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4-120-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的课程理念也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创新的教学氛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和自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人类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一离开水、阳光、和空气,人类的生命就不能延续。学生学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知识就不能连贯起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讨论等过程来发现新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第二,要多为学生提供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
互相合作学习是当代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共同研讨,互相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发生和发展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共同操作、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来促进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合作意识、创造精神,产生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1、满足“学生渴求知道未知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来源于思维,而思维又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提出比较恰当的问题,比如,提出“让学生伸一伸手,就能拿到东西”之类的问题。这样更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信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因问题而思考,并提出新疑问,便会自觉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境界。
2、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好胜心理,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开展“对称几何图形设计”比赛活动,在课堂中或课外讲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或数学家的笑话、逻辑推理故事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明白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让学生多说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给予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鼓励学生求异,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包括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等。每次总结都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四、利用双基训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互相促进的。一般来说,知识越多越熟,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双基教学。例如:在同类项概念的教学上,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练习——练习(1):某种数学练习本每本x元,王强买5本,张花买2本,两人一共花多少钱?(5x+2x),上述结果能不能进一步化简呢?练习(2)化简多项式-4ab2+3ab2 ,第二步,提出问题,思考讨论:(1)以上两式都能分别合并成一项吗?根据是什么?这些能合并成一项的项有什么特点?(2)-4ab2+3a2b能合并成一项吗?第三步;揭示本质,给出同类项的定义。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美,培养创新的意识。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的课程理念也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意味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创新的教学氛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和自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人类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一样,一离开水、阳光、和空气,人类的生命就不能延续。学生学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知识就不能连贯起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思考、讨论等过程来发现新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第二,要多为学生提供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
互相合作学习是当代初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共同研讨,互相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发生和发展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共同操作、互相探讨、互相交流来促进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合作意识、创造精神,产生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1、满足“学生渴求知道未知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来源于思维,而思维又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学中提出比较恰当的问题,比如,提出“让学生伸一伸手,就能拿到东西”之类的问题。这样更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信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因问题而思考,并提出新疑问,便会自觉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境界。
2、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好胜心理,因此教师应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开展“对称几何图形设计”比赛活动,在课堂中或课外讲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或数学家的笑话、逻辑推理故事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明白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让学生多说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给予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鼓励学生求异,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包括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等。每次总结都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四、利用双基训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互相促进的。一般来说,知识越多越熟,认识能力和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双基教学。例如:在同类项概念的教学上,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学生练习——练习(1):某种数学练习本每本x元,王强买5本,张花买2本,两人一共花多少钱?(5x+2x),上述结果能不能进一步化简呢?练习(2)化简多项式-4ab2+3ab2 ,第二步,提出问题,思考讨论:(1)以上两式都能分别合并成一项吗?根据是什么?这些能合并成一项的项有什么特点?(2)-4ab2+3a2b能合并成一项吗?第三步;揭示本质,给出同类项的定义。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