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的教育主要是为了给学龄儿童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语文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一步步提升小学生的视听说写能力,其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一个培养重点。而相关能力能否提升的关键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还受到授课老师专业素养的影响。教师一般选择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要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必须要让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自发性的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自身素养。本文就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供其他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61-01
对于天性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一直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认认真真地看一本书更是不容易。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想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习晦涩难懂的一些文章会比较艰难,但是如果是自发性的课外閱读那就不同了,因为自发性的阅读行为不仅能够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文知识的作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但是近年来智能手机流行,小学生更爱玩手机而不爱去看书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这样背景下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注小学生的个体需求
小学语文教育更关注的不应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小学生学到了什么。随着新课改等的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怎样吸引小学生的目光,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为了切实落实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教师要从小学生层面思考问题,根据大部分的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追求趣味性和活跃的课堂,发掘经典诵读活动的新形式,营造出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考虑到小学生的天性和观察力,过于复杂的一些文章肯定不适合给他们,理解如果都费劲进行阅读肯定更加困难,但过于简单直白的如李白的《静夜思》,又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先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经典文章供小学生阅读,如《格林童话》,让小学生就这本童话书籍开展阅读,应该会收获比较好的效果,格林童话的语句简单,避免了他们对复杂故事的厌烦心理,同时童话中蕴含的道理深刻,也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三观。
二、不拘泥于形式,结合多媒体开展阅读活动
为了活跃课堂,就不能只采用照着书本念的上课模式。阅读本身也是需要技巧的,为了避免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只限于书本,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技能,应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可以在教学时,制作一些ppt,或者播放视频,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在观看节目后选取适当的截图或者节目片段,通过彩色打印的方式打印下来或者制作成视频,并在课堂上展示、播放出来,相当多的幼儿在收看后即使有部分不懂,也会在心底留下印象。此时再拿出刚才的节目截图,对应他们看到的内容,让他们把看到的内容描绘出来,让他们想想这些内容与最近学的哪些文章有关,采用这些手段来替代原本的单纯直接抽取学生进行阅读后再抽查的形式,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沉浸式的体验到视频中经历者当时的情绪中去,真实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再结合自身所学的经典文章,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家长协同教师教学
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做好,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幼儿终身的教师,任何教师对幼儿的教育都只是阶段性的,唯有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中必须有家长的配合才有较好的效果。家长的言传身教是这棵树的根,一旦根出了问题,无论教师修剪的多漂亮,也只会使得这棵树死亡的慢一点。为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教学目的,家长应督促小学生在家里进行阅读,避免长时间玩手机。
四、阅读能力的培养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让小学生拥有阅读的习惯,就需要小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为前提,即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探索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
五、结语
总之,阅读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督促但不能强迫学生或孩子进行阅读。教师在小学生的阅读中并非不能发挥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课后作业,改为推荐一些经典的文章书籍给小学生进行阅读,得到的效果往往会更好。同时,积极问询小学生在课后阅读遇到的问题,这样,通过针对性的的阅读,可以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晓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33):151.
[2]程晓霞.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9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61-01
对于天性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一直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认认真真地看一本书更是不容易。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想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习晦涩难懂的一些文章会比较艰难,但是如果是自发性的课外閱读那就不同了,因为自发性的阅读行为不仅能够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文知识的作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但是近年来智能手机流行,小学生更爱玩手机而不爱去看书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这样背景下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注小学生的个体需求
小学语文教育更关注的不应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小学生学到了什么。随着新课改等的开展,经典阅读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怎样吸引小学生的目光,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为了切实落实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教师要从小学生层面思考问题,根据大部分的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追求趣味性和活跃的课堂,发掘经典诵读活动的新形式,营造出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考虑到小学生的天性和观察力,过于复杂的一些文章肯定不适合给他们,理解如果都费劲进行阅读肯定更加困难,但过于简单直白的如李白的《静夜思》,又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先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经典文章供小学生阅读,如《格林童话》,让小学生就这本童话书籍开展阅读,应该会收获比较好的效果,格林童话的语句简单,避免了他们对复杂故事的厌烦心理,同时童话中蕴含的道理深刻,也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三观。
二、不拘泥于形式,结合多媒体开展阅读活动
为了活跃课堂,就不能只采用照着书本念的上课模式。阅读本身也是需要技巧的,为了避免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只限于书本,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技能,应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可以在教学时,制作一些ppt,或者播放视频,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在观看节目后选取适当的截图或者节目片段,通过彩色打印的方式打印下来或者制作成视频,并在课堂上展示、播放出来,相当多的幼儿在收看后即使有部分不懂,也会在心底留下印象。此时再拿出刚才的节目截图,对应他们看到的内容,让他们把看到的内容描绘出来,让他们想想这些内容与最近学的哪些文章有关,采用这些手段来替代原本的单纯直接抽取学生进行阅读后再抽查的形式,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沉浸式的体验到视频中经历者当时的情绪中去,真实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再结合自身所学的经典文章,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家长协同教师教学
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做好,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幼儿终身的教师,任何教师对幼儿的教育都只是阶段性的,唯有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中必须有家长的配合才有较好的效果。家长的言传身教是这棵树的根,一旦根出了问题,无论教师修剪的多漂亮,也只会使得这棵树死亡的慢一点。为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教学目的,家长应督促小学生在家里进行阅读,避免长时间玩手机。
四、阅读能力的培养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能够让小学生拥有阅读的习惯,就需要小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为前提,即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探索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
五、结语
总之,阅读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督促但不能强迫学生或孩子进行阅读。教师在小学生的阅读中并非不能发挥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课后作业,改为推荐一些经典的文章书籍给小学生进行阅读,得到的效果往往会更好。同时,积极问询小学生在课后阅读遇到的问题,这样,通过针对性的的阅读,可以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晓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33):151.
[2]程晓霞.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