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源融入体育课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體育课教学中,我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六年级的男生在体育方面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女生却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不难发现,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女生不爱运动的原因之一。因此,我需要找到一些合适的运动项目来激发她们的兴趣,增加她们的成功体验,最终达到让她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了“躲避球”这个运动项目。躲避球主要以投掷和跑动为基础,没有较难的技术动作,女生具有直接参与的能力。此外,它的运动量适中,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女生在参与时身体和心理的压力较小,而且在比赛中她们能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例如,有效的躲避、接球反攻、击中对手得分等等。综合来看,这项运动比较符合六年级女生的运动需求,具有开展的可能性。因此,我决定尝试把躲避球引入课堂教
  学中。
  一、设计方案
  我们计划分两步来完成这个工作。第一步,先以游戏的方式带入课堂,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找到躲避球与教材的结合点并设计相关课程,使躲避球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实施方案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躲避球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改变,使它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改变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规则
  首先我们对规则进行了精简处理,在保证游戏能正常进行的基础上,把一些过于复杂的玩法进行了改变,使游戏变得简单易行。例如,去掉了球员出局后的复活机制。此外,改变了一些球权的转换规则和出局的判定规则。通过这些改变,学生在内场存活的时间和接触球的机会增多,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
  体验。
  2.改变场地
  标准场地的大小对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女孩子的力量素质较弱,很难进行有效的进攻。因此,我们对学校的羽毛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进行了简单的改变,做出了不同大小的躲避球场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场地,同时根据场地的大小来调整参与人数,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游戏体验。
  3.改变球
  在球的使用方面,根据学生的能力配给不同大小的躲避球,用软式排球代替材质较硬的躲避球,减少学生的畏惧感和受伤的可能性,让他们能安全快乐的进行
  游戏。
  二、实施方案
  1.游戏导入
  引入时要注重策略,不要命令学生进行游戏,学生可以选择玩或者不玩,尊重她们的选择,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可以把它作为奖励进行引入,让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先进行游戏,其他同学如果想玩游戏,就要约束自己的不规范行为,这样既引入了躲避球又保持了课堂的良好秩序,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进行游戏时要合理分组,女生在力量素质和进攻的主动性方面与男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游戏的初期,男生和女生要分开进行游戏,保证女生的参与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以男女混合分组进行比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两组的实力要尽可能的平均,如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要尽快进行调整,减少学生的挫败感,保持游戏的竞
  争性。
  为了保持学生对游戏的新鲜感和热情,我们设计了“争分夺秒”,“一战到底”和“守护王牌”三种不同的模式,使游戏的玩法多样化。女生的躲避能力强于进攻能力,比较适合“争分夺秒”这样的计时赛,在规定的时间内淘汰较多的对手来赢得比赛。男生的进攻欲望强,进攻节奏快,更喜欢通过把对手全部淘汰出局的方法来获得胜利,所以“一战到底”更适合他们。“守护王牌”的游戏模式则需要双方斗智斗勇,保护本队核心队员的同时寻找机会击败对手的王牌球员。学生根据不同的玩法,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游戏,让躲避球变得更加有趣。
  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躲避球的玩法和规则,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游戏,同时他们的好胜心使之产生了提高技战术水平的欲望和动力,这时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与教材相结合
  躲避球与教材的结合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单手或双手投掷技术,传接球技术,跑动躲避技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把这些内容与躲避球相结合,把学生对躲避球的喜爱迁移到这些技术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有目的、有动力的进行学习,这时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助跑投掷垒球》的内容时,学生会产生疑问:学习这项技术能在哪里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跑投掷垒球的技术和躲避球投掷技术有哪些异同点?能否运用到躲避球中?当学生发现这项技术可以增加他们投球的速度和力量,使掷球进攻更具威胁时,就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练习时不会觉得枯
  燥了。
  在技术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理论教学,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例如,在一节讨论课上,我提出问题:内场队员和外场队员怎样配合才能增加进攻的成功率?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和分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进攻时内外场队员要及时沟通统一进攻的目标。2.通过传球迫使对方球员增加跑动的时间和距离,等对手体力下降时再进行攻击。3.内场队员进攻时要注意外场队员的位置,不传偏球、远球,减少接球出界的失误。
  通过这些思考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躲避球这项运动的理解,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听、看、议、思、练相结合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组织比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已基本熟悉了躲避球的玩法和规则,在技战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十分渴望在比赛中一展身手,无论是课堂上班内的分组对抗,还是课余时间班与班之间的友谊赛,六年级的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
  热情。
  三、总结与反思
  在体育课上,女生有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渐渐体会到了运动的快乐。困扰我的课堂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课余时间,很多平时不太爱运动的同学也和大家一起参与到躲避球的游戏中快乐的
  运动。
  但是也存在问题。
  首先,课程设计的内容还不够丰富,与教材的结合还停留在简单的叠加,学生需要在学习教材相关课程后,再进行技术的迁移和融合。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不能系统的学习躲避球的相关技能。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躲避球的各项技术,找到它们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再结合教材来设计躲避球的专项课程,让学生能够更科学、更合理的进行
  学习。
  其次,在进行躲避球比赛时,参与人数和场地大小不匹配时会造成学生的运动量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一局比赛结束,有的学生满头大汗,有的学生却连球都没有碰到一次,这样就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并且常常接不到球的同学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的选择场地和人数,不要为了凑热闹而使比赛变得
  混乱。
  经过两个学期的设计与实施,“躲避球”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多思考、多实践,找到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让体育课充满乐趣与活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中考作文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但在实际评卷的时候,各地往往不约而同地把是否切题扣题放在了首位。审题一着不慎,作文全盘皆输。纵览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失误最多的还是来自于审题,扣分最狠的,亦属跑题作文。  仔细梳理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其中的审题失误,以下诸条尤值重视:  一、背离关键,重点错位  审题时抓错关键词,写作时抓错重点,导致跑题。比如2012年福建福州中考作文题目:  人都有爱心
编者按:本栏目蔡伟和王立根两位老师的文章是对2007年第3期谭海生老师《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的讨论。    在写作学中,华丽与朴实表达的是两种风格,或曰两种境界,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概念,也不存在优劣高下之分。中国古代文人学者对此早有精见,他们一方面认为“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另一方面又强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1〕认为“作诗虽贵古淡,而富丽不可无。譬
算乘法离不开乘法口诀,学功夫离不开武术口诀,格言警句,则是人生的口诀。丘吉尔曾经说过,对于没读过书的人来说,读读格言就够了。此语毫不夸张,但前提是看到的格言要足够好,对格言的感悟要足够深。然而,市面上的格言警句类书籍多是动辄把成千上万条格言拿来让读者自己去海底捞针;有的是以德育为本,以格言警句为基点,对读者进行道德说教。此外,据调查,目前社会上、书本中、课堂里流传的格言警句鱼龙混杂,断章取义、望文
目前,在高中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学习地点固定化。一般在教室内,课外资源被大量浪费。二是知识来源单一化。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文本教材。三是阅读情感统一化。学生阅读文本的感受体验,主要来自教师的传输。以教师、专家(教参、标准答案)为主导的阅读体验往往替代了学生个体的、差异的阅读体验,学生只是“被体验”“被情感”的客体。四是阅读目的功利化-阅读学习“考试化”。阅读学习过程中,
鲁迅的《风筝》记述了作者少年时期一段尘封记忆引发的心灵自白,事件虽然相对清晰简明,但是文本内部留有的空白与含混却又留下很多悬疑,使人们对文章的理解莫衷一是。对它的解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精神虐杀说。此派立足文章的显性层面,认为《风筝》从儿童本位论角度反映了作者由于头脑中残存的封建家长意识和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漠视,粗暴地虐杀了儿童喜爱游戏与爱好玩具的天性,呼吁人们要重视儿童的精神诉求
2010年9月,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结合区域教育现状,在全市初中、小学开展了“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的活动,力求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在“诵读进教材”的推广活动中,笔者感觉到有些老师展示的诵读指导课与自己心中所想相去甚远,常常将诵读指导课上成阅读欣赏课。  近日观摩到一位老师展示的《匆匆》(朱自清)诵读指导课,观摩之后有些感触。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1 
近来读季羡林先生散文集中的《我的小学和中学》,其中有不少谈及小学及中学写作经历的故事。尽管是上个世纪民国的事情,但文中叙及的国文教员的语文教学主张及做法,对于已经跨入21世纪的作文教学,仍然有值得深思并加以借鉴的地方。    一    济南北园的风光是非常美丽的  每到春秋佳日,风光更为旖旎、最难忘记的是夏末初秋时分,炎夏初过,金秋降临和风微凉,冷暖宜人:每天晚上,夜课以后,同学们大都走出校门,到
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说:“学古文,真正能学会的不多,……胡胡涂涂的还是很不少,……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这种情况,对中学生来说,不仅出现在“学古文”的时候,学现代文又何尝没有出现过呢?关键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解决学生们糊涂的问题,让他们变得少糊涂或者不糊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5~6年级“有较强的
把酒问月  幸白  (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阚,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传统的母题。在对月亮的天体性质没有
我在江西省赣州中学带了两个班的高一语文,第一个学期的时候,就发现每次的语文早读课上,整个班级死气沉沉,学生有的在默读课文,有的干脆拿着语文书当幌子,遮遮掩掩地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我一提醒,读书声就响一阵,然后又渐渐地低沉下去。对于现在的高中生,如果采取强迫的方式让他们读,会使他们更为抵触。可是,由于早读课的不理想,我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和默写方面的成绩也明显地不理想。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