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朗读又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往往表现欲望非常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我大膽的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示范朗读,让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样子,杨柳随风摆动,像美丽的仙女。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还有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小蜜蜂在自由自在的采蜜,小草也给大地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绿色。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漂亮的景色所吸引。顿时就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巧妙利用多媒体这一平台,出示了八达岭岭长城美丽的画面,再现了长城逼真的景象,让同学们感到长城就在自己眼前。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了,对长城的雄伟壮观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和了解,学生仿佛亲自来到了长城,如痴如醉,深深的领悟到作者对长城的深厚情感——从而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学生的这一情感被激发出来,随之兴趣油然而生。
  二、范读引入意境。教师的范读是最直接和最有感染力的,只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体会后的精读,才可算是最有价值的朗读。很多课文中简单的地方可以以读代讲,重点的地方可以读中感悟,这样才能充分的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配上音乐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才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最好教师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听出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例如我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重点抓住朗读这篇课文的技巧,读出燕子的灵巧、轻快的特点,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燕子的特点。结果事半功倍,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燕子的轻快、灵活以及可爱的样子,此时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油然而生了。 只有精心的范读,学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
  3.评价促读
  朗读本身有它的技巧,掌握朗读技巧了朗读能力也就提高了。因此在教學中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评价和激励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哪儿读得好,好在哪里。哪儿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读。在加上教师巧妙惊赞的话语让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学课文《争吵》时,我要求学生要读出安利柯嫉妒克莱谛的心理的语气。当学生读完时,我问同学们他读的怎么样,有的说读的好,我问哪读的好,学生说:“他读出了安利柯嫉妒克莱谛的心理的那种语气。”教师说:“你能读的比他更好吗”?有的同学说他读的不好,不好在哪里,学生说:“他没有读出安利柯嫉妒克莱谛的心理的那种语气”。教师及时追问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最好通过大家的交流和朗读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又如在教学《一张美丽的红枫叶》一课时,我重点抓住第七自然段中的“轻轻地说”“轻轻放”,这几个主要词语进行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小青蛙对小蜥蜴的关心和照顾。从而感受到动物之间也有情感,从中受到教育。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情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语文学起来自然会顺利许多。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充分利用生活这块活教材,让孩子走进生活,积累习作素材,积累语言,并从课文中习得方法,巧妙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关键词 习作教学;观察;积累;写法  生活环境能为孩子提供许多素材,特别是农村特有的生活环境为孩子提供了特有习作素材,然而在孩子的习作中很难看到农村孩子的童言、童真、童趣,看到的只是小大人、流水账等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习作,这样的现
摘要: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一切都源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活动中作好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特点  1、积累性学习  不同于其他科目,语文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进行长期的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會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
摘要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才能形成正真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方法很重要。阅读方法可分为:框架阅读法;逆向阅读法;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关键词 阅读 方法 语文 教学 比较  素质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从此角度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
阅读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阅读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活动、学习阅读方法的过程。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面对的教学对象是高年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相对而言还算自如,而这次我打破常规尝试着去面对天真活泼的低年级学生进行了阅读教学,其间的差異感尤为显著。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爱上阅读,我绞尽脑汁,不断尝试各种方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学术英语写作研究从语言技能的维度扩展到语言社团社会化、语言与学科内容相整合的新维度,写作学习者的读写实践与社会文化语境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学术读写素养范式着手,探究了英语学术写作的社会文化功能及英语写作能力的多维培养,旨在為我国高校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学术读写素养 英语写作 社会文化功能  本文由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生英语写作多元反馈课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千万别忽视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因为。因为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是紧密相联,相互@进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提高认识,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容动因,是决定学生成效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激发学生感情朗读动机,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情朗读意义。否则,就很难让学生投入。比如:我刚开始
摘要: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作文的关键是做人, 二者怎样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新体系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厌作文、怕作文的心理。作文缺乏新鲜活泼的个性,假大空,作文水平总是原地踏步,少有长进。要想使作文充满活力,立意高远,只有更新观念,大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作文与做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