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本课程的引入和推广,在“人文至善,科学求真”新的办学理念下,我校也开始了对校本课程的探索和开发,而教师则是其中的主体。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和解决者,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探求如何以校本教研为途径发挥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中坚作用,是学校得以不断发展的关键。
作为在第一线的中学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面临新世纪快速的知识更新,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法进入教学中,教师要完成新时期、新课程的授业任务,与学生探讨新知,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将来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在教学上就要不断改进方法,应用最新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授人以渔”的技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近年来我校各科都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可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但如果想使校本课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魅力的源泉则来源于新的多样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组织专题辩论
组织专题辩论,教师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选好辩论的内容,二是选好辩论的形式。内容要结合教材,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状况,选择一些既没有现成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又让学生能说且敢说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清代闭关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等。“闭关政策”是直至鸦片战争前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它是从清朝统治的政治利益出发,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闭关政策”既有利又有弊,那么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是值得辩论的。辩论的形式很多,可以指定双方若干名“辩手”发言,也可以双方自由发言,还可以先由“辩手”发言,然后才自由发言,在一般情况下,在初中应采用“辩手”发言,高中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较好。当然,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专题辩论,学生须在短时间内回答或驳倒对方,要经受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的锻炼,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所以,组织专题辩论,是校本课程可选的一种好方法。
二、利用墙报校报阵地
墙报、校报是学校常用的教育教学的辅助方法,也是开设校本课程的好地方。历史知识墙报校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园地”(即刊物的形式)。办“历史园地”可以由学生会或团委主办,历史教师当顾问,各班供稿,定期出版。在内容上力求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在形式上做到活泼多样。可以有教师的来稿,有学生的文章,也可以有转载,篇幅上都要求短小精悍。另一种是开办“历史之窗”。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由历史教研组负责定期刊出。“历史之窗”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当前形势,做到主题鲜明、以史为鉴、形式多样,以专题形式介绍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开展以历史内容为专题的墙报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校园文化气氛、营造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把墙报校报活动搞好,关键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历史教师要有热心和恒心。只有这样,利用墙报、校报服务于历史教学才是切实可行的。
三、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一种能迎合学生心理、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它可以使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同时,竞赛活动符合中学生好思维、求胜心强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为使竞赛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竞赛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设“质疑析疑”、“智力测验”、“有奖征答”等。竞赛的命题应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当地历史和课外历史知识。题型设计要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历史现象的思维能力。组织要严密,竞赛过程要紧凑。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安排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是指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实物展览馆和史事实地参观,以及访问历史名人后代、熟悉某个历史阶段情况的老人。例如:学习《中国历史》的原始社会章节,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河姆渡氏族遗址出土文物陈列馆,使学生形象地了解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有典型河姆渡氏族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社会结构,从而加深对氏族公社时期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以巩固书本知识。
安排学生参观访问,在各地各校都是容易做到的。在我们重庆,也有很多地方是很值得参观的。例如:了解重庆历史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如重庆渣滓洞,邓小平的故乡等。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更加充满兴趣,对历史感到引人入胜。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开设校本课程使学生既能够从多种渠道接受各种历史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兴趣,又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多动脑筋,挖掘潜力,校本课程就能够开设且能起到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在第一线的中学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面临新世纪快速的知识更新,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法进入教学中,教师要完成新时期、新课程的授业任务,与学生探讨新知,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将来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在教学上就要不断改进方法,应用最新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授人以渔”的技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近年来我校各科都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可谓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但如果想使校本课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魅力的源泉则来源于新的多样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组织专题辩论
组织专题辩论,教师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选好辩论的内容,二是选好辩论的形式。内容要结合教材,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状况,选择一些既没有现成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又让学生能说且敢说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清代闭关政策是利大还是弊大”等。“闭关政策”是直至鸦片战争前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它是从清朝统治的政治利益出发,是建立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闭关政策”既有利又有弊,那么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是值得辩论的。辩论的形式很多,可以指定双方若干名“辩手”发言,也可以双方自由发言,还可以先由“辩手”发言,然后才自由发言,在一般情况下,在初中应采用“辩手”发言,高中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较好。当然,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专题辩论,学生须在短时间内回答或驳倒对方,要经受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的锻炼,这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所以,组织专题辩论,是校本课程可选的一种好方法。
二、利用墙报校报阵地
墙报、校报是学校常用的教育教学的辅助方法,也是开设校本课程的好地方。历史知识墙报校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园地”(即刊物的形式)。办“历史园地”可以由学生会或团委主办,历史教师当顾问,各班供稿,定期出版。在内容上力求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在形式上做到活泼多样。可以有教师的来稿,有学生的文章,也可以有转载,篇幅上都要求短小精悍。另一种是开办“历史之窗”。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由历史教研组负责定期刊出。“历史之窗”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当前形势,做到主题鲜明、以史为鉴、形式多样,以专题形式介绍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开展以历史内容为专题的墙报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校园文化气氛、营造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把墙报校报活动搞好,关键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历史教师要有热心和恒心。只有这样,利用墙报、校报服务于历史教学才是切实可行的。
三、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一种能迎合学生心理、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它可以使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同时,竞赛活动符合中学生好思维、求胜心强的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为使竞赛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竞赛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设“质疑析疑”、“智力测验”、“有奖征答”等。竞赛的命题应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当地历史和课外历史知识。题型设计要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历史现象的思维能力。组织要严密,竞赛过程要紧凑。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安排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是指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实物展览馆和史事实地参观,以及访问历史名人后代、熟悉某个历史阶段情况的老人。例如:学习《中国历史》的原始社会章节,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河姆渡氏族遗址出土文物陈列馆,使学生形象地了解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有典型河姆渡氏族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社会结构,从而加深对氏族公社时期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以巩固书本知识。
安排学生参观访问,在各地各校都是容易做到的。在我们重庆,也有很多地方是很值得参观的。例如:了解重庆历史后,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如重庆渣滓洞,邓小平的故乡等。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更加充满兴趣,对历史感到引人入胜。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开设校本课程使学生既能够从多种渠道接受各种历史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兴趣,又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多动脑筋,挖掘潜力,校本课程就能够开设且能起到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