。可以口试、笔试、现场操作作业,撰写体育运动方面的文章,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题目,自己去解答。
4.改革考核评分制
我国高校体育课的考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贯采用百分法评分制,这种评分制与考核过分强调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的掌握,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评定出的体育成绩不够客观,也不够科学。考核结果仅反映了学生的运动能力,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则反映较少。试想,假如一个学生品德优良,文化成绩优秀、身体健康,只是跑得慢了些,跳得近了些或低了些,就定为体育不合格,就剥夺其升级或毕业的机会,这合理吗?因此,建议采用四级评分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以便创造了一种较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高校体育课考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标准:是否激励学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否激励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是否激励学生学习掌握运动基本技术、技能;是否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否激励学生经常、自主、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使身心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为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否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