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饮一杯课堂教学的浓浓“春酒”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的语文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成长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和我的课堂。听了《春酒》一课,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一定具备以下特点:
  
  一、立足文本、含英咀华,彰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与体味,让学生在形成良好语感的同时,感知到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如:
  学生1:“我是母亲的代表……捧一大包回家”,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贪吃。
  师:你有没有体会出其他的意味?其他同学对这句话有什么不同的理解?抓住一些词来品一品。
  学生2:“一马当先”体现了“我”去喝春酒的急切。“不请自到”可以看出邻里关系非常好,很亲。“捧”说明乡亲们的热情好客,送了许多东西给“我”。
  师:真好,大家做做这个“捧”的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为什么作者不用“拿”字?
  学生3:东西多得拿不了,很有分量,而且都是好东西。通过“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也可以看出来。“拿”太轻易了。
  学生4:“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看出“我”吃得多,乡亲们对“我”很好。
  学生5:这句话还说明吃的东西很甜,“我”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在乡邻们家中吃了好多美味。
  学生6:“我”喝春酒后又满足又喜悦,总之是很“爽”!
  师:这真是有创意的理解。当时肯定有好多孩子像“我”一般又喝又拿的,这既让我们感受到过节时的热闹,更被这种淳朴的民风深深感动。放声读一读,品一品。
  细细地品读,实实在在而又拨人心弦,将文本承载的情感信息自然流畅地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恰当引导,开启了学生的情智之门。教师带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新奇感引领学生读出文本的字面意、字中意、字外意,并加以融会贯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关切和喜爱,品味出语文的灵性和情趣。
  
  二、巧妙激趣,重视互动,诱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与情感活动。
  
  教师的个性解读和创新思考是学生独立解读和发展创新性思维的先导,故而教师要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设置,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学生在深入研究文本内涵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就要在学习中互动。
  教师在引导解读母亲这个形象时,以学生的思想和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把对母亲的描写拍摄成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一个细节?为什么?(怎样拍、神态、动作、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四人小组,积极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交流、切磋中,体会到文本中母亲爱怜、勤劳、嗔爱、谨慎、严格、好客、含蓄、醇厚的性格之美,而且他们所想象的一组组镜头里,也融入了对自己母亲的追忆与感恩!
  这一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了学生的交往。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走进文本深处,将情感与思维引向深入,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三、适时讲析,“深”“广”有度,搭建文化平台。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应该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即教学要有深度与广度。在解读本文的主题时,执教者并不止于对童年与母亲的怀念,而是从“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进一步深入——“春酒激起了一种思念,作者思念的是春酒中浓得化不开的人情的温馨与芳香,思念的是春酒中满载童年欢欣记忆的一段怀旧情结,思念的是家乡风土人情中朴实又充满年味的乡土文化”。(章国华《语文教学通讯》2008第5期)
  然后,又设计了“读琦君”这个环节。执教者满怀激情地谈了自己对琦君作品的钟爱,《桂花雨》《下雨天,真好》……所展现的是一幅幅文化的画卷。接着出示琦君《相思》《烟愁》等作品中的文段,用诗一般深沉的语言将作者带到了学生面前。“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我们从大陆……他乡虽好,总添愁!”“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在这淡淡乡愁与追思中,琦君仿佛踏着悠悠诗韵款步而来……
  这样,以文本教学为载体,使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乡俗与乡情”,丰富了思情感情,提高了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肖川老师说:“交往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要素。”“教学教程的审美特性体现于具有理智挑战的认知过程中,体现于师生平等、融洽、和谐的交往中。”心理学家罗杰斯还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这节课无疑都实现了这种“交往”、“安全”和“自由”。
  课结束了,听课者、学生也如作者一般,似品了浓浓的春酒,余香绵绵!可见,突显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并重视学生需要的教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作者单位: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在肿瘤患者自我调节体温的因素中,喝水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到了秋冬季,由于空气干燥,水分流失比较严重,足量饮水或因胃肠道功能不佳而不得不选取静脉补水可防止身体进一步脱水。尤其是年纪大的患者,需要补充更多的水来弥补体温调节的变化。因中老年肿瘤患者存在能量营养素代谢紊乱、身体各方面的新陈代谢异常,位于下丘脑的“口渴中心”开始变得迟钝,大脑不能及时判断身体是否缺水,故易致机体脱水。建议非抗肿瘤治疗时期的肿瘤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但是一部体大精深、无与伦比的历史名著,而且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影响巨大而深远。  《史记》中的名篇《陈涉世家》是司马迁怀着崇敬心情为秦末农民起义英雄精心谱写的一曲赞歌。其中的主旋律是对起义的主要发动者和领导人陈涉的赞颂。通过对陈涉年轻时生活片段和发动起义过程中言语、行动的记叙,塑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敢于反抗暴虐
精神分裂症严重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精神分裂症的几个征兆。  有不同程度的幻想 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间,幻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这种幻觉是不符合日常生活的。在幻想期,患者会深深陷入自我建构的内心世界,无法与正常人交流,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幻觉也因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异。  时而热情,时而冷漠 患精神分裂症后,患者的情绪变化很大,人们往往无法判断患者此刻是开心还是痛苦,其感情的
“看来,你真的是出道了!”山岸高兴地拍了拍修哉的肩膀说,修哉听了一头雾水。  顺着山岸手指的方向,他看到了墙上贴着的“上月销售业绩表”。还是老习惯,修哉在最底下寻找自己的姓名,但最末尾是别人的名字。他一个个往上找,终于在抬起上颚的位置看到了自己——倒数第五,位置在表格的中间。  “营业本部葛木修哉”。他从未感觉这个姓名是如此地帅气。但是才一会儿他就觉得不对劲——难道上个月其他人的业绩都特别差?  
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个人独创的,都位于若干文本的交汇点上,相互间都存在互涉关系。互文对读,就是抓住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将与所阅读文本相关或相类的其他文本汇集起来,以文本的“此言”为轴心,与相关的其他文本的“彼意”相对照,在词句、结构、题旨以及其他方面进行比勘,以期达到互注、互释、互训、互补、互证的目的,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透彻领悟文本意蕴,进一步生成和创新文本意义。  叶圣陶先生早在70多年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中极富代表性的名篇,历来对它的主题多有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范摅《云溪友议》认为是为杜甫、房琯担忧而作。杜甫晚年,与房琯俱在蜀地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部下。严武飞扬跋扈,李白担心两人将遭危险,故作此诗希望他俩早日离蜀。其二,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以及《唐宋诗醇》等认为是为规劝唐玄宗而作。安史乱起,玄宗逃避入蜀。李白认为蜀地凶险,不可久居,故
“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项羽经过钜鹿激战,歼灭秦军主力,威名大振,率四十万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开往关中。而此时刘邦已捷足先登进入关内,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俨然以关中王自居。面对着轻松窃取胜利果实的刘邦,项羽焉能甘心?而曹无伤的告密、范增的“望气”进一步激怒了项羽,一场大战如箭在弦。但是故事的发展却出人意料:刘邦接受了项伯的建议至鸿门“道歉”,项羽一反常态,对范增的“杀刘”暗示不予理会,对项伯的公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学习手段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最大可能的充分发展。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提关于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至智慧的话题。  我们并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因为没有知识很难发展什么能力,对能力的高低也无从谈起。而且,当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自觉地解决问题,在内心世界里生成
面对高考作文,相当一部分考生一怕审题,二怕无材料。审题困难,是因为解读作文材料的能力有限;而缺乏材料,则是因为缺乏积累和不善激活。实际上,虽然他们阅读少,阅历少,积淀不多,但凭借初高中六年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积淀,完成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应试文章是不成问题的。没有作文材料,大多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无法激活昔日储存的沉睡的材料。  高考应试作文,少不了这么几个步骤:审题——立意——联想(发散思维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育人”为教学的根本,让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理想与道德形成的基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宽容豁达、坚韧顽强、包容他人、严格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使人宠辱不惊、受挫不屈、临危不惧,为着理想和信念拼搏抗争,不达目的不止;所以,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内动力源。如果把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