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校运用“绿色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平台下,以“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教育以整合方式有效地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达到教育的现代化,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问题性、亲历性等特点。《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教材中有很多专题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作支撑,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设计出切合实际的、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争取将课堂实践和课外的延伸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科的实践性。
一、小组指导式学习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任务的差异,一般各小组的要求都各不相同,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紧扣学生的要求。教师在学生已明确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提出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过程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演示文稿宣礼仪》时,跟本校的《清除社区小广告 争当环保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课前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订计划:①采访人们对张贴小广告的看法,②调查小广告产生、泛滥的原因,③实地考察小广告张贴的位置,④整理小广告的内容和形式,⑤了解管理部门治理小广告的做法,⑥查询清除小广告的方法。各小组合作探究,确定研究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可以通过采访、实地考察、上网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整理信息。教师一方面提醒学生要按照研究计划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叮嘱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获取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
接着进入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通过制作演示文稿,汇报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示交流各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各小组的汇报,学生们了解了小广告的来龙去脉,并明白了清除小广告的方法,最后带领学生走入结对的社区进行清除小广告的活动。
二、互动合作式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又联系着一个群体,群体中成员的协作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另一重要特征。协作学习就是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研究、讨论和交流等进行教和学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协作去实现知识、方法、思想的交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彼此间使得学习的交流更加简洁,及时高效,使学生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谋求在各自需要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注数字生活》时,我把这单元的《网络讨论会》、《收集资料方法多》、《编辑研究报告》等内容,跟我校的《绿化我们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①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对比不同校园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接下来采取“头脑风暴”的思维方法,组织学生聚焦话题进行网络讨论会——对校园进行绿化,并思考绿化校园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最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校园哪些地方适合进行绿化、学校投资多少钱来进行绿化、哪些植物适宜种植在校园里、绿化校园的植物在植物搭配方面有哪些需求、……),各组确定好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法。②实地考察,整体了解,分组调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校园分布情况,并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调查、咨询等实践活动。有的小组通过网络查询校园绿化植物的种类和特点等。有的小组采访校长或学校相关领导。教师要关注各组同学合作的情况,以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力求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到收集资料的不同方法。③汇总信息,综合分析,编辑研究方案。各组学生将搜集或调查的信息,分组与大家进行交流。汇总信息后,明确设计方案的相关要求,分组开展实践活动,设计出一份“绿化我们的校园”的初步方案。
三.自主探究式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学习就是自主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则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服务功能,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完成探究任务。他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主要呈现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合作、交流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彰显出來的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课堂,其互动模式 (如图)。
第一次互动是启动阶段:教师在钻研实践活动内容及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搜集有关的图片、影视或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情境,整体感知,并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网络应用》时,我把这单元的《标志知识收集》、《标志知识介绍》、《设计制作标志》等内容,跟我校的《绿色交通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在《交通标志知识收集》一课中,我先播放一段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的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并将有关的一些标志通过视频和图片形式介绍其代表的特定含义。在学生有了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搜索交通标志图片,学生十分有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
第二次互动是引动阶段: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动机。在《交通标志知识介绍》一课中,学生运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在WORD软件中使用各种工具进行《交通标志知识介绍》文档设计,当学生不会使用表格时,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帮助。这样学生有目的地尝试表格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最终不仅能用表格进行交通标志知识介绍,还总结出表格修饰方法。
第三次互动是联动阶段:在《设计制作交通标志》一课中,学生在探究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师生、生生或网络间等多维互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进行学情监控或个别指导、帮助。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活动阶段,教师可以适时适度的帮助一些学生的操作,协调一下小组分工与合作,提出一些有研究方向的指导性建议,让学生创作出有个性化的作品。
第四次互动是能动阶段:学生在自悟、自得的探究基础上,通过师生互相交流、自我感悟、评价反馈、巩固运用,使学生所得知识进行再现、联想、深化或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通过具体研究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综合实践课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教相信每一个学生定会在教师尽心创设的情境中轻松学习,勇于实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 中小学电教2018(1-2)
2.张晓冰,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双赢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3.吴淑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践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问题性、亲历性等特点。《信息技术教材》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教材中有很多专题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作支撑,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必须设计出切合实际的、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争取将课堂实践和课外的延伸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科的实践性。
一、小组指导式学习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中任务的差异,一般各小组的要求都各不相同,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紧扣学生的要求。教师在学生已明确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提出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并帮助指导一些小组的内部分工及职责的落实。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学习过程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演示文稿宣礼仪》时,跟本校的《清除社区小广告 争当环保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课前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订计划:①采访人们对张贴小广告的看法,②调查小广告产生、泛滥的原因,③实地考察小广告张贴的位置,④整理小广告的内容和形式,⑤了解管理部门治理小广告的做法,⑥查询清除小广告的方法。各小组合作探究,确定研究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可以通过采访、实地考察、上网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整理信息。教师一方面提醒学生要按照研究计划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叮嘱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获取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
接着进入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通过制作演示文稿,汇报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示交流各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各小组的汇报,学生们了解了小广告的来龙去脉,并明白了清除小广告的方法,最后带领学生走入结对的社区进行清除小广告的活动。
二、互动合作式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又联系着一个群体,群体中成员的协作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另一重要特征。协作学习就是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研究、讨论和交流等进行教和学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协作去实现知识、方法、思想的交融,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彼此间使得学习的交流更加简洁,及时高效,使学生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谋求在各自需要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注数字生活》时,我把这单元的《网络讨论会》、《收集资料方法多》、《编辑研究报告》等内容,跟我校的《绿化我们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①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对比不同校园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接下来采取“头脑风暴”的思维方法,组织学生聚焦话题进行网络讨论会——对校园进行绿化,并思考绿化校园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最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校园哪些地方适合进行绿化、学校投资多少钱来进行绿化、哪些植物适宜种植在校园里、绿化校园的植物在植物搭配方面有哪些需求、……),各组确定好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法。②实地考察,整体了解,分组调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校园分布情况,并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调查、咨询等实践活动。有的小组通过网络查询校园绿化植物的种类和特点等。有的小组采访校长或学校相关领导。教师要关注各组同学合作的情况,以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力求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体会到收集资料的不同方法。③汇总信息,综合分析,编辑研究方案。各组学生将搜集或调查的信息,分组与大家进行交流。汇总信息后,明确设计方案的相关要求,分组开展实践活动,设计出一份“绿化我们的校园”的初步方案。
三.自主探究式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建构知识,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学习就是自主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则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服务功能,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完成探究任务。他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主要呈现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合作、交流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彰显出來的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课堂,其互动模式 (如图)。
第一次互动是启动阶段:教师在钻研实践活动内容及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搜集有关的图片、影视或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情境,整体感知,并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网络应用》时,我把这单元的《标志知识收集》、《标志知识介绍》、《设计制作标志》等内容,跟我校的《绿色交通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在《交通标志知识收集》一课中,我先播放一段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的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并将有关的一些标志通过视频和图片形式介绍其代表的特定含义。在学生有了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搜索交通标志图片,学生十分有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
第二次互动是引动阶段: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动机。在《交通标志知识介绍》一课中,学生运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在WORD软件中使用各种工具进行《交通标志知识介绍》文档设计,当学生不会使用表格时,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帮助。这样学生有目的地尝试表格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最终不仅能用表格进行交通标志知识介绍,还总结出表格修饰方法。
第三次互动是联动阶段:在《设计制作交通标志》一课中,学生在探究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师生、生生或网络间等多维互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进行学情监控或个别指导、帮助。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活动阶段,教师可以适时适度的帮助一些学生的操作,协调一下小组分工与合作,提出一些有研究方向的指导性建议,让学生创作出有个性化的作品。
第四次互动是能动阶段:学生在自悟、自得的探究基础上,通过师生互相交流、自我感悟、评价反馈、巩固运用,使学生所得知识进行再现、联想、深化或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通过具体研究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综合实践课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教相信每一个学生定会在教师尽心创设的情境中轻松学习,勇于实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 中小学电教2018(1-2)
2.张晓冰,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双赢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3.吴淑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实践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