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创建有趣的物理课堂,途径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设置有吸引力的开场白;利用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设置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实践证明课堂导入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物理课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进行导入.如讲授“感受大气压”时,先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这种小实验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活泼的趣味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可见,课堂导入的作用不可小觑。
但是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不能油水分离,而应水乳交融,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紧围绕课堂导入这个特点来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二、利用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加深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座桥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一些物理实验的方法,初步培养实验能力。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如:哪个瓶子滚得快(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 还如:水为什么不洒出(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另有:试管内奇怪的水(用试管装水(塞上木塞,不要塞太紧)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沸腾(不要烧太久,要不然水蒸气容易把塞子冲出来),这时,停止加热,会发现试管内的水停止沸腾。)
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让同学做一做,看一看,再想一想其中的科学道理,分析其中的规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在生活中还有实际应用呢!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育家赞可夫说“当老师不不可少的,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孩子。”老师的爱就像一方巨石,投入到学生心灵的海洋里,必定掀起惊涛骇浪。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就会感觉像“好朋友”“偶像”一般,对相应科目有浓厚的兴趣,上课能专心听讲,下课能按时完成作业。唯恐自己学不好他教的学科惹老师不高兴,“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老师教学方法再好,也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会有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老师做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并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这种师生感情转化成对学习的信心、兴趣、责任感,使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润滑剂,能磨合学生的心灵机器;是利斧,能劈开学生的心灵枷锁;是路标,能致命学生前进的方向。
名师访谈录《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引用了一个故事证明了“教师信任你的学生就是信任自己”的教育观念。故事讲述汤姆森太太如何把一个性格孤僻、邋里邋遢叫泰迪·斯徒伍德的小个男孩转化成获得博士学位的著名医生。思维就像一棵花,他是逐渐积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他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他的花朵定会开放。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诱发学习动机,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一直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学习还需要目标的指引,既需要远景的总体目标,又需要近景的具体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当,教师要与学生、家长都取得联系,达成共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目标太高会迫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如同纸上谈兵;目标太低让他们不经过一点努力就可以实现也是不科学的。家长和教师的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摸到”,这样,他们永远都有“成就动机”這一内在的心理动力。
传授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学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但是仅仅重视对学生方法的培养是不够的,假如学生智力超群、方法得当,而意志薄弱、耐挫力极弱、习惯不良,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反之,一个学生哪怕智力平平,但却锲而不舍、坚忍不拔,是很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学无止境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只有我们在三尺讲台挥汗泼墨、用心钻研、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构建有趣的物理课堂,更会收获味道香甜的果实。
一、设置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实践证明课堂导入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物理课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进行导入.如讲授“感受大气压”时,先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这种小实验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活泼的趣味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可见,课堂导入的作用不可小觑。
但是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不能油水分离,而应水乳交融,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紧围绕课堂导入这个特点来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二、利用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加深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座桥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一些物理实验的方法,初步培养实验能力。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如:哪个瓶子滚得快(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 还如:水为什么不洒出(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另有:试管内奇怪的水(用试管装水(塞上木塞,不要塞太紧)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沸腾(不要烧太久,要不然水蒸气容易把塞子冲出来),这时,停止加热,会发现试管内的水停止沸腾。)
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让同学做一做,看一看,再想一想其中的科学道理,分析其中的规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在生活中还有实际应用呢!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育家赞可夫说“当老师不不可少的,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孩子。”老师的爱就像一方巨石,投入到学生心灵的海洋里,必定掀起惊涛骇浪。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就会感觉像“好朋友”“偶像”一般,对相应科目有浓厚的兴趣,上课能专心听讲,下课能按时完成作业。唯恐自己学不好他教的学科惹老师不高兴,“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老师教学方法再好,也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会有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老师做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并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这种师生感情转化成对学习的信心、兴趣、责任感,使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润滑剂,能磨合学生的心灵机器;是利斧,能劈开学生的心灵枷锁;是路标,能致命学生前进的方向。
名师访谈录《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引用了一个故事证明了“教师信任你的学生就是信任自己”的教育观念。故事讲述汤姆森太太如何把一个性格孤僻、邋里邋遢叫泰迪·斯徒伍德的小个男孩转化成获得博士学位的著名医生。思维就像一棵花,他是逐渐积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他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他的花朵定会开放。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诱发学习动机,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一直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学习还需要目标的指引,既需要远景的总体目标,又需要近景的具体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当,教师要与学生、家长都取得联系,达成共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目标太高会迫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如同纸上谈兵;目标太低让他们不经过一点努力就可以实现也是不科学的。家长和教师的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摸到”,这样,他们永远都有“成就动机”這一内在的心理动力。
传授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学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但是仅仅重视对学生方法的培养是不够的,假如学生智力超群、方法得当,而意志薄弱、耐挫力极弱、习惯不良,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反之,一个学生哪怕智力平平,但却锲而不舍、坚忍不拔,是很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学无止境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只有我们在三尺讲台挥汗泼墨、用心钻研、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构建有趣的物理课堂,更会收获味道香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