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提高小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最为主要的途径。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如何开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分析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的教学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下的诸多教学要求,同时也能促使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木心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促使自我教育的过程”,而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共同构建的一个知识传递过程。所以从客观的角度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既有教学本身的特征,同时也能够转变“灌输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问题引入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并且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比较强。为了让知识内容以更为全面的方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用问题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在教授《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的圆形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脑海中建立起和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模型”。在学生观看了PPT之后,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和教师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这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其数学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人们在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将已知的事情和未知的事物进行比对,进而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基础认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联,就能让学生养成较为良好的“数学意识”,学生在日后解题的时候就会想象相应的生活实际内容,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合作引导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通常接触到的都是“既成”的数学知识,学生只需要记住数学概念以及解题方法,就可以完成相应的作业以及考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但是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学习任务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小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合作探究,进而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法结合律”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应的数学题目,要求小组讨论出最为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题目“12+56+18、23+15+17”,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然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展开相应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将“加法结合律”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数学意识。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安排至同一个小組,这样就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维持小组合作教学中的秩序,对讨论声音过大的小组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小组合作教学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
(三)创新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一向是严厉、刻板的,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通常是以批评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就直接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造成了影响。同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解题成果、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维过程,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强化。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着重评价学生的态度、方法,采用“不要灰心,相信下次能做得更好”“你学习很努力,是个优秀的学生”“这个解题思路很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态度、思维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而为小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陈易
一、提高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分析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的教学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下的诸多教学要求,同时也能促使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木心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促使自我教育的过程”,而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共同构建的一个知识传递过程。所以从客观的角度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既有教学本身的特征,同时也能够转变“灌输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问题引入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并且知识之间的逻辑性比较强。为了让知识内容以更为全面的方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用问题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在教授《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的圆形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脑海中建立起和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模型”。在学生观看了PPT之后,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和教师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这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其数学意识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人们在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将已知的事情和未知的事物进行比对,进而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基础认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加强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联,就能让学生养成较为良好的“数学意识”,学生在日后解题的时候就会想象相应的生活实际内容,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合作引导探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通常接触到的都是“既成”的数学知识,学生只需要记住数学概念以及解题方法,就可以完成相应的作业以及考试。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但是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学习任务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小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合作探究,进而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法结合律”相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应的数学题目,要求小组讨论出最为简单的解题方法。比如题目“12+56+18、23+15+17”,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然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展开相应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将“加法结合律”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数学意识。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安排至同一个小組,这样就能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维持小组合作教学中的秩序,对讨论声音过大的小组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小组合作教学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
(三)创新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一向是严厉、刻板的,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通常是以批评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就直接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造成了影响。同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解题成果、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维过程,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强化。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着重评价学生的态度、方法,采用“不要灰心,相信下次能做得更好”“你学习很努力,是个优秀的学生”“这个解题思路很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态度、思维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而为小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责任编辑:陈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