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由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景,营造一种直观的、感性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适合于学习课文内容、主题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生动情景,使学生入景会意、触景生情,在一种生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氛围里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一个好的情景创设能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激发人们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它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它还能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在创设教学情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它们都能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渭城曲》这首古诗又名《阳关三叠》,如用常规办法,则是教师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对诗歌逐字逐句地详加分析,最后再由学生反复背诵。这样就会把这首诗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音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它宠爱有加。不少学生从小就开始学声乐、练乐器,音乐对他们有其特殊的吸引力。我在讲这首古诗的时候,先让学生回忆历史课上所学到的有关唐朝疆域、抵御外族侵略的有关知识。了解守边将士的艰辛,理解诗人和友人告别时的忧伤之情。然后根据注解扫除文字障碍,在学生对全诗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播放古曲《阳关三叠》,并让学生分别欣赏琵琶、二胡演奏的这首乐曲。边听音乐,边看电视上苍凉的边地风光画面。随着乐曲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的情绪也如潮涨潮落,时而陶醉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境界中,时而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叹惋。人与诗融为一体。在这情景交融的氛围中,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轻轻地吟诵着诗句。这时学生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了,思绪在诗歌的意境中飞扬。教师再适时地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以点拨,完成对诗歌的教学。这样讲古诗,学生爱学,教学效果也比传统教学好。
二、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深情赞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课文。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对“松骨峰战斗”、“抢救朝鲜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典型事例的描述,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饱含深情地赞美他们是“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祖国之花”。对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理性地去分析、提炼文章的主题,就会形同说教,缺乏感召力,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了解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带背景画面的《志愿军军歌》、电影《英雄儿女》插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学生在这或雄壮豪迈或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更好地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了祖国和人民愿献出一切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画面,英雄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形象,随着音乐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成为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不少学生在周记中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创设情景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契合,能引导思路,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喜悦,催其奋进,增其信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把音乐这一感染力很强的艺术形式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学习,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既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邱志兰,四川省泸州市第七中学)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激发人们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它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它还能渲染情景,创造气氛,在创设教学情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它们都能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是创设语文教学情景,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渭城曲》这首古诗又名《阳关三叠》,如用常规办法,则是教师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对诗歌逐字逐句地详加分析,最后再由学生反复背诵。这样就会把这首诗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音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它宠爱有加。不少学生从小就开始学声乐、练乐器,音乐对他们有其特殊的吸引力。我在讲这首古诗的时候,先让学生回忆历史课上所学到的有关唐朝疆域、抵御外族侵略的有关知识。了解守边将士的艰辛,理解诗人和友人告别时的忧伤之情。然后根据注解扫除文字障碍,在学生对全诗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播放古曲《阳关三叠》,并让学生分别欣赏琵琶、二胡演奏的这首乐曲。边听音乐,边看电视上苍凉的边地风光画面。随着乐曲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的情绪也如潮涨潮落,时而陶醉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境界中,时而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叹惋。人与诗融为一体。在这情景交融的氛围中,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轻轻地吟诵着诗句。这时学生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了,思绪在诗歌的意境中飞扬。教师再适时地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以点拨,完成对诗歌的教学。这样讲古诗,学生爱学,教学效果也比传统教学好。
二、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深情赞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课文。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对“松骨峰战斗”、“抢救朝鲜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典型事例的描述,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饱含深情地赞美他们是“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祖国之花”。对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理性地去分析、提炼文章的主题,就会形同说教,缺乏感召力,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了解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带背景画面的《志愿军军歌》、电影《英雄儿女》插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学生在这或雄壮豪迈或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更好地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了祖国和人民愿献出一切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画面,英雄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形象,随着音乐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成为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不少学生在周记中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创设情景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契合,能引导思路,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喜悦,催其奋进,增其信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把音乐这一感染力很强的艺术形式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学习,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既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邱志兰,四川省泸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