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鸣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共鸣是语文课堂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教师所追求的好课的标准。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用心打造,使每一个环节都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无论是读还是讲,都要声情并茂,展示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引起共鸣,让学生爱上语文,在语文课上找到美感。
  【关键词】引导;产生共鸣;美感;波澜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一轮又一轮地进行着,学生的课堂也发生着一次次的变革,学生也确实得到一定的实效性。但无论怎样课改,其实都是围绕应试教育在忙碌着,语文的大语文观,没有被挖掘出来,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笔者也是多年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学好语文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情感中得到体验,让学生能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形成一个整体,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精心打造。笔者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引导学生爱语文
  语文的内容丰富,不仅在课堂上能学到语文,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学到语文,学生只要时时关注,有了对语文的探讨,就有了对语文的爱。为此,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就要揣摩学生的情感,让语文学习进入到一种美妙的世界。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甄选的精美的文章,有自然风光,有真情流露……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时,就是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例如笔者在教学《剪枝的学问》时:
  师:“学问”是什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没?生1:知识。生2:经验。师: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生1:生活处处是知识。生2:语文学习不局限于书本,其实生活就是一本很好的语文书。生3:语文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4:生活中的语文更精彩。我们要学会生活中的语文,这样有助于我们写作文。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知道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途径。学生纷纷讲述《卖辣椒》的学问, 长的、短的,颜色深的、浅的,最后把所有的辣椒全部卖掉。
  二、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语文教学没有完整的套路,只要教师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这堂课就很成功。但是語文老师要想把握好一堂课的基调,就要用心去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巧妙地引入新课,进入课文的重点。当然,教师要会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选准“情点”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有声有色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篇文章:
  师:我们欣赏过祖国的壮丽河山,我们回忆过童年的趣事,感受过亲情的丝丝温暖……我们今天走进《秦兵马俑》,欣赏秦兵马俑。(引读课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师:我们刚才欣赏了秦兵马俑的宏伟壮观,再看秦兵马俑的形态各异,姿态万千。
  这样,就把学生很快带入文本的重点,学生看着多媒体的展示,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兵马俑的姿态。
  总而言之,语文课是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迸发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气氛更融洽,不断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三、激发学生“美感”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地学习字、词、句、章,而是让学生学会对美的欣赏。简单地说,就是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不断地获取知识,增强语感美的过程。语感就是闪耀着美的光彩的语言。语感的深浅,说到底取决于对语感对象的熟知程度。因此,我们提倡“重读背、轻讲析;重陶冶,轻灌输”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经典词、精妙句,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就能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笔者在教学《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时,看似平淡的课文,每一句话都富于哲理:“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要抓住这些语句,有声有色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从中悟出道理,激发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激情。
  文本的题材不同,所要抓住的重点也不同。例如《赶海》这篇文章,就要学生抓住语气词“嘿”“哎”“咦”“哦”等词语的用法,来体会小作者赶海的心情。《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描写孩子之多,用了几个词“挤”“涌”等来体会孩子之多……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就是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用教师激情点燃共鸣的火花
  课堂是否充满生机,关键是教师情感投入。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形如嚼蜡,学生学得也是索然无味,更激不起思维的火花。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课本中去,把文本的情感活生生地演绎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智慧的火焰燃烧起来。因此,教师的激情要贯穿整个过程,包括课堂的导入、自学引导、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小结和反馈。特别是新课导入,教师要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读要精准,讲要声情并茂。通过教师的表情,把文本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笔者在教学《爱如茉莉》时,让学生回忆父母对子女的爱。当学生讲到父母如何给予自己的爱时,声泪俱下。虽然都是点滴的平凡小事,但都倾注着父母对自己的爱,爱得那么平凡,爱得那么朴素,爱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眼里就是“爱”的伟大。
  五、结语
  在语文课上,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就要精心打造课堂,从课题的导入就要扣住学生的心弦,无论是读还是讲,都要给予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与教师、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爱上语文,能在语文课上找到美感。
  参考文献
  [1]孙琪琪.浅谈语文课堂上的师生共鸣[J].小学语文教学,2014(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然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处于发展的瓶颈期,教师依旧过于重视知识传输,学生依旧害怕学习文言文,文言文“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特征成为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拦路虎。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提出了若干策略,期望通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让文言文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文言文的精髓融入
【摘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首先要做好文本细读。而从文本细读走向有效的读写结合,必须要做到深考而研,浅引而教,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只有如此,学生的阅读才会异彩纷呈。  【关键词】文本细读;创造;积累;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读写结合——配画想象、再创造  康德说:“想象是一种创新性的认识功能,它的本领能在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創造出另一个相似的自然界。”
【摘要】教师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或者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老师在激起兴趣后,要有选择地给他们推荐课后阅读书籍。教师要善于组织交流,促进学生阅读。  【关键词】营造氛围;读书推介会;组织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一直提倡多读书,只有在读中,才能促进思考感悟。博览群书,开阔视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占有很大比重,教师应该从体味关键词、梳理情感线索、拓展文化背景等方面來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中很大比例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教学上,尤其对课文的分析讲解最为耗时,几乎占到语文总课时一半以上的时间。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让花费时间最长的阅读教学发挥出与之相匹配
【摘要】短短一千多字的作品,表面写“字”,实则写“人”,随游踪所见所闻所思而信手拈来,人物多达十来人,却不显得芜杂,且写出了平民的生活状态。本文从“字”入“人”渐次文本解读,重在探究作品表达上“多而不杂”之特质、“议论精到”之绝妙与“淡而有味”之文风。  【关键词】文本细读;多而不杂;议论精到;淡而有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本细读
【摘要】语文教师只有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学”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的世界中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关键词】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专门研究过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并最终证明满怀兴趣的学
【摘要】高效课堂是通过高效教学来实现将课堂效果最大化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黑板跑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并从平时积累的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自从学习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概念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学
【摘要】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的学科,虽说写排在最后一位,但其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写作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去讲述故事,写作启迪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文字间抒发情感。可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体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而素材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素材的写作,只是文字的堆砌。在中高段学生的写作中,学生害怕写作,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归其原因便是不会积累素材。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从多方面着手,积累素
【摘要】“泡泡语”的出现是教材一大亮点,它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每一个“泡泡语”都承载着各自的导学任务,每一个“泡泡语”同样寄托着被开发利用的期待,它们或提出学习任务,或帮助理解课文,或聚焦课文重难点,但我们老师只有读懂它、领会它,巧妙地运用它,合理地开发它,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演绎出课堂教学的精彩。  【关键词】泡泡语;导学功能;训练点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
【摘要】伴随“核心素养”这一新型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施行,素质教育也成了我国各阶段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会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以语文课堂为立足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分析,从而就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方式展开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