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实情境提升阅读能力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例尝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信息筛选、信息表征、信息联想等阅读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取有效信息,用画图、摘录等形式厘清数量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并从有关联的信息中,联想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主要从“基于学生起点,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和“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等方面浅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真实情境;阅读能力;解决问题
  一、课前思考
  “阅读与理解”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环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信息筛选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表征能力”“信息联想能力”等。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积累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如画圈关键词、画示意图等。本课例是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新课结束后设计的一节“解决问题”练习课,材料自编。尝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信息筛选、信息表征、信息联想等阅读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取有效信息,用画图、摘录等形式厘清数量关系,并从有关联的信息中,联想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阅读理解题意,选择有效信息,厘清数量关系,从而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通过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关联的信息进行提问”,促进信息联想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知道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实录
  (一)回顾前测活动,体会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1.回顾前测,展示情况。
  师:课前我们完成了一份学习单,解决了3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中错误最多的是第三题。
  2.呈现错例,分析错因。
  呈现两种错误做法:
  师:看看他们哪里出现了问题?(学生观察错例,讨论错因)
  生:这道题目应该有一个地方是“×”,有一个地方是“÷”。
  师:你说他们算法有问题,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
  3.展示方法,体现优势。
  师:是啊,读懂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班的一些同学有很好的读题方法,我们来看一看。
  呈现学生画图法:
  师:画图法好在哪里?
  生:可以帮助我们读懂题目的意思。
  4.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师:平时我们除了用画图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读题吗?
  生:把信息整理出来,进行对比。
  生:画关键词、记录有用信息……
  师:你们真有办法。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读题的好方法,去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前测活动,收集学生的典型错例,并组织学生围绕错因展开讨论,引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呈现两位同学的画图法,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能更好地提取信息和表征信息,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问题情境,优化阅读理解策略
  1.创设情境,提问激趣。
  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有人说,有一种植物在春季长得特别快!最快的时候,2天竟然能长高2米!你觉得这是真的吗?(学生自由猜测)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不可能?
  生:它2天长高2米,相当于1天长高1米,那是不可能的。
  师:这位同学把我们的信息进行了简化,特别好。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我觉得有可能!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有可能2天长高2米。
  师:你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但它真的能2天长高2米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找到的一段信息。
  2.阅读理解,整理信息。
  课件出示:毛竹图片和介绍。
  (1)初读资料,分析交流。
  师:请你仔细阅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
  生1:6小时长高30~35厘米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他解释一下?
  生2:每棵竹子生长高峰期时长高的数量可能是不一样的,30厘米、31厘米、32厘米、33厘米、34厘米和35厘米都有可能的。
  师:是啊,植物的生长与什么有关?
  生3:与周围的环境、天气有关。
  师:对啊,温度、水分适宜了,竹子可能就长得快一些。那么我们要来验证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能从这段资料中整理出所需信息吗?
  (2)阅读理解,整理信息。
  ①呈现活动要求:“认真阅读资料卡,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有用信息。”
  ②学生自主整理信息,老师巡视收集典型方法。
  (3)展示交流,优化策略。
  ①圈画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
  ②用画图法分析信息关系。
  ③用摘录法表征信息。
  (4)梳理回顾,总结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题意,整理有用信息呢?(学生尝试总结,师板书)
  生:我们可以通过圈画信息、画图、摘录信息等方式找到有用的信息。
  师:是啊,用了这些阅读的好方法,我们就可以找到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要进入验证环节。
  (5)验证讨论,沟通方法。
  ①呈现活动要求:“用数学的方式驗证并记录过程。”
  ②)独立思考,验证记录。   ③展示方法,沟通联系。
  呈现以下两种验证方法。
  师:比较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种方法都正确。但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更方便。因为如果选择“30”这个较小数据都能算出比2米还要多的数量,那么“35”这个数据就不用算了。
  师:是啊,你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当用较小数据推算出的结果已经达到要求了,那么大数据就不用再计算了。
  师:你们用到的这些验证方法之间有没有联系?
  生:我们都在想办法算出竹子2天能长高几米。
  (6)欣赏视频,引出情境。
  播放毛竹生长的视频,引出茶园照片。
  师:同学们用了很多读题的好方法,也验证了毛竹的确能2天长高2米的传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毛竹生长的视频。
  【设计意图】借助“雨后春笋”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与理解过程,运用合适的方法整理有用信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验证过程中,展示多种解题策略,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寻找关联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在美丽的春天里,除了毛竹在节节攀升,杭州还有一样闻名中外的特产销量特别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龙井茶。
  师:又到了一年的采茶季,茶农们正在讨论什么?
  1.阅读资料,梳理信息。
  师: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介绍,在黑板上呈现各条信息。
  ①8位采茶工②每人每天采3斤
  2.关联信息,联想问题。
  ③4斤炒1斤龙井茶④每斤能卖2000元⑤采1斤付50元
  (1)口头提问,交流方法。
  师:阅读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一些数学问题吗?(生口头提问)
  生:8位采茶工一天采几斤茶叶?
  師:你是根据哪些信息联想到这个问题的?
  生:我是根据①号信息和②号信息想到这个问题的。
  (2)同桌合作,记录问题。
  ①呈现活动要求:同桌合作,选择有关联的信息,口头提出多个数学问题;把提出的问题完整地记录下来。
  ②同桌合作,师巡视并指导。
  3.展示问题,讨论交流。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我们是根据( )号和( )号信息联想到这个问题的。
  4.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么提出问题的?
  生:根据有关联的信息联想出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能获得一个新信息,继续提问题。
  5.自主选择,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1~2个问题来解答。
  师:你解决的是哪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寻找有关联的信息,联想出数学问题。通过同桌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信息联想,提出好问题。重视提问方法的梳理,旨在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略)
  四、课后反思
  (一)基于学生起点,发展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借助前测活动,初步了解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常用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整体阅读理解水平。上课初期,重点围绕前测单上的典型错例,引发学生思考影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对照题意,反观错误算式,都发现了出错学生对于“每6位同学共用2个篮球”这句话的理解存在偏差,自然引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一观点。在认识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后,呈现前测中出现的阅读好方法(画示意图、线段图),组织学生讨论,体会运用画图等手段阅读理解题意的优势,并回顾和梳理学生已掌握的其他常用数学阅读方法。
  在解决“雨后春笋”问题时,刻意放慢阅读理解的进程,经历了“初读”—“精读”—“优化”这三个环节。“初读”环节,生生互动扫清阅读障碍,“精读”环节,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优化”环节,师生交流比较归纳策略。通过如此层层递进的阅读,学生既能从同伴那里学到新的阅读方法,也能通过比较和交流优化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结束后的解决问题专项课,本课以春天和杭州为背景,精心创设了两个真实的问题情境“雨后春笋”和“龙井问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雨后春笋”环节,由“有没有一种植物2天能长高2米”的提问引发学生大胆猜想,主动阅读资料卡,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筛选和表征信息,最后用数学的方法获得了结论。在“龙井问茶”环节,学生从茶老板和采茶工的对话中提取有关联的信息,通过同桌合作,采用有序思考,联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对比本课教学与常态课堂,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教材如此多地安排“解决问题”专项内容,为什么很多学生遇到新的或信息量大的问题仍会束手无策?教学时反复强调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经历全过程了吗?本课中学生提出的“阅读理解”方法,在日常解题时为什么只有少数学生主动使用?……带着对这些疑问的思考,笔者将继续聚焦“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展开研究。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310000)
其他文献
我梦见自己采访了上帝。  我敲开了上帝的门,上帝对我说:“进来,你是想采访我吗?”  “是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说。  上帝微笑着说:“我的时间是永恒的。它足够做一切事情。有什么问题,你  可以直接问我。”  我问:“你最关心人类的什么事情?”  上帝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是儿童,我最关心的是儿童的成长和人类的健康。人类年轻时用健康去换金钱,老了又用金钱去买健康。人类总是去想未来的事情,未来
【摘 要】以白板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更新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性,黑板的一些优势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实际上,教学中,黑板与白板能互相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同时也应认识到教师适当板书、适时板贴,学生适度板演,能够启迪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寻找黑板和白板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小学数学;黑板;白板  白板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在教学中使用电子白板是课堂改革
去年钱学森去世,留下一个“钱学森之问”,像“李约瑟难题”一样,足以让今天的当政者和教育人去思考几十年;今年钱伟长去世,虽然没有留下一个“钱伟长之问”,但他个人的成才经历及整个钱氏家族的群星灿烂,同样给我们提出无数的思考命题。在唏嘘不已的同时,该反观一下今天的中国人在哪些方面已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了。  我想到了几个与教育密切关联的话题:一是学生的偏科问题,二是学生的专业选择权,三是世家消失,对教育乃至
【摘 要】学历案是教师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而设计的专业方案,学历案关注学生“学习经历”,从学生“学会什么”出发,注重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就小学高年级课时学历案设计而言,应遵循简约性、适切性、差异性和童趣性原则,课时学历案的要素主要有学习导语、课堂活动、练习与检测、收获与评价等。  【关键词】学历案;学习经历;小学数学  “学历案”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针对课堂教学实
在进入学校、接触教师中,我们会听到许许多多感人的教育故事。本集子收集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来自班主任大赛中的优秀故事。教育故事是教师们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记录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的教育生涯,也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故事的强大威力,故事都是引领我们进入社会生活,滋养我们不断成长的土壤。  如果说物理世界由原子构成,那么人类生活世界则由故事构成。我们每天感受经历的一切都是故事—真
《丑小鸭》这篇经典童话,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以“成长”为主题的第一单元,为自读课文。虽然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知,但因其篇幅较长,具体情节较为曲折,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读来理清故事脉络,复述并完成对“丑小鸭”艺术形象及其意义的探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如何引领学生既能较快地走进故事,又能深入思考故事内涵,理解人物形象呢?  我们先看作者的创作意
2018年10月,我们有幸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州河城蒙特梭利小学(River Falls Public Montessori Elementary)进行每周一次的见习(这样的见习持续了16周)。我们两人一组被分配到不同的教室。每个教室基本上只有一位负责教师(类似于国内的班主任)。这位负责教师同时也兼任多门课的任教。每周三我们和该校的学生从早上八点相处到下午两点。虽然每周只有一天时间的见习,但是收获很大
时下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就是一节课的设计在引入环节一定要有“生活情境”。因此在教科书以及各种教学设计中充斥了大量诸如购物、吃饭、装修、乘车等所谓的生活情境。而这样的情境某种意义上贴近的是人物质层面的生活,并不一定符合学生思维方面的规律。  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其所熟悉的自然以及人的社会活动建立联系,无疑是好的做法,但并非必须如此。因为数学课程中一些内容的发生与发展,是遵循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展开
多次听过“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一般是先出示或让学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学具,进而让学生估计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从而进行验证。教学的重点往往放在“验证”环节上,这样的安排感觉课堂上学生参与研究的状态是被动的,例如,是怎么聯想到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学生研究圆锥体积的思维起点在哪里?学生利用了哪些以前的活动经验?……教者又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基于这些思考,笔者对这一课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教师對如何进行复习课教学常常感到困惑。以二年级“表内乘法复习课”的教学为例,教师概括了四点教学要领:激“趣”、导“理”、巧“练”、重“评”,以期解决低年级复习课难上的问题,供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激“趣”;导“理”;巧“练”;重“评”  复习课与新授课、练习课等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同授课类型。复习是对一段时间学习后的相关内容进行查漏补缺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