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而有效提问是提升音乐课堂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改变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有助于“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提问能轻松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師提问的现状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够,教师主导地位过强;二是课堂节奏快,学生缺少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认知记忆性回答占58%,推理性回答不到10%;三是教学问题注重预设性,缺乏动态生成。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都是教师主动发问,完全没有学生的自发提问。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组织相关教师从提问时机、提问内容、提问方式、提问技巧及提问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题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教师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总结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策略,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使音乐课堂更加有效呢?笔者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总结出“四问”策略。
一问有精度:精准定位,有的放矢
有效问题的提出首先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即教师提的问题应该要集中在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离开了音乐的教学目标、没有紧扣教学重点、对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起不到积极作用的问题,即使搞得课堂氛围热烈,也不是成功的问题。因此,好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先通览教材,立足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
例如,《我是少年阿凡提》的课例片段:
此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歌曲浓郁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从中体会切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我是少年阿凡提》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学生:维吾尔族。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活泼。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这首歌曲中有一种节奏特别好听,你们找找看好吗?
学生再次聆听,教师拍出切分节奏为歌曲伴奏(X X X XX)。
教师: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用这个节奏为歌曲伴奏吧!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问题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引导学生充分聆听,二是引发思考探究,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情感。
二问有广度:化大为小,变难为易
音乐课不只是唱唱跳跳那么简单,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呢?要上好一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往往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站在高处,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相对结构化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广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度发展。
例如,欣赏《金蛇狂舞》的课例片段后,在讲解到“螺丝结顶”“对答呼应”这两个创作手法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首先,巧妙地以“我问你答”的游戏作为导入进行教学,通过问句和答句的逐渐缩短,让学生感受拍数的变化。
教师:现在在上什么课?
学生:现在在上音乐课。
教师:在上什么课?
学生:在上音乐课。
教师:什么课?
学生:音乐课。
教师:音。
学生:乐。
合:课。
然后,让学生听听这段音乐,思考其与刚才玩的游戏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加入声势动作,引导学生说出B段主题音乐与游戏的联系,从而完成“对答呼应”的教学)
接着,一环扣一环地问学生:在刚才的对答呼应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问句和答句分别是几拍?请你们认真听我唱,仔细数一数。总结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避免了生硬机械地讲授,变难为易,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三问有高度:巧妙点拨,引人入胜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用“是吗”“对不对”等直接式提问,最终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索然无味,失去答题的兴趣。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石即教师之问,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概念化,采用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来巧妙地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例如,《铁匠波尔卡》的课例片段: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片《熊出没》的片段,认真观察熊大、熊二的动作。
教师:熊大、熊二都做了哪些动作?(指导学生模仿拉风箱、铲煤、打铁的动作)
教师:你们听到乐曲中的这个声音吗?(用力敲铁砧一次,让学生听辩其音色是尖的、短的、清脆的)
教师:让我们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当你听到乐曲中出现这种清脆的声音时,就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出来。
从教材入手,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新鲜、兴奋的思维状态之中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问有厚度:把握时机,水到渠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就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时常处于一种思维异常活跃的“临战状态”,抓住契机,适时发问。过早发问会造成气氛紧张、学生茫然,过晚发问会导致引导过甚、问题无价值。课堂教学的提问具有很强的情境性,问题抛出的时机、问题的数量及其难度都要视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及状态来确定。
例如,歌唱作品《梅花》的课例片段:
整节课,我围绕说梅花——赏梅花——颂梅花三个环节来开展。在颂梅花(学唱歌曲)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教师:美的诗应配以美的旋律,让我们一同学唱《梅花》这首歌曲,体会作曲家如何用音乐来表现古诗的意境和品格。
在聆听完歌曲后,我提问学生:
教师: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不同乐段中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吗?(师生交流)
教师:歌曲的旋律走向与古诗音律是否吻合?(引导学生边画旋律线边模唱)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采用对比聆听的方式: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大胆想象,这段音乐运用了这样的节奏,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先感知,后表现”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让学生聆听音乐、跟唱歌曲、画旋律线,采用对比、想象的形式,帮助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
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做一名出色的善问者,讲究提问艺术,把握提问策略,诱思促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金项目:福建省“十三五”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YXD1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堂上,教师有效的提问能轻松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師提问的现状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够,教师主导地位过强;二是课堂节奏快,学生缺少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认知记忆性回答占58%,推理性回答不到10%;三是教学问题注重预设性,缺乏动态生成。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都是教师主动发问,完全没有学生的自发提问。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组织相关教师从提问时机、提问内容、提问方式、提问技巧及提问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题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教师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总结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提问策略,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使音乐课堂更加有效呢?笔者做了以下实践和思考,总结出“四问”策略。
一问有精度:精准定位,有的放矢
有效问题的提出首先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即教师提的问题应该要集中在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离开了音乐的教学目标、没有紧扣教学重点、对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起不到积极作用的问题,即使搞得课堂氛围热烈,也不是成功的问题。因此,好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先通览教材,立足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指向教学内容的核心点。
例如,《我是少年阿凡提》的课例片段:
此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歌曲浓郁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从中体会切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我是少年阿凡提》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学生:维吾尔族。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活泼。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这首歌曲中有一种节奏特别好听,你们找找看好吗?
学生再次聆听,教师拍出切分节奏为歌曲伴奏(X X X XX)。
教师:找到了吗?让我们一起用这个节奏为歌曲伴奏吧!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问题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引导学生充分聆听,二是引发思考探究,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情感。
二问有广度:化大为小,变难为易
音乐课不只是唱唱跳跳那么简单,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呢?要上好一节课,单靠一两个提问往往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站在高处,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相对结构化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设计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广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度发展。
例如,欣赏《金蛇狂舞》的课例片段后,在讲解到“螺丝结顶”“对答呼应”这两个创作手法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首先,巧妙地以“我问你答”的游戏作为导入进行教学,通过问句和答句的逐渐缩短,让学生感受拍数的变化。
教师:现在在上什么课?
学生:现在在上音乐课。
教师:在上什么课?
学生:在上音乐课。
教师:什么课?
学生:音乐课。
教师:音。
学生:乐。
合:课。
然后,让学生听听这段音乐,思考其与刚才玩的游戏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加入声势动作,引导学生说出B段主题音乐与游戏的联系,从而完成“对答呼应”的教学)
接着,一环扣一环地问学生:在刚才的对答呼应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问句和答句分别是几拍?请你们认真听我唱,仔细数一数。总结一下,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避免了生硬机械地讲授,变难为易,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三问有高度:巧妙点拨,引人入胜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用“是吗”“对不对”等直接式提问,最终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索然无味,失去答题的兴趣。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石即教师之问,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概念化,采用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来巧妙地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例如,《铁匠波尔卡》的课例片段: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动画片《熊出没》的片段,认真观察熊大、熊二的动作。
教师:熊大、熊二都做了哪些动作?(指导学生模仿拉风箱、铲煤、打铁的动作)
教师:你们听到乐曲中的这个声音吗?(用力敲铁砧一次,让学生听辩其音色是尖的、短的、清脆的)
教师:让我们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当你听到乐曲中出现这种清脆的声音时,就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出来。
从教材入手,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新鲜、兴奋的思维状态之中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问有厚度:把握时机,水到渠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就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时常处于一种思维异常活跃的“临战状态”,抓住契机,适时发问。过早发问会造成气氛紧张、学生茫然,过晚发问会导致引导过甚、问题无价值。课堂教学的提问具有很强的情境性,问题抛出的时机、问题的数量及其难度都要视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及状态来确定。
例如,歌唱作品《梅花》的课例片段:
整节课,我围绕说梅花——赏梅花——颂梅花三个环节来开展。在颂梅花(学唱歌曲)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教师:美的诗应配以美的旋律,让我们一同学唱《梅花》这首歌曲,体会作曲家如何用音乐来表现古诗的意境和品格。
在聆听完歌曲后,我提问学生:
教师: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不同乐段中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吗?(师生交流)
教师:歌曲的旋律走向与古诗音律是否吻合?(引导学生边画旋律线边模唱)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采用对比聆听的方式: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大胆想象,这段音乐运用了这样的节奏,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先感知,后表现”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让学生聆听音乐、跟唱歌曲、画旋律线,采用对比、想象的形式,帮助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
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做一名出色的善问者,讲究提问艺术,把握提问策略,诱思促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金项目:福建省“十三五”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YXD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