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过去人们习惯于狭隘地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的思维定式。品德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多样的,在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课程资源,寻求恰当的途径,注重资源选择的成本,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选择成本;开发利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丰富课程内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品德教材文体简约,给教与学都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品德课程资源内涵的认识
什么是课程资源?对此学者们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少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本人认为课程资源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利用的一切因素,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对象所处的区域中具有自己独特内容和形式的各种形成品德课程因素的对象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整體优化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本着从学生主体发展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发掘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内在的有着客观联系的课程资源,力求除科学取舍、拓展现代教材资源外,充分地在地方的课程与校本的课程中探究、发掘、整合教学资源。
二、品德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突破教材资源去寻找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教材资源中的潜藏点,是开发、挖掘课程资源的首要任务,是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品德课程实施中的必然选择。
1. 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充分地体现德育因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迫切需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弥补教材的不足,补充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2. 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虽然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依据,但所面对的课程资源的现状却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教育目标的高要求。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导向。
三、品德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但是从实践的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拓宽教材空间,提高教学有效性呢?
(一)开发品德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用好用活教材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教育观念的革新和对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内容等方式,能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1. 在再度开发中重组教材
教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抓住儿童的“兴趣点”,发掘教材中的“空白点”,寻找课程新的“增长点”,不断把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拓展课程的内容,真正实现品德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理念。
2. 在现实生活中拓展教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教师在品德课上应着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选择、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学生对课程资源搜集的过程,是学生对社会生活深入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此外,学生搜集、选择、整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课程资源,有着极强的教育现实意义。
3. 在养成教育中深化教材
新品德课程强调生活化教育,以生活为本,即把生活作为课程本源。如果说品德是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行为、所遵循的心理规范,那么品德课就必须毫无疑问地从鲜活的生活入手,大量选取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事例,即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育人的课程资源。
(二)合理利用、开发人力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是指课程活动组织所拥有的劳动的总能量。人力资源是决定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程度、水平、范围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各种人力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服务。思想品德课程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及社会蕴藏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1. 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师所储备的课程资源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养成勤于协作、深入研讨的习惯;养成勤反思、多实践的习惯。
2. 深度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资源可以而且必须进行深度开发的观点。学生在课堂活动和教学情境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方式表达,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关注教学互动生成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课程资源。
3. 寻求合作,构建“大德育”育人环境
“大德育”不仅涵盖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的内涵理解,还包括了需要师生配合、全员配合、家校配合,乃至社会配合这样的育人大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的重任需要家长、社会、学校齐抓共管,树立起全员育人的观念,才能营造良好健康的育人环境,才能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一个大舞台。
4. 合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思品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区、社会。
(三)合理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但是,对此类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形式化”“表演化”“无效化”等问题并不少见。我们必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选择成本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践中,我们考虑更多的往往是课程资源运用的效能,认为只要课程资源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其开发和利用就有价值。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资源利用的成本问题,考虑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投入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与资源运用后的教育效果是否达到了一种平衡,是否物有所值?的确,在现代教学中,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但是,在功能方面,它始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只是从学生道德发展出发,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更为直观便捷的教学辅助。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应从效果出发,运用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成之处,运用在非用不可之时。
总之,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设了更广阔的舞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继续边探索,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好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选择成本;开发利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发课程资源已经成为丰富课程内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品德教材文体简约,给教与学都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关于品德课程资源内涵的认识
什么是课程资源?对此学者们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少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本人认为课程资源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可以利用的一切因素,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对象所处的区域中具有自己独特内容和形式的各种形成品德课程因素的对象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它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品德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整體优化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本着从学生主体发展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发掘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内在的有着客观联系的课程资源,力求除科学取舍、拓展现代教材资源外,充分地在地方的课程与校本的课程中探究、发掘、整合教学资源。
二、品德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突破教材资源去寻找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教材资源中的潜藏点,是开发、挖掘课程资源的首要任务,是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品德课程实施中的必然选择。
1. 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充分地体现德育因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迫切需要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弥补教材的不足,补充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2. 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需要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虽然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依据,但所面对的课程资源的现状却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对教育目标的高要求。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导向。
三、品德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但是从实践的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品德课程资源,拓宽教材空间,提高教学有效性呢?
(一)开发品德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用好用活教材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教育观念的革新和对思想品德教科书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内容等方式,能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1. 在再度开发中重组教材
教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抓住儿童的“兴趣点”,发掘教材中的“空白点”,寻找课程新的“增长点”,不断把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拓展课程的内容,真正实现品德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理念。
2. 在现实生活中拓展教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教师在品德课上应着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选择、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学生对课程资源搜集的过程,是学生对社会生活深入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此外,学生搜集、选择、整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课程资源,有着极强的教育现实意义。
3. 在养成教育中深化教材
新品德课程强调生活化教育,以生活为本,即把生活作为课程本源。如果说品德是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行为、所遵循的心理规范,那么品德课就必须毫无疑问地从鲜活的生活入手,大量选取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事例,即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育人的课程资源。
(二)合理利用、开发人力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是指课程活动组织所拥有的劳动的总能量。人力资源是决定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程度、水平、范围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各种人力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服务。思想品德课程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及社会蕴藏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1. 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师所储备的课程资源将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养成勤于协作、深入研讨的习惯;养成勤反思、多实践的习惯。
2. 深度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提出了学生是教学资源可以而且必须进行深度开发的观点。学生在课堂活动和教学情境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方式表达,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要关注教学互动生成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课程资源。
3. 寻求合作,构建“大德育”育人环境
“大德育”不仅涵盖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的内涵理解,还包括了需要师生配合、全员配合、家校配合,乃至社会配合这样的育人大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的重任需要家长、社会、学校齐抓共管,树立起全员育人的观念,才能营造良好健康的育人环境,才能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一个大舞台。
4. 合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思品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区、社会。
(三)合理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但是,对此类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形式化”“表演化”“无效化”等问题并不少见。我们必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选择成本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践中,我们考虑更多的往往是课程资源运用的效能,认为只要课程资源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其开发和利用就有价值。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资源利用的成本问题,考虑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投入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与资源运用后的教育效果是否达到了一种平衡,是否物有所值?的确,在现代教学中,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但是,在功能方面,它始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只是从学生道德发展出发,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更为直观便捷的教学辅助。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应从效果出发,运用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成之处,运用在非用不可之时。
总之,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设了更广阔的舞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继续边探索,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好更丰富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