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源的相对紧张,学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既然是服务,有些家长就把市场上的那套观念迁移到教育上来了,误认为:家长、孩子是服务的接受者,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学校服务不到位就应该受到惩罚。家长们渐渐变得“好难相处”,个别家长为了一点小事就进入校园恣意闹事、打学生、打教师,甚至出现校长、老师死伤于家长之手的悲剧。
面对“难相处的家长”,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希望朋友们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护短”家长众人“帮”
文/武光安
我校是一所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乡镇高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学习好、休息好,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学生必须按时作息,不履行正当请假手续,严禁外出校园。但是,总有个别顽皮学生置校规于不顾,利用午、晚休时间私自外出“逍遥自在”,甚至“惹事生非”。
女生马晓云,家庭条件不错,但精力不用在学习上,喜欢穿着打扮,讲究吃吃喝喝,最近又与几位男生关系不一般。班主任李老师是位工作负责的女教师,对马晓云真是操碎了心。一天午休时间,马晓云约了两名男生偷偷翻墙出了校园,李老师发现此事后,连中午饭也没来得及吃,守在学校门口警卫室里等候三个学生归来,按照常理,学生很可能趁附近的通校生返校时“蒙混过关”。
一个多小时后,马晓云三人满面红光从校外进来(原来他们三人到饭馆喝酒去了),李老师连忙将他们三人留在校门外,欲了解详情。两位男生乖乖地停了下来,而马晓云却毫无礼貌地硬往校园里“闯”,李老师很生气,无奈之下,用身体挡住校门(平日,学校只开大门旁边的小侧门),将马晓云挡了回去。马晓云退了出去,趁李老师询问两位男生的间隙,哭着用手机给家长打电话说:“老师打她……。”下午,马晓云的父母开着小轿车来到了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吵嚷着要让李老师陪孩子去医院检查伤情——孩子说,胸部很难受。天啊!多亏李老师是女性,否则,真说不清、道不明了。
看到学生家长如此“蛮横”“护短”,李老师便将事情经过报告了学校,同事们纷纷为李老师鸣不平。大家商定,让李老师暂时回避,让了解内情的学校警卫室工作同志和了解马晓云平日表现的学校政教处工作人员及任课老师8人,从不同角度和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大家一致做证道:“李老师根本没打学生,并向家长郑重声明学生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学习松懈、纪律涣散、早恋、撒谎等,宠爱孩子就是害孩子!再说,李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午饭还没吃呢?应该感激李老师才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家长脸上红一阵、紫一阵,不得不表示放弃一切无理要求,灰溜溜地“逃走”了。学生马晓云自知做错了事,也向学校、老师承认了错误。
此事说明,“护短”家长并不可怕。只要老师站得直、做得正,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帮助”“教育”家长,效果还是好的。老师们不妨一试!
请把老师真当家长
文/邵明法 李 梅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
这位家长对我说:“我和小成他妈长年在外跑生意,没顾得上管孩子。听说邵老师是一位优秀班主任,孩子交给你,我放心!以后还请您多多费心!”我笑了笑说:“管好学生是我的责任,请家长放心,我会努力的。”临走的时候,他一把抓过孩子的手,放在我手上,对李小成说:“小成,我和你妈不在家,老师就是你的父母,一切都要听老师的话。”又动情地对我说:“老师,孩子交给您了,如果不听话,任打任骂由你……”他的一席话,竟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我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只说:“请家长放心……”
由于这位家长的特别嘱托,以后的日子里我对李小成也就真如家长般格外用心。我的直觉果然没有错,这真是一个难管的孩子。学习基础差得没法说,还好动好斗,动不动就对班里的同学大打出手,几乎每一天都有与他有关的“案件”发生。我耐着性子,苦口婆心,一遍遍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
一次,在吃午饭的时候我检查宿舍,发现李小成在宿舍内抽烟,面前还放着一瓶啤酒,正在招呼几个同学陪他喝酒。好大胆!竟敢在宿舍内公开抽烟、喝酒!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不良嗜好!竟敢拉拢其他同学下水!我怒不可遏,闯进宿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厉声问:“你都干了些什么?”他一脸的无所谓,“没干什么呀?吃饭呗!”他的神态更加激怒了我,我一记耳光打在他的脸上,“孩子啊孩子,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堕落啊!”他捂着脸说:“你,你竟敢打我……这关你什么事?”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当天下午李小成的爸爸就怒气冲冲地来到办公室,和我第一次见到的他判若两人。他一见到我,劈脸就问:“你为什么打我儿子?”我想,李小成一定是对他的爸爸隐瞒了真相。我忙解释:“小成同学身上还有很多不良习气……”“他如果非常完美,还用你来教育吗?”不待我说完,他就打断了我的话。“他竟在宿舍内抽烟、喝酒……”“难道你不抽烟、不喝酒吗?”“我没有真的打他,我只是当他是个孩子……”“他真是你的孩子吗?以前我只是随口说说!”面对这样的家长,我竟无话可说。
李小成的爸爸愤怒地说:“我的儿子别人能随便打吗?他要是你的孩子你也打吗?我要上告教育局……”
我的孩子我何曾没有打过?我有一个女儿,当她无理取闹、任性至极时,我打过;当她是非不辨,走入迷途而不知回返时,我打过;当她一意孤行,所有的劝说都无济于事时,我打过……每次打她,我都打得实实在在,从来都没有想过我有没有资格打她!
现在,我突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她的家长。而李小成的爸爸之所以暴怒,是因为我不是李小成的家长。在他眼里,我是个“外人”。
我真想对所有的家长说,你如果相信老师,想让老师如家长般对待你的孩子,那你就真把老师当成孩子的家长吧!千万不要只是随口说说!
“我是农民,我怕谁”
文/任雪峰
近日,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家长。此事还得从一个学生请假说起。
上周,学生小妞由于生病,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这个星期来到学校以后,发现自己的小凳子被其他同学给弄坏了,不能再坐了。老师发现情况后,把讲台上老师的凳子给了小妞,让她先坐下。可没想到的是,小妞中午就请假回家哭着告诉了她妈妈。
小妞的妈妈下午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就像没头的苍蝇,在学校里到处乱闯乱撞,终找到了班主任米老师,发疯似的,发生了以下的场景:
“你就是我孩子小妞的班主任?”
“是。”
“你怎么教的书?我孩子的凳子弄坏了你也不管?你是干啥的?”
米老师没弄清怎么回事,还没来得及解释,接着这位家长又连珠炮式地嚷到:“你一个老师,不给好好看凳子,也不知一天干啥?”
“我也不是给你看凳子的!”老师辩解,家长这时就嫌老师态度不好了。
“啥老师?一天还在学校教书育人呢,连个农民都不如?”家长接着说。
“老师怎么了?老师就应该让你们家长来找茬?”
“怎么的,我是农民,我就这样!你想怎么着?坏了凳子你就得赔,赔我孩子的凳子,不然的话你就别想走开!”家长拉住了米老师的衣服。
……
在教室外边嚷嚷了那么长时间,汇聚了—群孩子们围观,我怕影响不好,就让一位老师把这位家长叫到了校长室。一进门,他就开始大声嚷嚷开了,“什么学生请假你们老师不往家里送啦;什么你们学校就懂得收钱啦;什么你们收了我们的钱不赔我们小凳子啦……”一阵大吼之后,我开始对她所说的事情一一作答。我反问了关于那些他无中生有的问题后,他却为自己辩解到:“反正我是农民,我没有文化……”。
“农民就可以信口开河,来学校想说啥说啥?没有一点原则立场?”我据理力争,对她说的一些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一一驳斥。
当然上面举到的这只是个个例,但也折射出农村家长难以相处的这种现象。现在尤其是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以自己是农民,自身素质低为理由,到学校大吵大闹,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是常有的。他们不懂教育规律,却要求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办学,有一丁点事情就来学校寻师问罪,来学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弄得班主任和家长之间有着不言而喻的矛盾。家长急功近利地望子成龙思想与不切合实际的家庭教育,使得班主任和家长有了一定的距离,这是班主任与家长难以相处的局面;一些家长不切合实际的无稽之谈,成为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应该学会大声说:“不”。
我们可以说“不”
文/刘玉梅
从教十余载,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学生,也见过不同类型的家长。总的说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老师充满信任和期待。当然也不乏难相处的家长,我的做法是“避其锋芒”,委婉地对他说“不”。
前不久,我和几位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一家长领着他旷课三天没有到校的儿子闯进了办公室,直接对他儿子的班主任王老师说(没有称呼):“我儿子的手机又丢了,你当班主任的管不管?”王老师是位四十好几的老教师,性情温和、内敛、不善言辞,王老师一时没有应对,那家长就又说开了:“他和同学打架的事,你怎么能那么处理呢?”让王老师不知先回答哪个问题好。不料,那家长又抛出第三个问题:“我儿子早就想转班,你为啥迟迟不给办理?”顿了一下,他自言自语地说:“班主任对他已经有了成见,在这个班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让他到学校里来,无非是让他多在学校混几年,混大了就好顶我的班……”
王老师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他急忙给家长解释手机的事,解释和同学打架的事,解释转班的事……那家长几次粗暴地打断王老师的话,按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我和我的同事们有些看不下去了,大家都劝王老师不要说了,意思是对这类人,没有解释的必要。王老师是个认真的人,不解释清楚,心里又不踏实,两人就在解释或者争吵中度过了十几分钟,我和同事们劝了好一阵才让王老师管住了嘴巴。
王老师不说了,那位家长得理不让人,自个儿不停地絮叨,重复着前面的问题,整个办公室就他一人在说话,且越说他越得理似的,硬要已经不说话了的王老师说个一、二、三来。
我有些看不下去了,决定和他较量一下。我礼貌地对他说:“你今天到学校来无非是想说你儿子手机的事,你儿子和同学打架的事,你儿子转班的事。王老师已经告诉你了,这些事正在着手处理,但不是一下就能解决,如果还有其他事就告诉王老师。”他表示没有其他事了,“没有其他事了,你就去忙你的,你儿子在学校不会有人把他吃了的。”他说他今天休息,正好有时间在这儿找王老师说事。我一下子火了,但表情仍然温和,不愠不火地对他说:“你今天休假不上班,我们却要上班,我们要备课批改作业。你有时间我们可没有时间陪你,要闲聊请到茶馆去!”
他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显得有些尴尬,看看老师们都埋头工作,又不好发作,在原地转了转,悻悻地走了。
如此家长?
文/刘大玲
下午第二节课后,我布置完学生打扫卫生,班长管理班上纪律,就匆匆赶去开例会。我们正在静听校长传达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突然门口挤进一个小脑袋,对着会议室大声说:“老师,不好了,一个家长重重地打了班长一巴掌,班长在哭。”我和搭班老师急忙起身,向教室奔去。
教室里一片混乱:讲台边一群孩子正在争着找自己的作业本,班长李芸早就哭成了泪人,眼睛红通通的,眼泪鼻涕直往下淌,红通通的脸蛋上分明印着五个手指印痕。看着这可怜、弱小的女孩,我的眼泪就快流出来了,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叫全班同学坐好,问起事情的前因后果,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我终于明白:原来李芸看到教室打扫干净了,就自觉地在讲台上带全班同学读学过的课文。(以前的每天早读之前她都是这样自告奋勇地带读的)可是班上一名男同学自己不读,还扰乱纪律,李芸就拿起教鞭抽了他的手一下,正巧这时有位家长来接他的儿子,看到了这个场面,这个家长正是这名男同学的叔叔,他走上前就给了李芸一巴掌。
我问学生是谁打的,许多学生的小手一齐指向一位若无其事的家长,我抬头看去:这位家长身材魁梧,穿着得体,好像每天都会来接送他儿子。我就走过去对他说:“这位家长,你是不是太冲动了,学生之间的事,我们老师会好好处理的,你这样打孩子可不对。”
“我没打,我只推了她一下,今天她要是打了我的儿子,我就要弄断她的手。不得了了,这么小的孩子竟敢打同学。”
我听了真是难受极了,我怎么会碰上一位这样“高水平”的家长,只好叫来李芸,李芸的手还摸着受伤的小脸,我指着她的脸问道:“这是谁打的?”
“就是他,他用力打的。”李芸坚定地说。
“这位家长还要不要别人来作证。”我直视着他。
“我就打她了。那又怎么样?”那位家长只好承认,同时一脸的无赖相。
“你这样做就错了,她管学生方法不对,在学校老师会对她批评教育,你上去打她,我们还怎样去管理班级。学生之间发生争执,打架吵嘴了,都像你这样,家长一来就乱打一气,那怎么行呢?”我说。
“就是。”数学老师也走过来说,“要是你的孩子也让别人的家长打了,你会怎样想,我们做人要将心比心,你说呢?”
家长还分辨说:“打她一巴掌还是轻的,我没把她的手指头弄断就算发善心了。这孩子无法无天,同学都让她打,我还没找你们老师评理呢?”
这时旁边许多家长也都说他,“一个大男人,怎么下得了手,把一个小女孩打得这么重。”他这才低下了头,不再说什么。
李芸脸上红通通的印痕却还依稀可见,幸好没什么大碍。我轻轻摸摸她的脸问道:“还疼吗?”。然而心里更是担忧明天我如何面对李芸的家长,以后我怎么教育那位“无理”家长的儿子?我还能指望这样的家长与我们共同撑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吗?做老师的面对这样的家长,如何把自己的教育进行到底?我们班学生看到的那一幕家长打学生的阴影又何时才能消除呢?
我感觉被这无赖型的家长搅得心神不宁。
与家长沟通“有容乃融”
文/周如俊
最近两起家长杀害教师的惨案,让人触目惊心:
一是:2005年11月12日。龙湾区灵昆镇中学的校长黄玉生在对该校一名学生上门家访时竟惨遭家长的毒手,当场身亡;
二是:2006年4月1日。因儿子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教育”,家长竟带人到老师邱淑娥家里算账,活活将其打伤致死。
这些家长怎么了?为什么如此丧失理智,把孩子的老师作为仇杀的对象?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为什么不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反而要付出血的代价?
这不排除一些家长的过激行为或走犯罪极端,但是可以肯定这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存在隔阂。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师必须搞好与家长的沟通关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依笔者之见,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要"有容乃融"。
1.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诚”字。教师与学生家长虽然社会角色不同,特别是家长的社会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在教师面前都是学生家长,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态度。此外,并非每个家长都具有教育好自己子女的能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激是在所难免的,如有的自以为很懂教育,用一些道听途说的假消息,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犯了大错误、挨了批评或处理时责备老师管不到位。因此我们教师要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即使对待爱挑剔的家长,教师也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也应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始终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这种诚恳式的宽容和谅解可以化解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这样就多了一份家长的理解,多了一份家长的信任,多了一份家长与教师的友爱。
2.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诉”字。培根曾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人,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人倾吐,你将分掉一半忧愁”。倾诉心声是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宽容和谅解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教师与家长之间因教育学生(子女)难免有一些摩擦、一些矛盾、一些误解,教师不妨以平常心对待家长,主动一点,把你教育学生的想法或做法与家长交流,寻求家长在工作上的帮助。只要双方互相理解、宽容、原谅,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里存在的隔阂或不愉快也就会烟消云散了,彼此的交流友谊也会更加深厚。
3.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赏”字。“赏识如阳光”。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应发挥“赏识”“软化”功能: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让家长产生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同时也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在家长表达他的意见时,教师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4.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织”字。在教育学生思路上,我们教师对待家长要求大都是“保持一致性”,不能容忍教师与家长沟通中的平淡,不能容忍家长观点上的一点点相饽。其实,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谐关系,如同织毛衣,只要我们有一根绵长的毛线、有一份平心静气的心情,并不懈地织着,就会有一份美丽在等待着你,也许不是每件作品都那样成功,都那样令人满意,可是只要你还有这份织的心情,就会有美好的作品。
孤军奋战为哪桩?
文/田兆山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责任感,而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无疑也抱着极大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应该是天生的盟友。但是,“如今家长难相处”却成了教师的普遍感觉,甚至还发生了校长、教师在与家长的冲突中失去生命的悲剧。
好像忽然之间,天生的盟友转战相向,我们尴尬地孤军奋战。
为什么会这样?惶惑中我苦苦思考。
从官面上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毫无疑问是提高了。“科教兴国”的国策让社会意识到“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教师自己也自我感觉颇佳;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是服务”的观念也被提出并深入民心,家长的上帝意识也颇佳。虽然双方是天生的盟友,但无形中牢固的关系出现了裂缝。当事双方对此却毫不在意,谁都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慧珠在握,于是,悲剧发生了。
怎么办?大家一起对这些“没教养”的家长口诛笔伐,或者把他们的孩子打入另册?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结成盟友,而且一定能结成盟友,因为我们有着同一个目的:教育好孩子。
以前我总是纳闷:“为什么忠臣总没有奸臣讨皇帝的欢心?”现在我感觉不少教师就好象那屈死的忠臣一样,总以为“忠言逆耳利于病,良药苦口利于行”,不会学着与不同的家长打交道,直到双方交恶,还悲壮地感觉“虽九死而无悔矣。”
所以,良好的意愿也要巧妙地表达。
俗话说,世界上哪有一样的人。同为家长,通情达理者有之,护犊心切者有之;正面引导者有之,逆向教育者有之;善纳忠言者有之,横蛮粗暴者有之,不胜枚举。所以,教师在和家长相处时,需要学会交往的策略。如果只是抱着“我是为你孩子好”或“我是老师,就要听我的”这样的心态,怎能保证良好的意愿有必然的美好结果呢?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姿态放低些。在与家长交往时,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教师贸然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或者以“救世主”自居,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知道的教师有的在家长面前居高临下,有的将孩子否定得一无是处的同时,还将家长训得帽子都戴不住的教师大有人在。如果此时遇到的恰好是护犊心切或横蛮粗暴的家长,结果可想而知。
2.有话好好说。有的家长之所以难相处,是因为对孩子期望值太大,在失望之余失去了平常心。现在“独苗苗”越来越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以前孩子多,家长还可以安慰自己“满树果子总有一个会红”,现在却是一个失败,全军覆灭。在自怨自艾的同时,对学校和教师未尝不心怀不满。而此时教师却还“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指责他和孩子,怎能不让家长恼怒?个别家长在一怒之下失去理智,便酿成了校园悲剧。在谴责这些暴行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自身,为何不“有话好好说”?
3.以心换心。教师,家长,有着共同的关心对象——孩子。但所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会不同。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和家长以心换心,相互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这样,家长就会明白教师为自己孩子的苦心,教师也会明白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心理隔阂解除了,“天生盟友”的关系必然会更加巩固。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永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两者的默契配合,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合力。但天生的盟友也要相互沟通、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班主任)要学会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感叹“如今家长难相处”之前,我们应该先反躬自问:“孤军奋战为哪桩?”
要注意“三讲”
文/王 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和各式各样的家长打交道,有些人有钱,有些人有权,有些人蛮不讲理,有些人胡纠蛮缠。有位老教师说得很形象,现在的老师,“不仅要和学生斗法,还要和家长斗法”。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家长,我以为,只要你能和他们讲法、讲理、讲情,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交流效果。
讲法。许多家长都有一定的文化,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懂法,所以在和“霸道家长”交流的时候,讲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是公正而严肃的,是不容亵渎的,所以再嚣张的家长,也不会轻易地否定和拒绝法律。讲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明老师的所作所为守法,教师批评学生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它并不违法;二是希望家长守法,教育子女要守法,对待老师更要守法,辱骂甚至殴打老师是违法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讲理。“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常识,教师批评学生是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现,它恰恰体现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所以和家长讲理,就是要告诉他们:一、要让孩子养成“知错就改”的习惯,避免行差踏错,合理的批评是必要的,佛家尚且有“当头棒喝”而求“醍醐灌顶”;二、教师一般情况下,不会故意去敌视或伤害一个学生,无论如何做,教师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三、如果我们工作中有什么不当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做的不好的,你们可以批评,孩子做得不好的,做老师和做家长的也都应该批评。
讲情。绝大多数家长之所以会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手法,是因为觉得老师的做法伤害了他(她)的子女或是觉得让他(她)很没面子,所以“动之以情”也是非常必要的。“动之以情”主要指以下两点:一、老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做父母的体会,年轻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当年寒窗苦读的情况,和家长沟通感情,拉近距离;二、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做老师的心平气和,不愠不恼,即使再盛怒暴躁的家长,也会慢慢被“软化”的。
灵活运用“三讲”,我觉得什么样的家长都可以沟通,都容易沟通,其实老师和家长毕竟有着相同的目标,我认为重点是在交流的时候注意“求同存异”,只要达成一定的共识就好。
为了“那一个”孩子,折服蛮横家长
文/王 超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会怎样做呢?一般来讲,家长都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往往会试图给自己的孩子开脱。有的家长甚至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老师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思考:
看准家长蛮横的出发点,对症下药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注意力往往首先集中于“孩子怎么样”。出于“爱子心切”,家长可能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处理,甚至蛮横地以一种强势对待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能理解家长保护孩子的这种心情,同时要摸清家长的心思,“对症下药”。
班上一位女同学A偷拿了同学的零用钱,我让A同学的家长来校协商解决。A同学的妈妈见到我后,一个劲儿地说自己的孩子多么懂事多么诚实等,坚决否认自己的孩子会偷钱,甚至说:“这事关孩子的名誉,小心我告你!”看到这种情形,我没有直接拿出证据,而是冷静地给A同学的母亲解释了我让她来的原因:首先,尽量不让别人知道这件事,保护孩子;其次,孩子偶尔犯错,要及时从思想上认识到危害,避免以后铸成大错!听我这么说,A同学的母亲思考了一阵子,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她一边说“老师说得对”,一边向我大倒苦水,诉说孩子经常大手大脚花钱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有的家长,也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些家长的蛮横往往体现出自己的心虚。蛮横不能说明她(他)就有理,老师面对这样的家长,从保护孩子入手,从“晓之以理”出发,折服蛮横家长,应当不在话下。
找准蛮横家长的糊涂处,一针见血
有的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是因为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途径、方式认识不清。目前,我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容易娇惯、溺爱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如若出现家长和老师不合作的情况,老师就要给家长解释清楚孩子的成长途径。
同事张老师班上的一位学生,拒绝卫生值日工作。他挑衅说:“我在家里也是什么都不干!”班上许多同学都看着班主任张老师。事后,张老师和这位同学的家长联系。家长来到学校之后,支持孩子不值日的无理要求,说:“我们来学校就是读书的,不是来劳动的!”张老师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与家长一起展望孩子的将来:以后考上了大学,要离开家独自生活了;等到工作,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尤其是人际关系等……家长也陶醉在这样的展望中,这时,张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说到值日工作上,说家长不可能一直照顾孩子,说孩子这样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最后,张老师的态度强硬了起来,说:“不值日是不可能的,哪所学校也不行!”家长似乎认识到了什么……第二天,这位学生向老师和同学认了错,主动要求参加值日了!
这类家长的蛮横,往往体现在因对孩子的娇惯、溺爱而不能看清问题的关键所在上。老师碰到这类蛮横家长,不妨直接或间接地点出问题的实质,让家长去斟酌。相信家长也会明白到底怎样才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蛮横家长。只要我们本着“为了‘那一个’孩子”的观念,总有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老师要注意以适当的态度、方式与不同类型的蛮横家长交流,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面对“难相处的家长”,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希望朋友们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护短”家长众人“帮”
文/武光安
我校是一所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乡镇高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学习好、休息好,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学生必须按时作息,不履行正当请假手续,严禁外出校园。但是,总有个别顽皮学生置校规于不顾,利用午、晚休时间私自外出“逍遥自在”,甚至“惹事生非”。
女生马晓云,家庭条件不错,但精力不用在学习上,喜欢穿着打扮,讲究吃吃喝喝,最近又与几位男生关系不一般。班主任李老师是位工作负责的女教师,对马晓云真是操碎了心。一天午休时间,马晓云约了两名男生偷偷翻墙出了校园,李老师发现此事后,连中午饭也没来得及吃,守在学校门口警卫室里等候三个学生归来,按照常理,学生很可能趁附近的通校生返校时“蒙混过关”。
一个多小时后,马晓云三人满面红光从校外进来(原来他们三人到饭馆喝酒去了),李老师连忙将他们三人留在校门外,欲了解详情。两位男生乖乖地停了下来,而马晓云却毫无礼貌地硬往校园里“闯”,李老师很生气,无奈之下,用身体挡住校门(平日,学校只开大门旁边的小侧门),将马晓云挡了回去。马晓云退了出去,趁李老师询问两位男生的间隙,哭着用手机给家长打电话说:“老师打她……。”下午,马晓云的父母开着小轿车来到了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吵嚷着要让李老师陪孩子去医院检查伤情——孩子说,胸部很难受。天啊!多亏李老师是女性,否则,真说不清、道不明了。
看到学生家长如此“蛮横”“护短”,李老师便将事情经过报告了学校,同事们纷纷为李老师鸣不平。大家商定,让李老师暂时回避,让了解内情的学校警卫室工作同志和了解马晓云平日表现的学校政教处工作人员及任课老师8人,从不同角度和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大家一致做证道:“李老师根本没打学生,并向家长郑重声明学生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比如,学习松懈、纪律涣散、早恋、撒谎等,宠爱孩子就是害孩子!再说,李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午饭还没吃呢?应该感激李老师才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家长脸上红一阵、紫一阵,不得不表示放弃一切无理要求,灰溜溜地“逃走”了。学生马晓云自知做错了事,也向学校、老师承认了错误。
此事说明,“护短”家长并不可怕。只要老师站得直、做得正,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帮助”“教育”家长,效果还是好的。老师们不妨一试!
请把老师真当家长
文/邵明法 李 梅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
这位家长对我说:“我和小成他妈长年在外跑生意,没顾得上管孩子。听说邵老师是一位优秀班主任,孩子交给你,我放心!以后还请您多多费心!”我笑了笑说:“管好学生是我的责任,请家长放心,我会努力的。”临走的时候,他一把抓过孩子的手,放在我手上,对李小成说:“小成,我和你妈不在家,老师就是你的父母,一切都要听老师的话。”又动情地对我说:“老师,孩子交给您了,如果不听话,任打任骂由你……”他的一席话,竟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我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只说:“请家长放心……”
由于这位家长的特别嘱托,以后的日子里我对李小成也就真如家长般格外用心。我的直觉果然没有错,这真是一个难管的孩子。学习基础差得没法说,还好动好斗,动不动就对班里的同学大打出手,几乎每一天都有与他有关的“案件”发生。我耐着性子,苦口婆心,一遍遍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
一次,在吃午饭的时候我检查宿舍,发现李小成在宿舍内抽烟,面前还放着一瓶啤酒,正在招呼几个同学陪他喝酒。好大胆!竟敢在宿舍内公开抽烟、喝酒!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不良嗜好!竟敢拉拢其他同学下水!我怒不可遏,闯进宿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厉声问:“你都干了些什么?”他一脸的无所谓,“没干什么呀?吃饭呗!”他的神态更加激怒了我,我一记耳光打在他的脸上,“孩子啊孩子,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堕落啊!”他捂着脸说:“你,你竟敢打我……这关你什么事?”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当天下午李小成的爸爸就怒气冲冲地来到办公室,和我第一次见到的他判若两人。他一见到我,劈脸就问:“你为什么打我儿子?”我想,李小成一定是对他的爸爸隐瞒了真相。我忙解释:“小成同学身上还有很多不良习气……”“他如果非常完美,还用你来教育吗?”不待我说完,他就打断了我的话。“他竟在宿舍内抽烟、喝酒……”“难道你不抽烟、不喝酒吗?”“我没有真的打他,我只是当他是个孩子……”“他真是你的孩子吗?以前我只是随口说说!”面对这样的家长,我竟无话可说。
李小成的爸爸愤怒地说:“我的儿子别人能随便打吗?他要是你的孩子你也打吗?我要上告教育局……”
我的孩子我何曾没有打过?我有一个女儿,当她无理取闹、任性至极时,我打过;当她是非不辨,走入迷途而不知回返时,我打过;当她一意孤行,所有的劝说都无济于事时,我打过……每次打她,我都打得实实在在,从来都没有想过我有没有资格打她!
现在,我突然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她的家长。而李小成的爸爸之所以暴怒,是因为我不是李小成的家长。在他眼里,我是个“外人”。
我真想对所有的家长说,你如果相信老师,想让老师如家长般对待你的孩子,那你就真把老师当成孩子的家长吧!千万不要只是随口说说!
“我是农民,我怕谁”
文/任雪峰
近日,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家长。此事还得从一个学生请假说起。
上周,学生小妞由于生病,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这个星期来到学校以后,发现自己的小凳子被其他同学给弄坏了,不能再坐了。老师发现情况后,把讲台上老师的凳子给了小妞,让她先坐下。可没想到的是,小妞中午就请假回家哭着告诉了她妈妈。
小妞的妈妈下午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就像没头的苍蝇,在学校里到处乱闯乱撞,终找到了班主任米老师,发疯似的,发生了以下的场景:
“你就是我孩子小妞的班主任?”
“是。”
“你怎么教的书?我孩子的凳子弄坏了你也不管?你是干啥的?”
米老师没弄清怎么回事,还没来得及解释,接着这位家长又连珠炮式地嚷到:“你一个老师,不给好好看凳子,也不知一天干啥?”
“我也不是给你看凳子的!”老师辩解,家长这时就嫌老师态度不好了。
“啥老师?一天还在学校教书育人呢,连个农民都不如?”家长接着说。
“老师怎么了?老师就应该让你们家长来找茬?”
“怎么的,我是农民,我就这样!你想怎么着?坏了凳子你就得赔,赔我孩子的凳子,不然的话你就别想走开!”家长拉住了米老师的衣服。
……
在教室外边嚷嚷了那么长时间,汇聚了—群孩子们围观,我怕影响不好,就让一位老师把这位家长叫到了校长室。一进门,他就开始大声嚷嚷开了,“什么学生请假你们老师不往家里送啦;什么你们学校就懂得收钱啦;什么你们收了我们的钱不赔我们小凳子啦……”一阵大吼之后,我开始对她所说的事情一一作答。我反问了关于那些他无中生有的问题后,他却为自己辩解到:“反正我是农民,我没有文化……”。
“农民就可以信口开河,来学校想说啥说啥?没有一点原则立场?”我据理力争,对她说的一些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一一驳斥。
当然上面举到的这只是个个例,但也折射出农村家长难以相处的这种现象。现在尤其是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以自己是农民,自身素质低为理由,到学校大吵大闹,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是常有的。他们不懂教育规律,却要求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办学,有一丁点事情就来学校寻师问罪,来学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弄得班主任和家长之间有着不言而喻的矛盾。家长急功近利地望子成龙思想与不切合实际的家庭教育,使得班主任和家长有了一定的距离,这是班主任与家长难以相处的局面;一些家长不切合实际的无稽之谈,成为了班主任与家长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应该学会大声说:“不”。
我们可以说“不”
文/刘玉梅
从教十余载,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学生,也见过不同类型的家长。总的说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老师充满信任和期待。当然也不乏难相处的家长,我的做法是“避其锋芒”,委婉地对他说“不”。
前不久,我和几位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一家长领着他旷课三天没有到校的儿子闯进了办公室,直接对他儿子的班主任王老师说(没有称呼):“我儿子的手机又丢了,你当班主任的管不管?”王老师是位四十好几的老教师,性情温和、内敛、不善言辞,王老师一时没有应对,那家长就又说开了:“他和同学打架的事,你怎么能那么处理呢?”让王老师不知先回答哪个问题好。不料,那家长又抛出第三个问题:“我儿子早就想转班,你为啥迟迟不给办理?”顿了一下,他自言自语地说:“班主任对他已经有了成见,在这个班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让他到学校里来,无非是让他多在学校混几年,混大了就好顶我的班……”
王老师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他急忙给家长解释手机的事,解释和同学打架的事,解释转班的事……那家长几次粗暴地打断王老师的话,按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我和我的同事们有些看不下去了,大家都劝王老师不要说了,意思是对这类人,没有解释的必要。王老师是个认真的人,不解释清楚,心里又不踏实,两人就在解释或者争吵中度过了十几分钟,我和同事们劝了好一阵才让王老师管住了嘴巴。
王老师不说了,那位家长得理不让人,自个儿不停地絮叨,重复着前面的问题,整个办公室就他一人在说话,且越说他越得理似的,硬要已经不说话了的王老师说个一、二、三来。
我有些看不下去了,决定和他较量一下。我礼貌地对他说:“你今天到学校来无非是想说你儿子手机的事,你儿子和同学打架的事,你儿子转班的事。王老师已经告诉你了,这些事正在着手处理,但不是一下就能解决,如果还有其他事就告诉王老师。”他表示没有其他事了,“没有其他事了,你就去忙你的,你儿子在学校不会有人把他吃了的。”他说他今天休息,正好有时间在这儿找王老师说事。我一下子火了,但表情仍然温和,不愠不火地对他说:“你今天休假不上班,我们却要上班,我们要备课批改作业。你有时间我们可没有时间陪你,要闲聊请到茶馆去!”
他显然没有思想准备,显得有些尴尬,看看老师们都埋头工作,又不好发作,在原地转了转,悻悻地走了。
如此家长?
文/刘大玲
下午第二节课后,我布置完学生打扫卫生,班长管理班上纪律,就匆匆赶去开例会。我们正在静听校长传达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突然门口挤进一个小脑袋,对着会议室大声说:“老师,不好了,一个家长重重地打了班长一巴掌,班长在哭。”我和搭班老师急忙起身,向教室奔去。
教室里一片混乱:讲台边一群孩子正在争着找自己的作业本,班长李芸早就哭成了泪人,眼睛红通通的,眼泪鼻涕直往下淌,红通通的脸蛋上分明印着五个手指印痕。看着这可怜、弱小的女孩,我的眼泪就快流出来了,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叫全班同学坐好,问起事情的前因后果,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我终于明白:原来李芸看到教室打扫干净了,就自觉地在讲台上带全班同学读学过的课文。(以前的每天早读之前她都是这样自告奋勇地带读的)可是班上一名男同学自己不读,还扰乱纪律,李芸就拿起教鞭抽了他的手一下,正巧这时有位家长来接他的儿子,看到了这个场面,这个家长正是这名男同学的叔叔,他走上前就给了李芸一巴掌。
我问学生是谁打的,许多学生的小手一齐指向一位若无其事的家长,我抬头看去:这位家长身材魁梧,穿着得体,好像每天都会来接送他儿子。我就走过去对他说:“这位家长,你是不是太冲动了,学生之间的事,我们老师会好好处理的,你这样打孩子可不对。”
“我没打,我只推了她一下,今天她要是打了我的儿子,我就要弄断她的手。不得了了,这么小的孩子竟敢打同学。”
我听了真是难受极了,我怎么会碰上一位这样“高水平”的家长,只好叫来李芸,李芸的手还摸着受伤的小脸,我指着她的脸问道:“这是谁打的?”
“就是他,他用力打的。”李芸坚定地说。
“这位家长还要不要别人来作证。”我直视着他。
“我就打她了。那又怎么样?”那位家长只好承认,同时一脸的无赖相。
“你这样做就错了,她管学生方法不对,在学校老师会对她批评教育,你上去打她,我们还怎样去管理班级。学生之间发生争执,打架吵嘴了,都像你这样,家长一来就乱打一气,那怎么行呢?”我说。
“就是。”数学老师也走过来说,“要是你的孩子也让别人的家长打了,你会怎样想,我们做人要将心比心,你说呢?”
家长还分辨说:“打她一巴掌还是轻的,我没把她的手指头弄断就算发善心了。这孩子无法无天,同学都让她打,我还没找你们老师评理呢?”
这时旁边许多家长也都说他,“一个大男人,怎么下得了手,把一个小女孩打得这么重。”他这才低下了头,不再说什么。
李芸脸上红通通的印痕却还依稀可见,幸好没什么大碍。我轻轻摸摸她的脸问道:“还疼吗?”。然而心里更是担忧明天我如何面对李芸的家长,以后我怎么教育那位“无理”家长的儿子?我还能指望这样的家长与我们共同撑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吗?做老师的面对这样的家长,如何把自己的教育进行到底?我们班学生看到的那一幕家长打学生的阴影又何时才能消除呢?
我感觉被这无赖型的家长搅得心神不宁。
与家长沟通“有容乃融”
文/周如俊
最近两起家长杀害教师的惨案,让人触目惊心:
一是:2005年11月12日。龙湾区灵昆镇中学的校长黄玉生在对该校一名学生上门家访时竟惨遭家长的毒手,当场身亡;
二是:2006年4月1日。因儿子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教育”,家长竟带人到老师邱淑娥家里算账,活活将其打伤致死。
这些家长怎么了?为什么如此丧失理智,把孩子的老师作为仇杀的对象?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为什么不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反而要付出血的代价?
这不排除一些家长的过激行为或走犯罪极端,但是可以肯定这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存在隔阂。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师必须搞好与家长的沟通关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依笔者之见,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与交流,要"有容乃融"。
1.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诚”字。教师与学生家长虽然社会角色不同,特别是家长的社会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在教师面前都是学生家长,任何一方都不能采取凌驾于对方之上的态度。此外,并非每个家长都具有教育好自己子女的能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激是在所难免的,如有的自以为很懂教育,用一些道听途说的假消息,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犯了大错误、挨了批评或处理时责备老师管不到位。因此我们教师要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即使对待爱挑剔的家长,教师也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也应主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良好表现,始终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来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来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这种诚恳式的宽容和谅解可以化解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这样就多了一份家长的理解,多了一份家长的信任,多了一份家长与教师的友爱。
2.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诉”字。培根曾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人,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人倾吐,你将分掉一半忧愁”。倾诉心声是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宽容和谅解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教师与家长之间因教育学生(子女)难免有一些摩擦、一些矛盾、一些误解,教师不妨以平常心对待家长,主动一点,把你教育学生的想法或做法与家长交流,寻求家长在工作上的帮助。只要双方互相理解、宽容、原谅,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里存在的隔阂或不愉快也就会烟消云散了,彼此的交流友谊也会更加深厚。
3.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赏”字。“赏识如阳光”。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应发挥“赏识”“软化”功能: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让家长产生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同时也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在家长表达他的意见时,教师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教师面前,也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4.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容,归于一个“织”字。在教育学生思路上,我们教师对待家长要求大都是“保持一致性”,不能容忍教师与家长沟通中的平淡,不能容忍家长观点上的一点点相饽。其实,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谐关系,如同织毛衣,只要我们有一根绵长的毛线、有一份平心静气的心情,并不懈地织着,就会有一份美丽在等待着你,也许不是每件作品都那样成功,都那样令人满意,可是只要你还有这份织的心情,就会有美好的作品。
孤军奋战为哪桩?
文/田兆山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责任感,而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无疑也抱着极大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应该是天生的盟友。但是,“如今家长难相处”却成了教师的普遍感觉,甚至还发生了校长、教师在与家长的冲突中失去生命的悲剧。
好像忽然之间,天生的盟友转战相向,我们尴尬地孤军奋战。
为什么会这样?惶惑中我苦苦思考。
从官面上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毫无疑问是提高了。“科教兴国”的国策让社会意识到“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教师自己也自我感觉颇佳;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是服务”的观念也被提出并深入民心,家长的上帝意识也颇佳。虽然双方是天生的盟友,但无形中牢固的关系出现了裂缝。当事双方对此却毫不在意,谁都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慧珠在握,于是,悲剧发生了。
怎么办?大家一起对这些“没教养”的家长口诛笔伐,或者把他们的孩子打入另册?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结成盟友,而且一定能结成盟友,因为我们有着同一个目的:教育好孩子。
以前我总是纳闷:“为什么忠臣总没有奸臣讨皇帝的欢心?”现在我感觉不少教师就好象那屈死的忠臣一样,总以为“忠言逆耳利于病,良药苦口利于行”,不会学着与不同的家长打交道,直到双方交恶,还悲壮地感觉“虽九死而无悔矣。”
所以,良好的意愿也要巧妙地表达。
俗话说,世界上哪有一样的人。同为家长,通情达理者有之,护犊心切者有之;正面引导者有之,逆向教育者有之;善纳忠言者有之,横蛮粗暴者有之,不胜枚举。所以,教师在和家长相处时,需要学会交往的策略。如果只是抱着“我是为你孩子好”或“我是老师,就要听我的”这样的心态,怎能保证良好的意愿有必然的美好结果呢?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姿态放低些。在与家长交往时,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教师贸然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或者以“救世主”自居,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知道的教师有的在家长面前居高临下,有的将孩子否定得一无是处的同时,还将家长训得帽子都戴不住的教师大有人在。如果此时遇到的恰好是护犊心切或横蛮粗暴的家长,结果可想而知。
2.有话好好说。有的家长之所以难相处,是因为对孩子期望值太大,在失望之余失去了平常心。现在“独苗苗”越来越多,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以前孩子多,家长还可以安慰自己“满树果子总有一个会红”,现在却是一个失败,全军覆灭。在自怨自艾的同时,对学校和教师未尝不心怀不满。而此时教师却还“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指责他和孩子,怎能不让家长恼怒?个别家长在一怒之下失去理智,便酿成了校园悲剧。在谴责这些暴行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自身,为何不“有话好好说”?
3.以心换心。教师,家长,有着共同的关心对象——孩子。但所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会不同。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和家长以心换心,相互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这样,家长就会明白教师为自己孩子的苦心,教师也会明白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心理隔阂解除了,“天生盟友”的关系必然会更加巩固。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永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两者的默契配合,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合力。但天生的盟友也要相互沟通、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班主任)要学会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感叹“如今家长难相处”之前,我们应该先反躬自问:“孤军奋战为哪桩?”
要注意“三讲”
文/王 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和各式各样的家长打交道,有些人有钱,有些人有权,有些人蛮不讲理,有些人胡纠蛮缠。有位老教师说得很形象,现在的老师,“不仅要和学生斗法,还要和家长斗法”。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家长,我以为,只要你能和他们讲法、讲理、讲情,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交流效果。
讲法。许多家长都有一定的文化,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懂法,所以在和“霸道家长”交流的时候,讲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是公正而严肃的,是不容亵渎的,所以再嚣张的家长,也不会轻易地否定和拒绝法律。讲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明老师的所作所为守法,教师批评学生只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它并不违法;二是希望家长守法,教育子女要守法,对待老师更要守法,辱骂甚至殴打老师是违法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讲理。“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常识,教师批评学生是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体现,它恰恰体现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所以和家长讲理,就是要告诉他们:一、要让孩子养成“知错就改”的习惯,避免行差踏错,合理的批评是必要的,佛家尚且有“当头棒喝”而求“醍醐灌顶”;二、教师一般情况下,不会故意去敌视或伤害一个学生,无论如何做,教师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三、如果我们工作中有什么不当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做的不好的,你们可以批评,孩子做得不好的,做老师和做家长的也都应该批评。
讲情。绝大多数家长之所以会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手法,是因为觉得老师的做法伤害了他(她)的子女或是觉得让他(她)很没面子,所以“动之以情”也是非常必要的。“动之以情”主要指以下两点:一、老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做父母的体会,年轻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当年寒窗苦读的情况,和家长沟通感情,拉近距离;二、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做老师的心平气和,不愠不恼,即使再盛怒暴躁的家长,也会慢慢被“软化”的。
灵活运用“三讲”,我觉得什么样的家长都可以沟通,都容易沟通,其实老师和家长毕竟有着相同的目标,我认为重点是在交流的时候注意“求同存异”,只要达成一定的共识就好。
为了“那一个”孩子,折服蛮横家长
文/王 超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会怎样做呢?一般来讲,家长都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往往会试图给自己的孩子开脱。有的家长甚至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老师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思考:
看准家长蛮横的出发点,对症下药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注意力往往首先集中于“孩子怎么样”。出于“爱子心切”,家长可能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处理,甚至蛮横地以一种强势对待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能理解家长保护孩子的这种心情,同时要摸清家长的心思,“对症下药”。
班上一位女同学A偷拿了同学的零用钱,我让A同学的家长来校协商解决。A同学的妈妈见到我后,一个劲儿地说自己的孩子多么懂事多么诚实等,坚决否认自己的孩子会偷钱,甚至说:“这事关孩子的名誉,小心我告你!”看到这种情形,我没有直接拿出证据,而是冷静地给A同学的母亲解释了我让她来的原因:首先,尽量不让别人知道这件事,保护孩子;其次,孩子偶尔犯错,要及时从思想上认识到危害,避免以后铸成大错!听我这么说,A同学的母亲思考了一阵子,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她一边说“老师说得对”,一边向我大倒苦水,诉说孩子经常大手大脚花钱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有的家长,也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些家长的蛮横往往体现出自己的心虚。蛮横不能说明她(他)就有理,老师面对这样的家长,从保护孩子入手,从“晓之以理”出发,折服蛮横家长,应当不在话下。
找准蛮横家长的糊涂处,一针见血
有的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是因为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途径、方式认识不清。目前,我国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容易娇惯、溺爱孩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如若出现家长和老师不合作的情况,老师就要给家长解释清楚孩子的成长途径。
同事张老师班上的一位学生,拒绝卫生值日工作。他挑衅说:“我在家里也是什么都不干!”班上许多同学都看着班主任张老师。事后,张老师和这位同学的家长联系。家长来到学校之后,支持孩子不值日的无理要求,说:“我们来学校就是读书的,不是来劳动的!”张老师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与家长一起展望孩子的将来:以后考上了大学,要离开家独自生活了;等到工作,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尤其是人际关系等……家长也陶醉在这样的展望中,这时,张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说到值日工作上,说家长不可能一直照顾孩子,说孩子这样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最后,张老师的态度强硬了起来,说:“不值日是不可能的,哪所学校也不行!”家长似乎认识到了什么……第二天,这位学生向老师和同学认了错,主动要求参加值日了!
这类家长的蛮横,往往体现在因对孩子的娇惯、溺爱而不能看清问题的关键所在上。老师碰到这类蛮横家长,不妨直接或间接地点出问题的实质,让家长去斟酌。相信家长也会明白到底怎样才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蛮横家长。只要我们本着“为了‘那一个’孩子”的观念,总有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老师要注意以适当的态度、方式与不同类型的蛮横家长交流,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