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来受到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以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等方面浅谈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教学理念 教学方式 综合素质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的“美读”、“会悟”、“情景体验”等方式,让阅读还原成生活,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积极引领学生读书、感悟、讨论、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把握语体的意义、享受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感受审美的情趣,达到课堂教学中语文阅读的目的。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显得热闹有趣,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在课堂上总是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谢,而忽略了阅读教学,也忽略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试想没有阅读教学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再认真、讨论的再热烈、写得再精彩,也很难对课文在层次上有更深入的认识、更透彻的理解、更不用说对课文内函有深刻的感悟啦。为了改变目前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状况,笔者进行了梳理,现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以课堂讲授为主,对课文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课文内容的评讲过多。二、课堂讨论、交流过多,就不可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深入地认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达不到课堂教学的预设目标。三、课堂练习过多,出现了“以练代讲”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改变阅读现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得到较好的阅读训练,阅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首先转变阅读理念,对课堂阅读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
  所谓课堂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声情并茂的朗读,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感悟课文内容,品味精典片段、精美字词,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并进行心灵对话,由此结合现实生活,并还原生活。因此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灵活而有弹性的教学空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思考中、讨论和交流中感知课文,感悟文章内涵。因此阅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能呆板、更不能局限于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形式,可采用讨论法、谈话法、提问法等多种方法,目的是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便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力能够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其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采用逐层深入的阅读教学法
  1、美读、感知课文。就是学生在学习新课前提前预习、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粗略了解课文的重、难点,并用圈点勾画划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课文学习中解决,然后在课堂学习中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2、品读、会悟、理解课文。这可以说是课堂阅读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和课后设计的研讨与练习、以及自行设计的相应的练习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方式反复阅读课文,可采用: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目的是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开放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阅读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影片事件 ”等片段,在反复自由阅读中,注重语感、情感的阅读,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阅读“赏樱花”时,引导学生想象清国留学生在上野赏樱花时,那种精心打扮、娇柔做作、令人作呕的丑态,想象清国留学生把头发梳得“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那种走路看影子,顾影自怜、以丑为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样子;并让有表现欲同学模仿一下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的形象,引的学生哄堂大笑,笑过之余,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发问:这些留学生到日本来是为了欣赏樱花吗?那又为什么有闲情雅致去赏樱花呢?在一连串的提问中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3、赏读、探究课文。这又给学生阅读课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是阅读的深入,是更高层次上的阅读。作为教师更应深入研读课文、吃透课文,在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过程中,咀嚼、品味课文的精彩片段,这是课堂阅读的难点;这就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精彩片段及精美语句,认真分析语句的含义和情感的表达。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我抓住了“匿名信事件”和“影片事件”的相关片段进行精读。笔者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讨论(1)中国人是“低能儿”吗?请结合现实加以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当说到中国人是“低能儿”时,许多同学纷纷表示不满与不服,有的说:“我们把卫星送上天,在世界上又有几个国家呢?”有的说: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有的说:我们有华罗庚、陈景润等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那我们是“低能儿”吗?在学生一再反问中,我引导学生总结说: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中国人不是“低能儿”。(2)那又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低能儿”呢?请结合课文来回答。同学们又再次与文本对话,细细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后回答:那是因为当时的清朝太落后,当时的清朝人太懦弱,所以让人看不起,认为中国人是“低能儿”。(3)我接着又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赏读“影片事件”我设计了相关题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1)“万岁”他们都鼓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每看一片都有,但在我却特别听得刺耳。文中“听的刺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呜呼,无
  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是如何变化的?(3)从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变化中体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从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这样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在阅读中感悟课文、交流心得,加深了对文中人物的心路历程的理解,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对话,把课堂阅读训练又深入了一步。
  三、适时进行知识迁移和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
  课堂阅读教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的汲取而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答题技巧,学会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在课文阅读后,教师可尽力地拓展,把学生的知识的视角引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作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外阅读训练:(1)以原文为线索进行跟踪式阅读;(2)已阅读方法为线索进行形成式阅读;(3)以中心为线索进行拓展式阅读;(4)以人物为线索进行相关式阅读。因此不失时机地做到课内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训练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促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技巧得到具体的训练。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笔者让学生进行了《我的老师》(魏巍)一文的相关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和感悟两位教师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这两位教师的共同之处;细细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精彩片段, 理解他们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不同。这样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领域,达到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高。
  总起来说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要有新的课堂教学新观念,跟上课堂教学改革的行不伐,切实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还应认识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感悟、体验生活,共同品味、赏析语言;共同“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景,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在感性实践中发展和形成学生语文素养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课堂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切实发挥课堂阅读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阅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源于生活,又要使受教育者运用于生活。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一门语言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涉及认知、审美、情操、能力等的培养。     一、情景式语文教学     情景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含义就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情景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课的乐趣;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艺术,优化课堂结构,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组织课外活动使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得到提升。进而使学生喜爱化学,提高化学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育 兴趣培养 趣味实验 第二课堂    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知识、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
【摘 要】大学生在毕业时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这些心理问题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观,失去了健康的就业观念当然也就不会很好的就业并发展,获得更好的成长就会,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应当根据这些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工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关键词】心理问题 产生原因 指导措施    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大学在面临就业问题时正处在从校园到社会过渡的阶段,在步入
【内容摘要】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对钳工实训目标分解,作到心中有数。培养打牢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培养感觉技能,注重综合操作训练,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钳工技能 目标 基本技能 感觉 综合操作 评价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
【内容摘要】:新疆内初中班的学生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和较为薄弱的基础,给语文教学加大了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内初班学生 语文学习兴趣 自信心 学习习惯  初次接触内初班的教学时,我被这些来自于南疆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朴实、单纯和勤奋所打动,下定决心一定要教好这些淳朴的孩子,让他们尽
一、教学目标  能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通过歌表演,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对音乐的想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二)难点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歌表演《小雨沙沙》,能够与同学合作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三、教学准备  1、录音机、歌曲《小雨莎莎》的音响资料。2 、钢琴、沙锤等打击乐器。3、燕子头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区经济不发达,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由于受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学习语文普遍感到吃力,提不起兴趣。面对高中这些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我们老师应该在加强他们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后,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民族地区 提高 学生 语文素养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现状,并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摘 要】本文中概述了探究性教学的意义与现状,总结了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主要实现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的方法给出了例证。此外,文章从实际工作的角度为物理教师的具体引导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性教学 设置情境 师生互动    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都反映过初中物理始终是初中阶段最为难学的一门课目,具体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很多学生都指出,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桎梏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摘 要】引导中学生学习好英语,并非难事,关键是作为英语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否从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去创新,是否从学法上去指导学生。抓住了以上几个突破口,学生学起来有信心,教师教起来舒心,真可谓事半功倍,使学生摆脱“苦学”的境地,教师也走出“苦口婆心地说教,也不见效果”的怪圈。  【关键词】关爱学生 培养兴趣 指导学法    引导中学生学习好英语,并非难事,关键是作为英语教师,是否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