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实践证明,课堂提问及处理作为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对激发学生主动并有效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及处理的艺术性,注意掌握课堂提问技能与时机,让教学课堂这一池春水不断泛起涟漪,让小学生们在数学海洋畅游时增添更多的乐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教师提问似口头禅,过渡使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质上华而不实,学生仍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是兴趣性原则。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善于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对于学习的内在的动力,有效的发掘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的精神。
三是启发性原则。要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并鼓励他们自己发问,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四是适度性原则。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机,既不“满堂灌”,但也不“满堂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五是全面性原则。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群体,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对于问题思考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不同见解。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要控制“度”,循序渐进。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相适应,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触类旁通,由简到繁,化难为易,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
二要创设“境”,引人入胜。要创造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泛背景下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探索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中的“统计”,老师说。同学们,下次我们有一流的会议将是一个联欢会,需要买水果,我们想买什么水果?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研究整个班级的学生吃一个最喜欢的水果,参与积极,气氛活跃。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做出了同学们满意的决策。
三要讲究“全”,统筹兼顾。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注意设计探究性、开放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兼顾,让优等生“吃得好”,同时也让后进生“吃得饱”,做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特别是要让后进学生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可设计提问:“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有的学生就可答一共有12个月(低难度)、有的学生说除了2月,要么是31天要么是30天(中等难度),还有回答每月中相邻几个日期或竖排几个日期的排列规律(高难度)等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这就比我们直接“灌输”知识或直接只提“一共有多少个月?”或“日历有什么规律?”课堂氛围及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要善用“情”,因势利导。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这样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抛弃思想顾虑,才会吸引学生进入老师的思维中,暨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顺应了教学设计目标。
三、有效提问的处理一是合理设置思考时间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以思考的时间。让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避免只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在积极思考,其他学生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教师适宜的做法应是态度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学生有停顿,也不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学生回答确有困难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再想一想,必要时才适当引导或暗示。如果回答有错,尽量也让学生自己纠正或让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才发表评价。
三是强化正面激励引导。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热烈的鼓励,回答内容,回答不一定是框架内的一个预设的框架,要鼓励学生创新。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要赞扬他对问题的积极回应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他的部分进行表扬,然后提醒他要注意的不足之处。优秀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精彩”,同时鼓励,不要忘记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多在一层楼,以防止骄傲和自满。特别是保持沉默的落后学生,教师是适当的微笑,创造生动,生动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重复的问题,改变措辞的问题,缩小范围的问题和其他方法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鼓励学生发言,即使只有一句话,教师应给予鼓励,及时让学生坐下来的尊严。
四是不要急于总结定论。对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老师尽量不立即定位,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纠正、表达自己的认可,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提出不同的回答,一个更好地建议等。在此基础上,然后根据讨论是否成熟的结论进行总结。这将有助于加强民主合作的氛围,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感受,调动整个班级的积极性,帮助问题从多角度加以分析,使之更加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氛围、深入钻探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也要根据不同问题情况,围绕主题、把握时间、灵活处理。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对于灵动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讲究课堂提问艺术,精心设计好每一次课堂提问,将问题设在重点处、设在关键处、设在疑难处,不断强化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达州市通川区新酢坊小学)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教师提问似口头禅,过渡使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质上华而不实,学生仍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是兴趣性原则。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善于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对于学习的内在的动力,有效的发掘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的精神。
三是启发性原则。要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并鼓励他们自己发问,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四是适度性原则。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机,既不“满堂灌”,但也不“满堂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
五是全面性原则。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群体,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对于问题思考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不同见解。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要控制“度”,循序渐进。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相适应,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触类旁通,由简到繁,化难为易,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
二要创设“境”,引人入胜。要创造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泛背景下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探索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中的“统计”,老师说。同学们,下次我们有一流的会议将是一个联欢会,需要买水果,我们想买什么水果?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研究整个班级的学生吃一个最喜欢的水果,参与积极,气氛活跃。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做出了同学们满意的决策。
三要讲究“全”,统筹兼顾。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注意设计探究性、开放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兼顾,让优等生“吃得好”,同时也让后进生“吃得饱”,做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特别是要让后进学生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可设计提问:“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有的学生就可答一共有12个月(低难度)、有的学生说除了2月,要么是31天要么是30天(中等难度),还有回答每月中相邻几个日期或竖排几个日期的排列规律(高难度)等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这就比我们直接“灌输”知识或直接只提“一共有多少个月?”或“日历有什么规律?”课堂氛围及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要善用“情”,因势利导。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这样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抛弃思想顾虑,才会吸引学生进入老师的思维中,暨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顺应了教学设计目标。
三、有效提问的处理一是合理设置思考时间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以思考的时间。让多数学生“跃跃欲试”时,再指名学生回答,避免只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在积极思考,其他学生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教师适宜的做法应是态度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学生有停顿,也不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学生回答确有困难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再想一想,必要时才适当引导或暗示。如果回答有错,尽量也让学生自己纠正或让其他学生补充后,教师才发表评价。
三是强化正面激励引导。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热烈的鼓励,回答内容,回答不一定是框架内的一个预设的框架,要鼓励学生创新。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要赞扬他对问题的积极回应的精神。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他的部分进行表扬,然后提醒他要注意的不足之处。优秀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精彩”,同时鼓励,不要忘记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促进“多在一层楼,以防止骄傲和自满。特别是保持沉默的落后学生,教师是适当的微笑,创造生动,生动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重复的问题,改变措辞的问题,缩小范围的问题和其他方法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鼓励学生发言,即使只有一句话,教师应给予鼓励,及时让学生坐下来的尊严。
四是不要急于总结定论。对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开放性、探究性问题,老师尽量不立即定位,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纠正、表达自己的认可,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提出不同的回答,一个更好地建议等。在此基础上,然后根据讨论是否成熟的结论进行总结。这将有助于加强民主合作的氛围,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感受,调动整个班级的积极性,帮助问题从多角度加以分析,使之更加清晰、更全面、更深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氛围、深入钻探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也要根据不同问题情况,围绕主题、把握时间、灵活处理。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对于灵动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讲究课堂提问艺术,精心设计好每一次课堂提问,将问题设在重点处、设在关键处、设在疑难处,不断强化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达州市通川区新酢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