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生活体验 动手操作 正确评价 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心理学家布鲁纳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谈谈浅见。
一、增强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讲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每接一个班,我总要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指出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都是“成功”。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
二、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的最佳匹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宏观上看,目前初中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则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根据我和绝大多数学生住校的特点,晚自习也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告别了“不及格时代”,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正确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學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四、习题例题因材而设,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把握教学重难点、讲解中的详略与速度,选择难易适当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较熟悉,但又需努力才能得其解,不讲学生普遍感到过难或过简的题目,避免学生产生悲观情绪或自满情绪,并针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各自实际的不同要求,使他们都有各自的奋斗目标。
五、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中学生普遍比较好动,而缺乏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很少参加体验性活动,所以,教师要多注重学生讨论、操作、体验性实践活动,督导学生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六、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如果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情景,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如初中的“统计初步”这一章,给出了一批资料,让学生去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偏差,这样学生感到枯燥,不妨改为让学生调查每位学生每月的零花钱,每十位学生为一个调查小组,再算一下平均数、方差、标准偏差,相互比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便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处处注意以人为本,处处尊重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歧视差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和学生真诚相处,做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就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在教学中事半功倍,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体验 动手操作 正确评价 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心理学家布鲁纳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谈谈浅见。
一、增强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讲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每接一个班,我总要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数学并不难学”这个观点,指出学好数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上的“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是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地解出一道习题,就都是“成功”。打破“成功”神秘感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及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
二、搞好教学广度、深度的最佳匹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宏观上看,目前初中阶段要学的数学内容并不多,难度也适中。但是,具体到每一章、每一节数学课,则必须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是极为重要的。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使之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则来安排教学计划。同时,在教法上抓住每节的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除了做课堂练习的当堂辅导外,我还根据我和绝大多数学生住校的特点,晚自习也经常到班上转转,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起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目的是扩大这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告别了“不及格时代”,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正确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教學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四、习题例题因材而设,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把握教学重难点、讲解中的详略与速度,选择难易适当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较熟悉,但又需努力才能得其解,不讲学生普遍感到过难或过简的题目,避免学生产生悲观情绪或自满情绪,并针对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各自实际的不同要求,使他们都有各自的奋斗目标。
五、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中学生普遍比较好动,而缺乏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很少参加体验性活动,所以,教师要多注重学生讨论、操作、体验性实践活动,督导学生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六、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如果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情景,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如初中的“统计初步”这一章,给出了一批资料,让学生去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偏差,这样学生感到枯燥,不妨改为让学生调查每位学生每月的零花钱,每十位学生为一个调查小组,再算一下平均数、方差、标准偏差,相互比较。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便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处处注意以人为本,处处尊重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歧视差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和学生真诚相处,做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就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你在教学中事半功倍,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