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自然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并不能单纯地通过提高教学要求来达到,更不能以学生掌握多少的知识来衡量,而是应当通过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来达到。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从我国的总体教学现状看,我国在重视“学生实验教学”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教师重理论轻实验,这样势必对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自我发展更是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和课后小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变以往演示实验为中心为启发学生独立实验为中心,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从而真正突出自然科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独立实验的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独立实验改变了由教师操作或只有少数学生操作的现象,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样必然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自主、平等、进而全动”的心理作用,心理素质得以提高;再加上自然实验本身都有较强的趣味和探索性,进而对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习惯和能力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操作练习时间,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每一个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完成每一个实验报告,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对实验仪器的选择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误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所学自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能力得到培养,其学习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也会相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加强学生独立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实验创设的自然情境和获得事实依据为引导,启发学生对在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直觉想像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在思维活动中掌握自然概念或规律的实用,并加以应用。这样对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规律的科学态度,在问题解决及探索中的自主性和有创造性地吸收良好的学习素养、掌握自然学习的科学方法都会产生不可比拟的作用。
在加强学生独立实验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程序合理的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案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要参与运用自然科学的概念及原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自然科学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较为一致的过程:即是科学研究过程,在科学研究中一个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认识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和实施研究计划、记录结果、解释和推出结论及评价等过程而最终实现的。小学自然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因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目的,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方案独立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数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处理,并由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实验报告。
2.变教师演示实验为随堂学生实验,加强学生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的实施。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探索的步伐”中去获得知识,而不是一个结论的接受者。在五年级自然第九册的第二课《沸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引入了在家庭中常见的现象——烧开水,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水的沸腾这一问题,继而利用实验材料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我的操作方法,随后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让他们动手做实验。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引出问题,解决疑难,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的习惯和自学能力都大有裨益。
3.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学生是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获得知识的,但获得书面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意义所在,他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因而联系书本,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是运用知识、认识世界、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三年级自然第六册第八课《水的净化》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中水的存在形式,让他们明白水并不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需要净化。随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对水进行净化,最后指导他们利用从自然界取的水样和一些实验材料,使用探讨出来的方法,对水进行净化。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像,敢于突破常规的思维品质。
加大自然实验的力度,尤其是加强学生独立实验,把实验作为创造自然情境、探索自然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小学自然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实施素质教育的开拓者,把自然学科的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努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育质量,并不能单纯地通过提高教学要求来达到,更不能以学生掌握多少的知识来衡量,而是应当通过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来达到。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从我国的总体教学现状看,我国在重视“学生实验教学”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教师重理论轻实验,这样势必对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自我发展更是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和课后小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变以往演示实验为中心为启发学生独立实验为中心,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从而真正突出自然科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独立实验的作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独立实验改变了由教师操作或只有少数学生操作的现象,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样必然使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自主、平等、进而全动”的心理作用,心理素质得以提高;再加上自然实验本身都有较强的趣味和探索性,进而对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习惯和能力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操作练习时间,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每一个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完成每一个实验报告,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对实验仪器的选择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误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所学自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能力得到培养,其学习成绩和实验操作技能也会相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加强学生独立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实验创设的自然情境和获得事实依据为引导,启发学生对在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直觉想像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在思维活动中掌握自然概念或规律的实用,并加以应用。这样对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规律的科学态度,在问题解决及探索中的自主性和有创造性地吸收良好的学习素养、掌握自然学习的科学方法都会产生不可比拟的作用。
在加强学生独立实验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程序合理的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案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要参与运用自然科学的概念及原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自然科学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较为一致的过程:即是科学研究过程,在科学研究中一个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认识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和实施研究计划、记录结果、解释和推出结论及评价等过程而最终实现的。小学自然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因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目的,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方案独立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数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处理,并由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实验报告。
2.变教师演示实验为随堂学生实验,加强学生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的实施。
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探索的步伐”中去获得知识,而不是一个结论的接受者。在五年级自然第九册的第二课《沸腾》的教学活动中,我先引入了在家庭中常见的现象——烧开水,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水的沸腾这一问题,继而利用实验材料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我的操作方法,随后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让他们动手做实验。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引出问题,解决疑难,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的习惯和自学能力都大有裨益。
3.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学生是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获得知识的,但获得书面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意义所在,他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因而联系书本,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是运用知识、认识世界、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三年级自然第六册第八课《水的净化》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中水的存在形式,让他们明白水并不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需要净化。随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对水进行净化,最后指导他们利用从自然界取的水样和一些实验材料,使用探讨出来的方法,对水进行净化。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像,敢于突破常规的思维品质。
加大自然实验的力度,尤其是加强学生独立实验,把实验作为创造自然情境、探索自然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小学自然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实施素质教育的开拓者,把自然学科的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努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