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58-01
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传统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张扬学生的个性呢?我在教学中尝试布置开放性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自主性作业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布置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应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字词是少不了的,但如何让学生掌握,对于中高年级,教师就不一定要给学生布置整齐的作业,而应分层次布置作业,使作业更富有针对性。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生字新词较多,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对后进生,要求他们读准字音,掌握字形,能正确书写;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形近字、同音字等进行正确的辨析;对优等生,在他们熟悉掌握音形义的基础上,则要求他们能灵活运用这些多音字组成的词进行造句练习。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而且也能高质量地完成。
三、创新性作业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创新的火花,我力求在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提供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想创新、爱创新、会创新。如学了《船长》一文后,学生提问:“如果船长在危急的时刻一个人先逃跑,而不管其它的船员,后果将会怎样?”我便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推测结果并找出理由。再如学了《题西林壁》这首诗后,学生明白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在于“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便抓住契机接着问:要识庐山真面目,我们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课后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这首哲理诗的理解。
四、生活性作业
孩子是人,而且终究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通过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去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改变以往从课本到作业的传统作业模式,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学了《冬眠》这篇课文,学生对冬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后,我便推荐学生去看《动物世界》电视栏目,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冬眠的;或者可以阅读课外书籍,还可以动手做做小实验。然后,学生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有的通过看课外书了解到一些鸟类虽然不冬眠,但一到冬天便迁徙到温暖的南方;有的同学则把小蝌蚪放进冰箱做冬眠的实验,发现小蝌蚪不会冬眠。如此丰富有趣的作业,学生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有关知识。
五、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无趣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儿童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如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时,为了能把识字、记字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小学生喜欢好动手爱动脑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预习生字时根据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设计谜面、歌谣、顺口溜等进行识记,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寓识字于愉快有趣的猜猜玩玩中,从而记住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六、研究性作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乎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种作业可以以课文内容为“话题”,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使学习成为自主构建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自主有效地学习。
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在传统的守成性教育思想指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传统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张扬学生的个性呢?我在教学中尝试布置开放性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自主性作业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布置开放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应该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字词是少不了的,但如何让学生掌握,对于中高年级,教师就不一定要给学生布置整齐的作业,而应分层次布置作业,使作业更富有针对性。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生字新词较多,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对后进生,要求他们读准字音,掌握字形,能正确书写;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形近字、同音字等进行正确的辨析;对优等生,在他们熟悉掌握音形义的基础上,则要求他们能灵活运用这些多音字组成的词进行造句练习。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而且也能高质量地完成。
三、创新性作业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创新的火花,我力求在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提供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想创新、爱创新、会创新。如学了《船长》一文后,学生提问:“如果船长在危急的时刻一个人先逃跑,而不管其它的船员,后果将会怎样?”我便把这个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推测结果并找出理由。再如学了《题西林壁》这首诗后,学生明白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在于“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便抓住契机接着问:要识庐山真面目,我们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课后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这首哲理诗的理解。
四、生活性作业
孩子是人,而且终究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通过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去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改变以往从课本到作业的传统作业模式,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例如学了《冬眠》这篇课文,学生对冬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后,我便推荐学生去看《动物世界》电视栏目,了解其他动物是怎样冬眠的;或者可以阅读课外书籍,还可以动手做做小实验。然后,学生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有的通过看课外书了解到一些鸟类虽然不冬眠,但一到冬天便迁徙到温暖的南方;有的同学则把小蝌蚪放进冰箱做冬眠的实验,发现小蝌蚪不会冬眠。如此丰富有趣的作业,学生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有关知识。
五、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无趣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儿童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如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时,为了能把识字、记字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小学生喜欢好动手爱动脑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预习生字时根据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设计谜面、歌谣、顺口溜等进行识记,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寓识字于愉快有趣的猜猜玩玩中,从而记住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六、研究性作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乎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种作业可以以课文内容为“话题”,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使学习成为自主构建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自主有效地学习。
在实施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敢于创新,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