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愿望、需求或他所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和内在力量,它能使个体对学习活动保持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可看做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性。故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其蒙而引其趣”,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可以说兴趣是化学学科教学的生命力。笔者在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做了几点尝试。
一、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是培养其化学学习兴趣的最主要途径。
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增加实验量来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校的第一节初三化学课上,我没有给学生急于讲课本内容,而是演示了“魔棒点灯”,“铁树开花”,“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在教学中除课本上的实验外,又增加了30多个实验,几乎使每节化学课都有实验,长期以来形成了学生每天都想上化学、每节化学课都想做实验的欲望,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转变实验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新课程教材中,没有明确指明哪些是演示实验和哪些分组实验,许多教师以为是取消了分组实验,在教学中就只开展了演示实验,这其实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学习兴趣中对实验操作的兴趣最强烈,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是最能够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根据教学需要,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经验以后,适当地将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即学生做、学生看,或者直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如学生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后,二氧化碳的制取就可让学生自己演示完成。此实验可演示仪器的连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收集气体的操作,这不仅满足了做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看实验的学生开动了脑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实验变为分组实验等等……这样,不论是观察实验或操作实验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一句格言恰当地表达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
二、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如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中,可列举像冰雪融化、纸张撕碎、钢铁生锈、蜡烛燃烧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来判断;在测定溶液的pH,可选择雨水、土壤、食醋、肥皂水、洁厕灵、洗涤剂、食盐水等物质来试验;在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可选择口吹石灰水的实验;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市售“纯净水”的真伪。
又如在对钢铁锈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在学校中你看到哪些物品是由钢铁制成的?
(2).为什么有些铁制品锈蚀了,而有些没有?
(3).钢铁锈蚀的原因是什么?
(4).为防止钢铁锈蚀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吗?
上述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深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价值,萌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化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化学发展的历史是反映化学学科的孕育、生产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科学思想取得胜利的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化学发展史的资料,让学生去寻觅化学发展的足迹,追溯化学的源头,真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可让学生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介绍硫酸的工业制法的发展史,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不同地域,化学家是怎样进行硫酸的实际生产的;介绍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为了发展祖国的化工事业,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3年的努力,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化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意蕴,激励学生从心底发出热爱科学的意愿。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理顺知识结构,及时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酸碱盐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能死记硬背,要根据化学反应的事实并按“写、配、注、等”四个步骤来完成。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五、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课外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长久保持和稳定学习兴趣。如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各班人数多、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每年我都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小组、化学帮扶小组,这些小组在每学期都有确定的任务来完成,这样长此下去,不仅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原子概念时,为突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难点,利用计算机模拟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清楚地看到氧原子与氧原子分离,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跑出来;两个氢分子形成一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跑出来。通过演示,运用图形、图像把原子概念的难点化解,学生在兴奋之中掌握了这一概念。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兴趣对于学生取得学业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不容忽视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一、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是培养其化学学习兴趣的最主要途径。
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增加实验量来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校的第一节初三化学课上,我没有给学生急于讲课本内容,而是演示了“魔棒点灯”,“铁树开花”,“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在教学中除课本上的实验外,又增加了30多个实验,几乎使每节化学课都有实验,长期以来形成了学生每天都想上化学、每节化学课都想做实验的欲望,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转变实验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新课程教材中,没有明确指明哪些是演示实验和哪些分组实验,许多教师以为是取消了分组实验,在教学中就只开展了演示实验,这其实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学习兴趣中对实验操作的兴趣最强烈,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是最能够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根据教学需要,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经验以后,适当地将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即学生做、学生看,或者直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如学生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后,二氧化碳的制取就可让学生自己演示完成。此实验可演示仪器的连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收集气体的操作,这不仅满足了做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看实验的学生开动了脑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实验变为分组实验等等……这样,不论是观察实验或操作实验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一句格言恰当地表达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
二、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如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中,可列举像冰雪融化、纸张撕碎、钢铁生锈、蜡烛燃烧等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来判断;在测定溶液的pH,可选择雨水、土壤、食醋、肥皂水、洁厕灵、洗涤剂、食盐水等物质来试验;在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可选择口吹石灰水的实验;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市售“纯净水”的真伪。
又如在对钢铁锈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在学校中你看到哪些物品是由钢铁制成的?
(2).为什么有些铁制品锈蚀了,而有些没有?
(3).钢铁锈蚀的原因是什么?
(4).为防止钢铁锈蚀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吗?
上述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深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价值,萌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化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化学发展的历史是反映化学学科的孕育、生产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科学思想取得胜利的历史,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化学发展史的资料,让学生去寻觅化学发展的足迹,追溯化学的源头,真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可让学生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介绍硫酸的工业制法的发展史,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不同地域,化学家是怎样进行硫酸的实际生产的;介绍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为了发展祖国的化工事业,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3年的努力,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化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意蕴,激励学生从心底发出热爱科学的意愿。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理顺知识结构,及时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酸碱盐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能死记硬背,要根据化学反应的事实并按“写、配、注、等”四个步骤来完成。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五、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课外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长久保持和稳定学习兴趣。如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各班人数多、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每年我都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小组、化学帮扶小组,这些小组在每学期都有确定的任务来完成,这样长此下去,不仅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原子概念时,为突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难点,利用计算机模拟水分子的分解过程,清楚地看到氧原子与氧原子分离,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跑出来;两个氢分子形成一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跑出来。通过演示,运用图形、图像把原子概念的难点化解,学生在兴奋之中掌握了这一概念。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兴趣对于学生取得学业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不容忽视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