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统编本一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本文作为统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首个课文单元的首篇,相对于第一单元的识字素材而言,课文是完整的、鲜活动态的话语世界,体现了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交际功能。本课承载着进一步学习识字写字,以及开启课文学习的双重任务。首先是识字,“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课文成为巩固汉语拼音的有效载体。本文生字字音涉及易混声母“q、p”的辨别,翘舌音、前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的准确拼读;在完整具体的语境中学习“一”的不同读音(变调)和轻声音节,南方地区学生需要指导读准儿化音。通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开启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其次是認识自然段,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篇课文,认识自然段须作为一个重点来突破。第三是写字,本课中,“一”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了”加“一”,变成“子”字;“人”加“一”,变成“大”字。这无疑可以引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本文语言精练而富有诗意,对于开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可提供两个方面的引领:一是直白的言语真切还原儿童的体验与发现,唤醒了他们的童真话语。“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中的“了”字结构,写出孩子对季节变化的初步发现;“一片片”写出了孩子眼中树叶飘落的真实状态;两个“那么”,写出了孩子抬头仰望的瞬间发现;两个“一会儿”,写出了孩子对新奇事物非同一般的专注与好奇;两个“!”,令发现的喜悦喷涌而出。二是本文的轻声和儿化都特别突出,“一”的读音变化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如何借助文本语言,引领学生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话语世界,朗读无疑是极好的方式。首先是读准字音,需要教师示范强化,让学生反复练习。流利地朗读,必须做到连词读,不丢字、不添字,并能正确停顿。作为课文的首篇,教师在本文的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发
  挥范读的作用,通过引领学生倾听、模仿和比较,逐步形成语感。通过对课文入情入境的朗读,秋天独特的景观、富有诗意的言语,以及语言的读音规律,便会走进学生的内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所得,获得初步的言语智慧的提升体验。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在课文中圈出课后生字条
  中的生字,并借助汉语拼音拼读生字三遍。
  2.尝试朗读课文两遍,遇到困难,可以回看汉语拼音单元的相关部分,或者借助朗读音频先听几遍,再跟读。
  3.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公园或郊外去看看秋天景色会有哪些变化,或者上网搜集秋天的图片,以及描写秋天的儿歌。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秋、气”等生字,认识“木字旁”等偏旁;会书写4个生字和“横撇”1个笔画。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的不同读音和轻声。背诵课文。
  3.能结合插图初步读懂课文,体会到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
  4.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表
  达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积累“一”字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一猜:不识字,把字排;秋天去,春天来。(大雁)
  2.当我们看到大雁南飞时,会想到什么季节到了呢?板书带拼音课题。
  3.拼读、识记“秋”字。
  4.出示“秋”的字体演变过程,通过字源认识“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聆听朗读识字
  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生字。
  2.指导“一”字的读音。
  3.同桌一起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读准“一”字的不同读音。
  认识自然段
  1.比较课文和儿歌在形式上
  的不同。
  2.认识自然段。
  3.逐段指名接龙朗读,聆听,正音。
  借助偏旁识字
  1.认识新偏旁,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1)出示、认识新偏旁,和“木、口、人”相比较,找不同。
  (2)组内完成拼字游戏。
  2.找一找,还有什么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3.组内认字比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4.识字游戏“落叶飘下来”,巩固生字。
  5.男女生分组合作逐句接龙
  朗读课文。
  三、引导观察,感受语言
  1.出示“秋风吹落叶”动态图(图略)。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引读。师:天气——生:凉了,师:树叶——生:黄了……
  (1)指导读轻声词“凉了、黄
  了、叶子”。
  (2)指导读“了”字短语。
  (3)出示“树叶”标本,开火车检测“树”字的翘舌音。
  (4)课件演示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理解读“树叶黄了”。
  3.比较: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课件分别演示。说一说:
  “一片”和“一片片”有什么不同?
  4.配乐朗读第1自然段。
  四、学写生字,培养兴趣
  1.出示“了、子”,引导观察和发现“一”的作用(“了”加“一”,变成“子”字)。
  2.教师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学生练习。
  3.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再书写。
  第二课时
  一、回忆旧知,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复习汉字,巩固
  字音。
  2.开火车比赛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3.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在大自然里,小朋友抬头往上看,他看到了什么?   二、朗读课文,体验发现
  朗读第2自然段,体验发现
  1.指名逐句接龙朗读。说说小朋友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对比朗读:天空很蓝,很高。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3.出示第2句。
  (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大雁是怎样飞行的?动画演示“人”字、“一”字。
  (2)出示带拼音的词“一会儿”,示范读、练读,比较读“话儿”等词,感受不同。
  (3)比较朗读,复习巩固“一”的读音:一群大雁往南飞,排成个“人”字,排成个“一”字。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4)回环朗读,课件出示情
  境语:
  小朋友抬头仰望天空,他发现了大雁是这样飞——(朗读句子)
  (5)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喜悦
  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深入理解秋天的变化。
  2.指导读好两个感叹句。
  三、总结分享,加深体验
  1.创设情境,呈现“天、地、人”的秋天丰收画面,美美地朗读全文。
  2.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秋天”儿歌。
  四、自主识记,快乐书写
  1.出示“人”“大”,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再次感受“一”字的
  妙用。
  2.師范写,生练习。
  3.展示点评,生再书写。
  五、阅读绘本,拓展迁移
  师生共读绘本《落叶跳舞》。
  作业设计
  1.积累语言: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画面,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绘本《来吧,我们一起发现秋天》。
  3.活动体验:到小区或者公园里找秋天,然后拍下来或者画下来,在班级群里跟大家分享。
  资料链接
  1.“一”的变调规律。
  “一”在单独使用或用在词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省略时,读阴平。在去声前读阳平。在其余声调前读去声,如“一群”等。
  2.儿歌。
  秋叶飘飘
  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
  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
  不是蝴蝶,不是小鸟,
  是红叶舞,黄叶飘,
  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
  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3.绘本《落叶跳舞》。
  这是日本儿童文学家伊东宽用落叶演奏的散文诗。静静的森林里,落叶一起跳着快乐的舞蹈……作者巧妙地利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落叶,绘成出人意料的丰富画面。
  4.绘本《来吧,我们一起发现秋天》。
  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许多奇妙体验:候鸟南飞,树叶变色,白天变短,果实成熟……让我们跟随作者柯尼西,一起来发现秋天。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一、读词组,发现用词的准确  师:这组词,谁来念?(课件出示:郊外、景色、异常美丽)  (生读)  师:你读得很熟练,不过你看,(师范读)词语和词语之间应该空那么一点点。咱们读的时候词和词之间空一点,会吗?  (生读,有停顿。)  师:有进步!“郊”“景”,同学们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不稀奇。可是“异”,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你怎么认识的?  (生沉默)  师:你在哪个词或诗句里见过?  生:君自故乡
所谓“主问题教学”,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一节课围绕一个开放、有深度的主问题,以一两条主线带动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呈现主线明晰,板块推进,高效等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主问题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主问题教学”应向整本书阅读、习作教学延伸  “主问题教学”不应只停留于阅读教学,而应四面开花,向整本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五个板块。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个数量词短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数量词语识字。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找一找,连一连”,选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写对照,复习巩固《语文园地一》学过的《字母表》,为第三单元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打基础;二是“读一读,想一想”,归类出示带有“日”和“寸”两个部件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相同的部件,知道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二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由于本文是该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除了发挥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单元精读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统编本教材在习作单元的编排上大都按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体例进行。在此格局下,精读课文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指向写作的阅读,其
“对比”是一种阅读策略,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文对比,即相似的、同类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另一种是文内对比,即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段落、技巧进行对比。“质问作者”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它能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寻找作者意图、表达清晰度及组织思路上。笔者两次执教《理想的风筝》,从“对比阅读”走向“质问作者”,从“学习阅读”走向“在阅读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思维看得见。  一教对比入手  《理想的风
复述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复述能力其实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能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复述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课标中对复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两篇,其中翁卷的《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则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仔細分析两首古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图:  相同之处都表现了乡村生活的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能积累文中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  2.默读课文,能了解文章通过自然现象引出观点的写作方法;能找出文章所选事例,比较异同并做好批注。  3.能体会作者运用正反  事例论证观点的好处。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能围绕观点列举事例。  2.能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通过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实录】  一、诵读一组表达观点的经典语句  冰冻三尺,非一
时间,在白天黑夜中周而复始,如白驹过隙,眨眼而过。还记得,那天,我拖着沉沉的行李箱走进福建师大的校园,仰望这理想中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突然间,有了难以道明的兴奋与紧张。想到能有幸参加教育部指定的国培研修活动,能近距离接触那么多久负盛名的学者、专家,开启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快乐与期盼的心呀好似颤动的细胞,跳跃在每一寸肌肤、每一条血管中,以致来到这儿的第一晚我便彻底失眠了……  短短10天高
单元习作是实现学生习作素养提升的核心渠道和主要路径。在统编教材即将全面使用的背景下,厘清统编教材单元习作的编排特点,实现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习作的教学转型,有助于我们用好教材、落实单元习作的课程价值。本文以三年级统编教材为例,对单元习作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改进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透析统编教材单元习作的编排特点  纵观三年级两册16个单元习作,统编教材在编排上体现出精准教学的价值取向:内容设计较为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