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思想肤浅、脱离生活、缺乏观察和感悟等一些问题,他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都有待于语文教师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兴趣
写作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写作水平的高低,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然而,如今学生写作的状况,很令人担忧。主要是怕!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其一是对写作没有兴趣,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写作。其二是“不会”,不知道写什么,更不清楚要怎么写。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制约了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学生文笔不通、说理不清的文章更使教师批阅起来费时、费力,甚是头疼。繁重的批阅任务导致了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也往往避重就轻,草草了事。因此便形成了不良循环,这是作文教学的无奈,更是悲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鼓励投稿,体验成功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保尔.朗格朗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说:“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不许能满足某种欲望,如果学习者乐于做出努力和拿出其全部力量,那么目的就必须是明确的,结果也必须是值得通过努力取得的。”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投稿征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享受写作成功的欲望,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运用投稿,参加征文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写作,很多教师都有尝试,但多是采用“学习写作——训练提高——投稿征文”这样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却在学习写作和训练提高的道路上掉队了,未能坚持到品尝“投稿征文”的甜蜜果实,就兴趣殆失了。所以,我决定倒着来,让每个孩子先品尝一下成功的喜悦,再来训练提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具体操作方法是:适时适机地分批选取每个孩子的一篇最好的作文,帮其修改后投稿。差生的怎么办?反复修改!必要时请家长帮忙,全倾全力,只为一篇作文,这样下功夫去改,怎有不好之理?当然,投中或中奖的机率极其微小。这样做的关键不在“中”,而在于“投”,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才最重要。他们同样也能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在投稿征文的同时,还可以将学生文章装订成册,编辑《优秀作文集》,可以弥补投稿不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些举措,短时间内学生写作的兴趣大增,常有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文让我帮忙修改,那些可是“写作任务”以外学生自愿写的作品啊!不管写得是否文质兼美,但至少我看到他们有了创作的意愿,为此,我的成就感也显露无疑。
二、激发兴趣,提供动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人认识和参与某种活动时体验得到情绪上的愉悦,是推动人积极参与的动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常常是凭兴趣去学习的。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他们很难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学,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负担,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作文兴趣是关键。
而作文的兴趣应从哪方面着手培养呢?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把“老师要求写”转变为“我要写”的主动要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不爱写作文,缺“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接触课外讀物,多积累些作文素材,使学生有“米”可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看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认为比较好的词、句、段摘录下来,并加以自己的见解,汇成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5—10分钟的早读时间,请同学们来背诵一篇或一段美文,或复述一篇文章,让全班同学一同品味,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做法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长期坚持,将这种兴趣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三、每日练笔,夯实基础 提起“每日练笔”,很多老师认为不实际,就作为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坚持每天写日记,更何况学生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练笔,而不是日记,文不在长,而在于精。有话说,三五百字不嫌多;没话说,三言两语不嫌少。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摘抄几句优美的句子也行。我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但对于那些不知道要写什么的孩子,我会提醒他们,写你从今天学习的课文中明白的道理,学到的知识,受到的启发或感受都行。这些道理知识等,都是课堂上已生成的东西,学生写起来并不费力,另外,本就没有字数的限制,而且多给下课前的五至十分钟时间来写,时间上也有了保障,因此,学生没有明显感觉到负担,反而有很多学生乐此不疲,总想要写得更好。这样一来,不但将写作的基本功练习分散到了每日的练笔中,而且还有效地对当天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和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四、当堂作文,提高水平 什么是“当堂作文”?就是不打草稿,限时完成的作文。有老师提出了疑问:学生作文反复修改都不一定能写好,这样要求是不是太高?答案是不一定!试想一下,学生参加的哪一次考试中的作文不是“当堂作文”呢?如果学生一直停留在反复修改才能写好作文的基础上,又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事实证明,“当堂作文”是可行的。从进入五年级,我便开始对学生不定期地进行“当堂作文”训练,给定主题,限定时间,省去了修改的过程,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修改,从思想上就加强了认识,更为重视了。细心程度也较之以前有所加强。抓住了这两点学生态度上的转变,也就抓住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主因,再加上老师对选题的恰当指导,对学生写作进行及时的推动作用,内外结合,相互作用,将两步合并为一步,学生写出的作品,竟也不输于反复修改后的文章。不但如此,还将一些写作文比较拖沓,总是磨时间的孩子警醒起来了,虽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写出较长较好的文章,却也在按时完成习作的基础上有了少许进步。因此,对于高年级学生,推荐适时进行“当堂作文”训练。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兴趣
写作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写作水平的高低,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然而,如今学生写作的状况,很令人担忧。主要是怕!怕写作文。究其原因,其一是对写作没有兴趣,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写作。其二是“不会”,不知道写什么,更不清楚要怎么写。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制约了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学生文笔不通、说理不清的文章更使教师批阅起来费时、费力,甚是头疼。繁重的批阅任务导致了教师对作文的指导也往往避重就轻,草草了事。因此便形成了不良循环,这是作文教学的无奈,更是悲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鼓励投稿,体验成功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写作,兴趣是关键。保尔.朗格朗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说:“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不许能满足某种欲望,如果学习者乐于做出努力和拿出其全部力量,那么目的就必须是明确的,结果也必须是值得通过努力取得的。”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投稿征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享受写作成功的欲望,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运用投稿,参加征文活动的方式来促进写作,很多教师都有尝试,但多是采用“学习写作——训练提高——投稿征文”这样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却在学习写作和训练提高的道路上掉队了,未能坚持到品尝“投稿征文”的甜蜜果实,就兴趣殆失了。所以,我决定倒着来,让每个孩子先品尝一下成功的喜悦,再来训练提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具体操作方法是:适时适机地分批选取每个孩子的一篇最好的作文,帮其修改后投稿。差生的怎么办?反复修改!必要时请家长帮忙,全倾全力,只为一篇作文,这样下功夫去改,怎有不好之理?当然,投中或中奖的机率极其微小。这样做的关键不在“中”,而在于“投”,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才最重要。他们同样也能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在投稿征文的同时,还可以将学生文章装订成册,编辑《优秀作文集》,可以弥补投稿不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些举措,短时间内学生写作的兴趣大增,常有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文让我帮忙修改,那些可是“写作任务”以外学生自愿写的作品啊!不管写得是否文质兼美,但至少我看到他们有了创作的意愿,为此,我的成就感也显露无疑。
二、激发兴趣,提供动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人认识和参与某种活动时体验得到情绪上的愉悦,是推动人积极参与的动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常常是凭兴趣去学习的。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他们很难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学,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负担,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作文兴趣是关键。
而作文的兴趣应从哪方面着手培养呢?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把“老师要求写”转变为“我要写”的主动要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不爱写作文,缺“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接触课外讀物,多积累些作文素材,使学生有“米”可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看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平时的阅读积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认为比较好的词、句、段摘录下来,并加以自己的见解,汇成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5—10分钟的早读时间,请同学们来背诵一篇或一段美文,或复述一篇文章,让全班同学一同品味,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兴趣。但要注意的是,这些做法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长期坚持,将这种兴趣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三、每日练笔,夯实基础 提起“每日练笔”,很多老师认为不实际,就作为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坚持每天写日记,更何况学生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练笔,而不是日记,文不在长,而在于精。有话说,三五百字不嫌多;没话说,三言两语不嫌少。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摘抄几句优美的句子也行。我鼓励孩子们自由创作,但对于那些不知道要写什么的孩子,我会提醒他们,写你从今天学习的课文中明白的道理,学到的知识,受到的启发或感受都行。这些道理知识等,都是课堂上已生成的东西,学生写起来并不费力,另外,本就没有字数的限制,而且多给下课前的五至十分钟时间来写,时间上也有了保障,因此,学生没有明显感觉到负担,反而有很多学生乐此不疲,总想要写得更好。这样一来,不但将写作的基本功练习分散到了每日的练笔中,而且还有效地对当天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和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四、当堂作文,提高水平 什么是“当堂作文”?就是不打草稿,限时完成的作文。有老师提出了疑问:学生作文反复修改都不一定能写好,这样要求是不是太高?答案是不一定!试想一下,学生参加的哪一次考试中的作文不是“当堂作文”呢?如果学生一直停留在反复修改才能写好作文的基础上,又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事实证明,“当堂作文”是可行的。从进入五年级,我便开始对学生不定期地进行“当堂作文”训练,给定主题,限定时间,省去了修改的过程,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修改,从思想上就加强了认识,更为重视了。细心程度也较之以前有所加强。抓住了这两点学生态度上的转变,也就抓住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主因,再加上老师对选题的恰当指导,对学生写作进行及时的推动作用,内外结合,相互作用,将两步合并为一步,学生写出的作品,竟也不输于反复修改后的文章。不但如此,还将一些写作文比较拖沓,总是磨时间的孩子警醒起来了,虽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写出较长较好的文章,却也在按时完成习作的基础上有了少许进步。因此,对于高年级学生,推荐适时进行“当堂作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