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我们“谈之色变,看之头痛,改之要命”的一项教学活动(话有些夸张)。学生作一次作文,教师往往要花几天的工夫批改。更让人痛苦的是往往吃力不讨好,工夫花了,收效甚微,学生也不大领情。面对这一现状,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标下开放式作文教学了,所以改革势在必行。根据这几年的作文评改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作文评改也是有学问的。我把它概括为两个字—“勤”和“懒”。首先要勤,其次勤中也可偷“懒”。
一 教师勤批勤改,用心用情去关注学生的发展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指出了发展性评价理念,这一理念完全可以指导我们的作文评改。它的具体内容是:发展性评价理念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包括通过分数)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进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根据这一理念的指导,我对作文评改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发现效果不错,特总结如下:
(一) 勤用心,勤用笔,让作文评语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和老师交流情感的平台。
教师评语要讲究情感性。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指导作文写作方法,更要注意对他们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指导。所以教师在写评语时要善于挖掘学生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并加以评价,用真心诚心去打动学生,关注关怀学生的成长。我也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往往关注的不是方法的指导,而是想从评语的背后挖掘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喜欢我吗?”“老师是在应付我吗?”“老师看到了我的进步吗?”所以老师写评语不能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判官一样,大笔一挥,定下生死,而是要满怀深情,多采用商量式的,对话式的口吻,让学生觉得亲切,而且评语语言不可太绝对。
老师评语讲究鼓励性。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大多数学生很难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伴随他们的如果总是批评,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自卑,那么慢慢的就会对作文产生畏惧,从而消极应付。而富有鼓励性的评语则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对写作文乐此不疲。
教师评语也要讲究有文采。正如我们做老师的不喜欢学生文章枯燥乏味缺少新意一样,学生也不喜欢老师评语的千篇一律。“中心突出”“语言流畅”“书写认真”“思想深刻”这一类评语成了很多年来我们一直使用的模式化的万能评语,学生看多了就会麻木了。而如果换一些有文采的评语,效果就好多了。比如:“语言流畅”可以表叙述为“文字像流出来的一样,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感情真挚”可以表述为“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为之动容,月为之敛色!”;“书写认真”可以表述为“文字的确是赏心悦目,让人不忍释卷,回味无穷。”……
(二 )勤打分,勤分块,让学生直观自己的进步,找出作文改进的途径。
作文评改仅有评语是不够的,量化评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量化表现的评分,由于受领导的要求和自身认识的影响,教师在分数的评定上往往会出现极大的误差,所以在作文评改中出现了注意评语,轻视评分的不良倾向。其实评分形式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对学生有促进作用,而且操作更容易。
高考作文评分有一个标准,我们平常的训练就要紧紧扣住这个标准。基础等级分为内容和表达,各20分,发展等级也有20分。我做了一个尝试,在这个评分基础上又进行了细分,把作文评分分成了五个模块: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进步等级,卷面等级,错别字等级。其中后两个等级是为学生的应试而设立的评价机制,特别是错别字等级,是针对今年高考考纲要求的“一个错别字扣一分”这一改变而特意设立的。这样我给学生的评分就是这样的:
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进步等级﹢卷面等级﹢错别字等级﹦总分。其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总分各20分,进步等级10分,错别字等级5分(一个错别字扣一分,扣完5分为止)。评分过程中,在掌握弹性评分原则的基础上,客观性是另外一把尺子,评分把每个模块的分数表示出来,这样就把学生写作能力的客观性和发展性有机结合起来了。既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若运用合理,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二 作文评改教师也可勤中偷“懒”
这里我要谈论的懒是一种相对的“懒”,主要是指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老师可以藏到后面,只起引导作用。当然让学生回归主体,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宏观调控,做个幕后导演。制定好学生评改的规范,是教师“懒”的前提。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是这样发挥的:
(一) 学生选题。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每周一个小组值班,精心准备三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学生从中挑选最想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想学生自己挑选的作文题一定是绝大多数人愿意写的,,“我手写我心”,那么就会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这样学生就不会是消极应付了。这样写出的文章也就有可读性了。
(二) 多元评改。学生评改的方式不限于上面一种。我还尝试了多种评改方式,让学生不时体验到新鲜感。如:1、欣赏式;2、挖掘式;3、对比式;4挑刺式;5、自荐式。
(三) 教师综评再评 这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互评后的评,这个“评”,既评“批改者”改的是否到位,又评“修改者”改的是否到位。如果有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重点讲评。而这个过程只需要老师“懒”中稍“勤”。
相信大家都能从这种“懒”学问中看出眉目了,老师“懒”了,学生勤了;老师越“懒”,学生越勤。老师既解放了自己,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符合新課标要求的开放式作文的教学要求,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一 教师勤批勤改,用心用情去关注学生的发展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指出了发展性评价理念,这一理念完全可以指导我们的作文评改。它的具体内容是:发展性评价理念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包括通过分数)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进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根据这一理念的指导,我对作文评改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发现效果不错,特总结如下:
(一) 勤用心,勤用笔,让作文评语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和老师交流情感的平台。
教师评语要讲究情感性。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指导作文写作方法,更要注意对他们为人处世等方面进行指导。所以教师在写评语时要善于挖掘学生文字背后的情感态度,并加以评价,用真心诚心去打动学生,关注关怀学生的成长。我也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往往关注的不是方法的指导,而是想从评语的背后挖掘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喜欢我吗?”“老师是在应付我吗?”“老师看到了我的进步吗?”所以老师写评语不能像一个居高临下的判官一样,大笔一挥,定下生死,而是要满怀深情,多采用商量式的,对话式的口吻,让学生觉得亲切,而且评语语言不可太绝对。
老师评语讲究鼓励性。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大多数学生很难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伴随他们的如果总是批评,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自卑,那么慢慢的就会对作文产生畏惧,从而消极应付。而富有鼓励性的评语则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对写作文乐此不疲。
教师评语也要讲究有文采。正如我们做老师的不喜欢学生文章枯燥乏味缺少新意一样,学生也不喜欢老师评语的千篇一律。“中心突出”“语言流畅”“书写认真”“思想深刻”这一类评语成了很多年来我们一直使用的模式化的万能评语,学生看多了就会麻木了。而如果换一些有文采的评语,效果就好多了。比如:“语言流畅”可以表叙述为“文字像流出来的一样,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感情真挚”可以表述为“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为之动容,月为之敛色!”;“书写认真”可以表述为“文字的确是赏心悦目,让人不忍释卷,回味无穷。”……
(二 )勤打分,勤分块,让学生直观自己的进步,找出作文改进的途径。
作文评改仅有评语是不够的,量化评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作为量化表现的评分,由于受领导的要求和自身认识的影响,教师在分数的评定上往往会出现极大的误差,所以在作文评改中出现了注意评语,轻视评分的不良倾向。其实评分形式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对学生有促进作用,而且操作更容易。
高考作文评分有一个标准,我们平常的训练就要紧紧扣住这个标准。基础等级分为内容和表达,各20分,发展等级也有20分。我做了一个尝试,在这个评分基础上又进行了细分,把作文评分分成了五个模块: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进步等级,卷面等级,错别字等级。其中后两个等级是为学生的应试而设立的评价机制,特别是错别字等级,是针对今年高考考纲要求的“一个错别字扣一分”这一改变而特意设立的。这样我给学生的评分就是这样的:
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进步等级﹢卷面等级﹢错别字等级﹦总分。其中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总分各20分,进步等级10分,错别字等级5分(一个错别字扣一分,扣完5分为止)。评分过程中,在掌握弹性评分原则的基础上,客观性是另外一把尺子,评分把每个模块的分数表示出来,这样就把学生写作能力的客观性和发展性有机结合起来了。既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若运用合理,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二 作文评改教师也可勤中偷“懒”
这里我要谈论的懒是一种相对的“懒”,主要是指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老师可以藏到后面,只起引导作用。当然让学生回归主体,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宏观调控,做个幕后导演。制定好学生评改的规范,是教师“懒”的前提。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是这样发挥的:
(一) 学生选题。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每周一个小组值班,精心准备三个作文题目,然后让学生从中挑选最想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想学生自己挑选的作文题一定是绝大多数人愿意写的,,“我手写我心”,那么就会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这样学生就不会是消极应付了。这样写出的文章也就有可读性了。
(二) 多元评改。学生评改的方式不限于上面一种。我还尝试了多种评改方式,让学生不时体验到新鲜感。如:1、欣赏式;2、挖掘式;3、对比式;4挑刺式;5、自荐式。
(三) 教师综评再评 这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互评后的评,这个“评”,既评“批改者”改的是否到位,又评“修改者”改的是否到位。如果有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重点讲评。而这个过程只需要老师“懒”中稍“勤”。
相信大家都能从这种“懒”学问中看出眉目了,老师“懒”了,学生勤了;老师越“懒”,学生越勤。老师既解放了自己,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符合新課标要求的开放式作文的教学要求,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