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玉树震灾发生后,不少学校动员学生献爱心。某家长说,他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哭个不停,因为学校给班里捐款最多的同学颁发了“最具爱心奖”的奖状,其他孩子则没有得到。孩子还说,班里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学,捐款太少,被同学们嘲笑了。
玉树震灾发生后,尽自己所能为灾区人民捐款,彰显自己的爱心,善莫大焉。但值得一提的是,爱心是无价的,用金钱来衡量爱心,其实是对爱心的亵渎。事实上,灾民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钱物,他们需要的,还有物质之外的精神援助与慰藉。从这种意义上说,献爱心活动应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献爱心拒绝表演。所以,捐钱不多,并不一定说明捐献者爱心不够。
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在赈灾活动中对孩子进行生动的爱心教育,让他们深谙爱心的真谛。让穷孩子也懂得,自己也有献爱心的权利。要创设情境,鼓励孩子们真诚地释放自己的爱心,对他们彰显爱心的种种行动,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穷孩子的爱心也有处安放。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人民大学明德女性硕士研修班将面向女企业家、企业家夫人及女儿、政府女官员和追求极致的社会女性开始招生。1.98万元的学费、5900元的资料费和活动费,还有“费用自理”的食宿,24天就可以打造出“家中举案齐眉的妻子,事业中叱咤风云的能人,宴会中典雅高贵的夫人”等极致女性。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议论纷纷。西方有句谚语,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培养“极致女性”又不是在流水线上生产罐头,不到一个月就能批量出厂?教育容不得弄虚作假,切不可急功近利!
5月17日凌晨3时许,武汉新洲一所初中学校组织30余名九年级班主任和学科组长敬香祈福,因为下月就要中考了,学校希望九年级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一位副校长表示,每年都会组织毕业年级班主任敬香,这已经是常规工作。有的老师比较讲究,还提前3天吃斋。
在学校统一组织毕业班30余名教师敬香祈福的荒诞行为背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沉重话题。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考试分数既是学生的“命根”,也是老师乃至学校的“命根”。学生的中考或高考成绩,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人生、前途,而且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老师业务能力的“硬指标”。一旦学生取得好成绩,学校的品质与口碑、教师的职称与福利待遇等,都会随之得到提升。
在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环境中,中考或高考考学生,也考老师和学校。他们共同饱受心理煎熬,共同承受考试压力。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毕业班教师敬香祈福的行为与动机了。一切不过是应试教育及“一考定终身”的畸形副产品,不过是教育历史沉疴的临床反映,折射出的是教师内心的忐忑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