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建设的高度对待选修课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l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校课程的决定权经历了权利逐步下移的过程,概括来说,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决定权经历了“国家-大学-学生”这样三段式的变化路线。从课程决定权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课程的干预越来越侧重于宏观调控。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选修课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这一意见的出台,对选修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 选修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就专业选修课而言,在教学计划中,专业选修课一般与专业必修课相对应,但二者并非绝对对立,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学生职业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二者可相互转化。
  我校对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在制订上已给出了:“处理好必修与选修课的关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好选修课程,控制必修课程学分与学时,增加选修课程学分学时的比例,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师范类>20%,非师类>25%。”的指导意见。
  一般认为专业必修课在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中具有主导作用,但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留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专业选修课在具备专业技能尤其在具备特色技能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专业必修课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开设选修课是完善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选修课是课程结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的优化和适时、适宜性补充。它可弥补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不足,以及调和、衔接课程内容的顺序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2 开设选修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选修课具有可选择性的特点,有利于不同个性的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喜好选择修读,从而有利于学生从选修课所学的知识构造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而且专业选修课具有延伸专业的特点,学生修读后对专业前沿有所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专业深造、创新的动机。
  3 开设选修课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开设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来充实自己,丰富和扩大知识面和知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把所学知识内化为社会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其就业拓宽途径。
  
  二 高校在选修课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导趋势,学分制管理中,保证选修课的应有数量和质量是学分制的精髓。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也将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在选课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
  1 必修课比例偏高,选修课较少,学生选修的自由度小。以我校为例,查阅2002~2009级我校各院(系)的培养方案,其中公共选修课都是学校统一管理,面向全校学生选课,7学分,所占学分比例在4%左右,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均不超过20%,有的专业仅达到6%。
  2 由于师资方面等原因,存在因人设课、开课现象,教学计划中的部分选修课程形同虚设,当然往往也忽视了对这些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组织编写及课程建设等环节。
  3 对选修课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认为高校教学重点应当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上,而选修课只是对必修课的补充,是辅课,不太重要。因此有的教师对选修课重视不够,对学生要求也较低,导致学生对选修课也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对学生选课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致使学生选定哪门课程主要取决于课程的名称、学分的比重、课时的长短、课程的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的了解,因此许多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5 还有一些学生选修专业选修课的目的也多是为了完成学校对专业选修课学分的要求,而不是为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拓展自身所感兴趣的知识面。因此选择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课程的学生偏少,选择容易通过考试的课程的学生比例偏高。
  
  三 选修课课程管理的策略
  
  1 提高认识,以学科建设的高度对待选修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工作。”
  学分制管理中,随着选修课所占的比重的逐渐增大,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选修课地位的认识。选修课是提高课而不是等而次之的辅助课。开设选修课是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是学习专业知识整体的一部分;是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潜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以学科建设的高度对待选修课。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学校内涵提升的根本。学科建设的定位应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吻合,我校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是高水平、有特色、开放的应用教学型大学。这就意味着学科建设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要把学科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把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作为己任。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不仅要提高各门学科的水平,还要注重把加强本科教育、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包括加強选修课的课程建设和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纳入学科建设的目标和规划之中;在学科建设中,不仅要重视在学科发展前沿上的突破,努力提升学科水平,而且要重视吸收和综合本学科已有的学术成果,并且把它们尽快地转化为本科教育的优质资源;既要重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又要重视学科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要重视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而且要强调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等。
  2 关注课程权力转变下的课程价值负载问题。无论课程权力怎样变化,“教什么”的问题始终应是高等学校的首要问题。在选择应该教什么的过程中,涉及到对现有知识总体进行筛选和加工的要求,合理地处理和调整国家、社会、学校、地方、院系与个人之间等多重关系的价值标准就构成了课程的价值基础。加强对课程相关人员课程权力的赋予,培养与课程相关的各方人员的民主参与意识,不仅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同时还能使与课程相关的人员通过参与学到责任感。如在学生有较大话语权的选修课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会越来越在课程权力的分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 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指导。 学分制的前提是选课制,高校开设的选修课分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和院系的专业选修课。院系开设的选修课一般与专业相关,而且随着学分制的不断完善,选修课的比例还会不断加大。我校对201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在制订上已明确要求增加选修课程的学分学时比例,即师范类的选修学分比例要大于20%,非师类的要大于25%。如果以总学分175学分计算,则选修课的学分将达到35~45学分,除去公共选修课,那么学生需选够8~11门专业选修课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学分。
  学生从中学的学年制到大学的学分制,面对众多的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择,必然会出现许多困难。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盲从性,往往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和不完整性。鉴于此,院(系)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可成立选课指导小组或开设选课讲座,来指导学生选课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各类课程的性质、特点、学习要求、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顺序及各类课程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对选修课应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配置选课指南。选课指南应包括:
  (1)课程名称、总学时、周学时、学分、考核方式;
  (2)课程内容、特点、开课学期以及学习这门课需要先修哪些基础课,并为哪些课打基础,这门课的应用、能解决哪些方面、领域的问题等;
  (3)学习方法指导。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以便制定长远的学习和发展计划,选课时也可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完整,同时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4 规范教学管理,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稳定教学秩序。建立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积极性的教学运行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完善课堂教学管理规定,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使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未来发展为己任,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专业选修课,可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选聘具有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通过其参与课程教学、制定教学大纲及选定教材、布置教学任务、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培养年轻教师、定期听课等措施推动提高选修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研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优化课程教学,提高和加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信息量。院(系)应加大课堂教学检查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价与考核,把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督落实到每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劉本全,高校课程权利的演变与选修课课程管理[J],新西部,2008(16):162-163
  [2]王福莲,重视专业选修课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J],考试周刊,2007(35):5-6
  [3]杜艳秋,浅谈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143
  [4]刘全利,李洪普,李恩,以学科建设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56-57
其他文献
预测控制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巨大成功证明了预测控制相对于其他的智能控制如神经网络,最优控制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预测控制已经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了应用,如轮船,飞机,
一 失重的德育目标    高校德育目标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现行的高校德育目标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现行高校德育目标存在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道德情感培养的问题。(分析见表1)  就全国总的情况来看,认为我国现行高校德育目标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人数最多,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4.9%;认
高校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树立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 新建高校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境界不高,工作缺乏热情。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经济成份多样化的出现,使高校教师的文化、思想、价值受到冲击,从而思想行为上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工资收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研究必备工具之一,是确保其科学性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学研究本身的发展,纯粹的定性研究已经无法满足其基本要求,定量研究的广泛应用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基本的社会统计学方法无论对于求职、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大多数从事社会统计学教学的教师普遍面临的困境是授课对象大多是对数学类课程存有畏难情绪的文科学生。因此,这就对社会统计学授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是一种特殊的鲁棒性控制设计方法,系统的滑动模态对于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性具有不变性。正是这一独特的优点,使得滑模控制成为鲁棒控制的首选方案,吸引
超前感知综采工作面顶板来压并预判冒顶事故、自主评价支护参数的适应性,是提高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及智能化水平的基础.围绕综采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状态智能感知的核心问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