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式教学,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总结,再创造,精心设计,出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游戏,使学生有快乐的情境,快乐的内容,快乐的方法,快乐的学习。
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讲:“你们把玩的劲头放在学习上那就好了?”家长责怪孩子贪玩,但我们从中受到了启迪,如果学习能像玩那样有趣,孩子们哪会不乐意去学?贪玩,爱游戏是小孩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游戏式教学正是寓教于乐,转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成为新课程改革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一、如何设计教学游戏
要进行游戏式教学,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总结,再创造,精心设计出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游戏,使学生有快乐的情境,快乐的内容,快乐的方法,快乐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游戏:
1、语音游戏
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过语音关,如果只是带着学生反复地机械地读,学生会毫无兴趣,只会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如我们来一个“观口形,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口动却不出声地说出单词或句子,学生们精神高度集中地观察老师的口形,模仿老师唇齿,舌和气的配合动作,发出的声音更清晰,纯正,得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如“钓鱼”,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设计一个“鱼池”,在“鱼池”里撒满六十多条“鱼”,均由硬纸板制成,每条“鱼”身上都有一个英文字母或一个字母组合。例如:book就要钓四次“鱼”,如有字母组合在一条“鱼”上,钓三次就行,钓上来给老师检查后得10分,看哪组得分最多……
2、语法游戏
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我们可以做一下,“哑剧”这个游戏,把学生学过或刚学的动词写在一些卡片上,如“swim”“dance”“clean the floor”等等,让同学们上来任抽一张,照所写的“指令”做“哑剧”动作,同时发问:“What am I doing?”学生们往往被滑稽的动作逗乐了,纷纷做出猜测“He is swimming.”“He is climbing.”在游戏中,学生们轻松自如地用上了现在进行时。
3、词汇游戏
教师常检查学生词汇的掌握情况,经常采用默写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兴趣索然,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游戏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及反应能力时,我们可以做“buzz”游戏,让学生每逢读到数字4和4的倍数时,则以“buzz”代替,例如:one two three buzz five six seven buzz……一般说来,每位学生起码要有三次数数的机会,游戏开始时,全体起立,凡数错即坐下,游戏可持续进行到一个人为止,最后一位站立者,便是优胜者,应给予热烈掌声以表扬……
总之学生们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教学游戏方式也该各种各样,当你潜心于教学游戏的设计,你就会有丰富的联想和惊人的智慧,让爱表演的学生扮演角色,为爱画画的学生提供“听”画的机会……只要你做一位有心人,就会发现教学游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如何组织游戏教学
用游戏教学法教学,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参与语言的游戏活动,这就需要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激起学生的兴趣,用欢乐的游戏气氛去感染,去唤醒每个同学,使学生们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错误及时纠正,对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疏导,对学生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则及时给予点燃,必要时适当变化游戏方式或难度,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在进行游戏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组织者,还应当是游戏的积极参与者,要能灵活机智地处理游戏中的偶发问题,一位天才的导演能让一部普通的剧本放出异彩,而一部灿烂的巨著却常因导演的失误而失掉其光辉。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任务型教学则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由于有了完成任务的刺激和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使用语言和交际的手段和范围都大为扩大;并为语言的操练提供真实有效的环境。而初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习,年龄偏小。对课堂的投入以个人的兴趣为主,用游戏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这学期,我担任初一英语教学,在教完Unit1 This is me!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每人带一张最喜欢的人的照片,Talk about him/her.
(nameageirthplacelivingplaceschoonameclassgradequalityappearancehobby …),因为是说他们最喜欢的人,所以他们都有话可说,最后根据他们的表现,7个学生评委评出 the best speaker ,这堂课上的生龙活虎,学生发言热烈,效果特好。
三、采用游戏式教学应注意一些问题
1、游戏应不偏教学目的。有些老师“寓教于乐”为游戏而游戏,与教学并无内在联系,快乐是快乐了,但游戏游离于教学之外,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譬如在“听令传球”这个游戏中,它由“传球”“听令”“回答”三个步骤组成,在“传球”时,同学眼睛盯着“球”耳朵听着“stop”心里想着球传给谁,所以视觉,听觉思维都不在语言上,纯粹“无用功”如果把它改为“传声筒”游戏,全班分四组,让同学用耳朵把问题从一个传给另一个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回答,比比哪组问题传得快,答得对,这样全体学生都参加,学生听的是“语言”,说的是“语言”,想的还是“语言”,效率大大提高了。
2、游戏准备后,要活用游戏。老师在课堂使用游戏之前,应该先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准备游戏,只有让游戏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对一些在课堂上重复出现的游戏,老师可以就规则或玩法,做出小而适当的变更,使旧游戏玩出新的花样。如我在课堂上常用的大声小声游戏,即老师在领读单词时,老师读大声,学生则要小声的读出单词。操练时间久了之后,学生不再出错,游戏也就没有了它的乐趣。我再将这一游戏改为老师读单词时,会出现大声—大声—小声的情况,学生要将单词读为小声—小声—大声,这样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并使旧游戏有了新的生命。
3、游戏使用的时间和环节要确定好。游戏是针对课而备,而非漫无目的的让学生玩。如果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学生却所学无几,那么一堂课的游戏设置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让学生放松一下,那还不如唱首歌来得简单。一个好的老师要收放自如,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最好是用在熟读上,既易操作,又有趣。如Simon says, 大声小声等游戏,就用在教授新单词和句型中的操练游戏。它们一改老师枯燥的反复领读,使学生找到大声读英语的乐趣,敢于开口念英语,大声说英语。对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语音的训练很有裨益。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些游戏中爱上英语课,爱上背单词,爱上我—他们的英语老师的。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法配合起来,在游戏法中,穿插讲解法,练习法……而不能排斥“异已”,各种教学法要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英语教学更有效,更有趣,更有味!
参考文献:
(一)《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二)林崇德.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胡春洞.英语学习理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讲:“你们把玩的劲头放在学习上那就好了?”家长责怪孩子贪玩,但我们从中受到了启迪,如果学习能像玩那样有趣,孩子们哪会不乐意去学?贪玩,爱游戏是小孩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游戏式教学正是寓教于乐,转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成为新课程改革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一、如何设计教学游戏
要进行游戏式教学,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总结,再创造,精心设计出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游戏,使学生有快乐的情境,快乐的内容,快乐的方法,快乐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游戏:
1、语音游戏
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过语音关,如果只是带着学生反复地机械地读,学生会毫无兴趣,只会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如我们来一个“观口形,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口动却不出声地说出单词或句子,学生们精神高度集中地观察老师的口形,模仿老师唇齿,舌和气的配合动作,发出的声音更清晰,纯正,得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如“钓鱼”,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设计一个“鱼池”,在“鱼池”里撒满六十多条“鱼”,均由硬纸板制成,每条“鱼”身上都有一个英文字母或一个字母组合。例如:book就要钓四次“鱼”,如有字母组合在一条“鱼”上,钓三次就行,钓上来给老师检查后得10分,看哪组得分最多……
2、语法游戏
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我们可以做一下,“哑剧”这个游戏,把学生学过或刚学的动词写在一些卡片上,如“swim”“dance”“clean the floor”等等,让同学们上来任抽一张,照所写的“指令”做“哑剧”动作,同时发问:“What am I doing?”学生们往往被滑稽的动作逗乐了,纷纷做出猜测“He is swimming.”“He is climbing.”在游戏中,学生们轻松自如地用上了现在进行时。
3、词汇游戏
教师常检查学生词汇的掌握情况,经常采用默写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兴趣索然,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游戏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及反应能力时,我们可以做“buzz”游戏,让学生每逢读到数字4和4的倍数时,则以“buzz”代替,例如:one two three buzz five six seven buzz……一般说来,每位学生起码要有三次数数的机会,游戏开始时,全体起立,凡数错即坐下,游戏可持续进行到一个人为止,最后一位站立者,便是优胜者,应给予热烈掌声以表扬……
总之学生们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教学游戏方式也该各种各样,当你潜心于教学游戏的设计,你就会有丰富的联想和惊人的智慧,让爱表演的学生扮演角色,为爱画画的学生提供“听”画的机会……只要你做一位有心人,就会发现教学游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如何组织游戏教学
用游戏教学法教学,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参与语言的游戏活动,这就需要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激起学生的兴趣,用欢乐的游戏气氛去感染,去唤醒每个同学,使学生们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错误及时纠正,对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疏导,对学生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则及时给予点燃,必要时适当变化游戏方式或难度,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在进行游戏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组织者,还应当是游戏的积极参与者,要能灵活机智地处理游戏中的偶发问题,一位天才的导演能让一部普通的剧本放出异彩,而一部灿烂的巨著却常因导演的失误而失掉其光辉。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任务型教学则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由于有了完成任务的刺激和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使用语言和交际的手段和范围都大为扩大;并为语言的操练提供真实有效的环境。而初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习,年龄偏小。对课堂的投入以个人的兴趣为主,用游戏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这学期,我担任初一英语教学,在教完Unit1 This is me!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每人带一张最喜欢的人的照片,Talk about him/her.
(nameageirthplacelivingplaceschoonameclassgradequalityappearancehobby …),因为是说他们最喜欢的人,所以他们都有话可说,最后根据他们的表现,7个学生评委评出 the best speaker ,这堂课上的生龙活虎,学生发言热烈,效果特好。
三、采用游戏式教学应注意一些问题
1、游戏应不偏教学目的。有些老师“寓教于乐”为游戏而游戏,与教学并无内在联系,快乐是快乐了,但游戏游离于教学之外,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譬如在“听令传球”这个游戏中,它由“传球”“听令”“回答”三个步骤组成,在“传球”时,同学眼睛盯着“球”耳朵听着“stop”心里想着球传给谁,所以视觉,听觉思维都不在语言上,纯粹“无用功”如果把它改为“传声筒”游戏,全班分四组,让同学用耳朵把问题从一个传给另一个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回答,比比哪组问题传得快,答得对,这样全体学生都参加,学生听的是“语言”,说的是“语言”,想的还是“语言”,效率大大提高了。
2、游戏准备后,要活用游戏。老师在课堂使用游戏之前,应该先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准备游戏,只有让游戏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对一些在课堂上重复出现的游戏,老师可以就规则或玩法,做出小而适当的变更,使旧游戏玩出新的花样。如我在课堂上常用的大声小声游戏,即老师在领读单词时,老师读大声,学生则要小声的读出单词。操练时间久了之后,学生不再出错,游戏也就没有了它的乐趣。我再将这一游戏改为老师读单词时,会出现大声—大声—小声的情况,学生要将单词读为小声—小声—大声,这样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并使旧游戏有了新的生命。
3、游戏使用的时间和环节要确定好。游戏是针对课而备,而非漫无目的的让学生玩。如果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上下来,学生却所学无几,那么一堂课的游戏设置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让学生放松一下,那还不如唱首歌来得简单。一个好的老师要收放自如,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最好是用在熟读上,既易操作,又有趣。如Simon says, 大声小声等游戏,就用在教授新单词和句型中的操练游戏。它们一改老师枯燥的反复领读,使学生找到大声读英语的乐趣,敢于开口念英语,大声说英语。对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语音的训练很有裨益。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些游戏中爱上英语课,爱上背单词,爱上我—他们的英语老师的。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法配合起来,在游戏法中,穿插讲解法,练习法……而不能排斥“异已”,各种教学法要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英语教学更有效,更有趣,更有味!
参考文献:
(一)《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二)林崇德.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胡春洞.英语学习理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