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与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设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98-01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节课重点要求学生建立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概念和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会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1页例9
  教学目标:
  1.建立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真切地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概念,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请同学们看看两张生活中常见的画面(课件展示:选择不同规格的正方形方砖铺客厅出现的正好铺满和不能正好铺满两种不同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呢?这其中就隐藏一个数学秘密,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两幅生活中常见的情景,目的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激起学生探究其中秘密的需求。同时也为公因数的建立找到坚实的表象基础。)
  二、建立公因数概念
  (一)动手实践,用小正方形铺长方形
  1.出示例9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明白要做什么?在动手操作之前要先想一想该怎样铺?
  2.下面先看看活动要求(课件显示)
  ①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动手铺一铺。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铺的?用哪种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为什么?
  3.明白活动要求吗?动手操作,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探讨铺满或者铺不满的原因
  1.展示用边长6cm的正方形怎样铺的?为什么?
  生1:18是6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所以能正好铺满。
  生2:6是12的因数,6也是18的因数。
  师适时板书:6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生3:18÷6=312÷6=2所以能正好铺满。
  师:能用数学算式来解释很好。板书:18÷6=312÷6=2
  2.展示用边长4cm的正方形怎样铺的?结果怎样?为什么?
  生1:沿宽一排3个,正好排满,沿长只能排4个,还剩一点,不能正好排满。
  师:你能解释下为什么?
  生2:12÷4=3,但18÷4=4……2,又主动想到了用数学算式来说明问题了,很好。师适时板书。
  师:还有谁补充?
  生3: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因数,所以不能铺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已有数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通过算式与图形的结合,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了铺满、铺不满的原因,并能借助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进行归纳与说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
  3.课件显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小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借助课件展示,让学生逐渐明晰:只要小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正好铺满。
  (三)形成“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
  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6,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三、认识集合图
  1.师:我们知道可以用一个椭圆形的图表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那么能否也用一个图既表示12和18的因数也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2.让学生尝试填写集合图,小组交流。
  3.汇报、质疑。在质疑中明确各部分的填写方法。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反馈、检测
  1.做练一练第一题。填在课本上,集体校正。
  2.做练一练第2题,组长批改,反馈订正。
  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学习的知识解释一下开始出现的两种情况吗?
  思考: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更加突出了“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的重要价值。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数学活动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既是落实“双基”有效依托,又是形成数学思想的可靠保證。
  参考文献:
  [1]刘龙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与说明[J].小学数学教育,2017(Z2):79-80.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的提出,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培养阅读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閱读能提高写作、会话能力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对于树立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讲述了问题教学法的涵义、理论依据,并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做出了相应的探讨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学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B01,[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52-01  新课程在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素质教育影响也
摘 要在我国初中数学的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加强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与学习技巧的培养,能够本着“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理念来重点强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与初中生之间的互动性。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导学互动的数学教学模式来进行任务的完成,通过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来促进初中生们在轻松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导学互动;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关键词 学习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
摘要 没有写作素材,没有写作技法,是学生感到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练习时间少,空讲写作技法,是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充分开发利用课本,有意识地对课本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分析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并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就可以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反过来,作文教学又是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正如周一贯先生说的那样:“读”是读别人的“写”,可以更好地学习“写”;“写”是为了方便
摘 要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行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才能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议题中心”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议题中心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小学时期是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学习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课堂的趣味性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认识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课堂趣味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四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四年级数学教师来说需要仔细考虑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趣味性,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
摘 要物理作为高中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新课程的要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重点研究了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25-01  受应试教育的影
摘 要 在儿童绘本中,多是以各种图画内容为主,用简单的图画内容来表达故事情节,且文字内容较少。儿童绘本重视给人视觉上注重感官表达,绘本内容易理解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绘本作为学生的教学教材,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本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  关键词 儿童绘本;小学美术;教学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儿童绘本来帮助
摘 要 当下,既要重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目前,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尚未达到理想效果,缺乏合适的渗透教学方法。下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探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有利于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