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与目的
新闻两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新闻的阅读与写作,一直没有列为中考的重点,如果跟着中考的这根指挥棒走,很多人自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淡化着这部分教学。可是今天的我们置身在一个规模空前的“信息时代”,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自身也在不停地制造和传播着信息。新闻是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我们频繁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它们帮助人们真实、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如此说来,掌握新闻的阅读与写作方法,也应该是我们当下中学生与时俱进必备的一项技能。
本着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也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部分内容,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安排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本部分内容,预计安排3—4课时。
第一课时,先以课本为纲,与文本对话,以新闻两则中的第一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大江》为载体,学习相关的新闻知识。
第二课时,由学生找新闻,可以是课文中的第二则,也可以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上的新闻,分析交流,进一步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学会高效阅读新闻。本课后的作业是试写新闻。要求:一周时间,学生在日记本上试写新闻,可随时找老师面批面改。
第三课时,在准备一周的基础上,学生口头交流,评析自己写的新闻(生生互评,老师评点)。
第四课时或课下,根据互评和老师的评点,修改自己所写新闻,上交,再经老师把关,最后发表在校园网上并结集成册。
三.教学方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激情,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激情。
2.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课本第一则新闻,对所找新闻,所写新闻,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阅读分析或写完新闻,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新闻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还没能掌握新闻写法的同学,则面对面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其阅读分析与写作水平。
四.学生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分析与写作任务,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新闻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学以致用法。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试析、试写新闻。
3.学生评改法。个人试析、试写新闻后,分小组互改,进一步进行阅读与写作体会交流,以提高他们赏析文章的能力。
4.集体评改交流法。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五.教学效果
第一课时后,学生对新闻有了一种朦胧、新鲜的感觉。第二课时,自找新闻分析交流,就发现了问题:不少同学对新闻的五部分结构,记叙的六要素,新闻的基本特点,没能理解,一部分同学甚至对新闻文体根本没形成一定的概念。第三课时,自写新闻交流环节,暴露出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一些同学连新闻题目都没有,更谈不上拟出对新闻内容高度概括要求的标题来,尤其是对新闻导语的内容和作用把握较差,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理解不够。但随着学生之间互评,教师指点,学生明显有了一定的信心,不仅做出了较好的阅读分析,一些同学还写出了像模像样的新闻稿。
六.附学生新闻稿习作三篇:
修改稿一:
“非常完美”小组值日状况堪忧
(初二(4)班姜凯涵9月24日报道)
一周来,“非常完美”小组的卫生情况不很理想,劳动委员几次被值周生请出,责令整改。
该组值日以来,不能按要求提前完成任务,甚至还有影响早自习正常进行的情形发生。此种堪忧状况,一方面是工作量调配不均,清扫室内卫生的只有一人,而负责楼道卫生的却有四人;另一方面,该组成员,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是为大家服务的意识淡薄,来得晚,且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效率不高。希望“非常完美”小组在下一次的值日中,能汲取本周的工作教训,重新调配人员,合理分工,解决本组值日的低效问题,真正完美起来。
修改稿二:
品名著 读《水浒》
(初二(4)班通讯员刘紫川报道)
10月12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我班举行了一次《水浒传》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发言踊跃,效果甚佳。
望着展示在电脑屏幕上,一张张梁山好汉的生动图片,听着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述着那些豪侠轶事,品评着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教室里一只只高举的手臂,同学们一次次激动地争论,冲击着我们的视力,考验着着我们的听觉,锤炼着我们的表达。
《水浒传》中一段段古老的文字,转化成一个个耳熟能详、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故事,深深印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一本古代文学经典,在读书交流中,幻化成一幅优美动人、色彩缤纷的叙事长卷,铺陈在同学们眼前。茫茫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宋末那次惊天动地、慷慨淋漓、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深切感受着那侠肝义胆,豪气干云。只可惜课堂时间有限,真恨不得再一头扎进这部巨著,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议论纷纷。看来,此次读书交流活动让我们对水浒更加熟悉,对读书心生渴望,这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想来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新闻稿三:
甲流疫情形势严峻 学校筑起三道防线
(初二(4)班安全员9月25日报道)
鉴于北方四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疾病疫情在学校有暴发和传播之势,我校领导为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紧急行动筑起了防控甲流的三道防线。
家庭内第一道防线:学校制作了晨、午检表,师生在家如实测量填写,如果孩子在家测量时确有发热迹象,家长务必向班主任请假,说明情况并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师生一律凭表入校,凡没有认真填写表格内容,学生表格没有家长签字的不得入校。
校门口第二道防线:校门口有专人审验晨、午检表、询问师生情况,确认无发烧及其它情况的方可进入校门。学校专门添置体温速测仪、一定数量的体温计,由值班领导和各处室人员轮流为师生实时测量体温。
教室外第三道防线:进教室前,学生必须将晨、午检表上交本班卫生安全员登记,统计缺勤情况,班主任负责与家长联系,确认缺勤原因,再由安全员或班主任将晨、午检表上交政教处,并汇报相关情况,由政教人员进行复核、复查。
为了确保三道防线万无一失,学校在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的同时又落实了一系列措施:学校严格规定到校时间,全体师生必须在时间范围内出入校园,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确需进入的,在校门外测体温正常、出示并登记有效证件后才可进入;学校对有发烧症状、缺勤学生每天进行跟踪,了解掌握诊治、外出情况,感冒发烧的患病学生返校复课,要出示医疗机构出具的康复证明;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各类传染病预防的卫生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充足睡眠、勤于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室内经常保持通风清洁。
在日趋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一个月来,我校无一人感染,全校稳定,三道防线筑起了铜墙铁壁。
夏琦,语文教师,现居河北任丘。本文编校:石在中
新闻两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新闻的阅读与写作,一直没有列为中考的重点,如果跟着中考的这根指挥棒走,很多人自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淡化着这部分教学。可是今天的我们置身在一个规模空前的“信息时代”,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自身也在不停地制造和传播着信息。新闻是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我们频繁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它们帮助人们真实、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如此说来,掌握新闻的阅读与写作方法,也应该是我们当下中学生与时俱进必备的一项技能。
本着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也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部分内容,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安排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本部分内容,预计安排3—4课时。
第一课时,先以课本为纲,与文本对话,以新闻两则中的第一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大江》为载体,学习相关的新闻知识。
第二课时,由学生找新闻,可以是课文中的第二则,也可以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上的新闻,分析交流,进一步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学会高效阅读新闻。本课后的作业是试写新闻。要求:一周时间,学生在日记本上试写新闻,可随时找老师面批面改。
第三课时,在准备一周的基础上,学生口头交流,评析自己写的新闻(生生互评,老师评点)。
第四课时或课下,根据互评和老师的评点,修改自己所写新闻,上交,再经老师把关,最后发表在校园网上并结集成册。
三.教学方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激情,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激情。
2.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课本第一则新闻,对所找新闻,所写新闻,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阅读分析或写完新闻,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新闻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还没能掌握新闻写法的同学,则面对面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其阅读分析与写作水平。
四.学生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分析与写作任务,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新闻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学以致用法。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试析、试写新闻。
3.学生评改法。个人试析、试写新闻后,分小组互改,进一步进行阅读与写作体会交流,以提高他们赏析文章的能力。
4.集体评改交流法。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五.教学效果
第一课时后,学生对新闻有了一种朦胧、新鲜的感觉。第二课时,自找新闻分析交流,就发现了问题:不少同学对新闻的五部分结构,记叙的六要素,新闻的基本特点,没能理解,一部分同学甚至对新闻文体根本没形成一定的概念。第三课时,自写新闻交流环节,暴露出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一些同学连新闻题目都没有,更谈不上拟出对新闻内容高度概括要求的标题来,尤其是对新闻导语的内容和作用把握较差,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理解不够。但随着学生之间互评,教师指点,学生明显有了一定的信心,不仅做出了较好的阅读分析,一些同学还写出了像模像样的新闻稿。
六.附学生新闻稿习作三篇:
修改稿一:
“非常完美”小组值日状况堪忧
(初二(4)班姜凯涵9月24日报道)
一周来,“非常完美”小组的卫生情况不很理想,劳动委员几次被值周生请出,责令整改。
该组值日以来,不能按要求提前完成任务,甚至还有影响早自习正常进行的情形发生。此种堪忧状况,一方面是工作量调配不均,清扫室内卫生的只有一人,而负责楼道卫生的却有四人;另一方面,该组成员,为自己服务的同时也是为大家服务的意识淡薄,来得晚,且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效率不高。希望“非常完美”小组在下一次的值日中,能汲取本周的工作教训,重新调配人员,合理分工,解决本组值日的低效问题,真正完美起来。
修改稿二:
品名著 读《水浒》
(初二(4)班通讯员刘紫川报道)
10月12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我班举行了一次《水浒传》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发言踊跃,效果甚佳。
望着展示在电脑屏幕上,一张张梁山好汉的生动图片,听着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述着那些豪侠轶事,品评着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教室里一只只高举的手臂,同学们一次次激动地争论,冲击着我们的视力,考验着着我们的听觉,锤炼着我们的表达。
《水浒传》中一段段古老的文字,转化成一个个耳熟能详、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故事,深深印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一本古代文学经典,在读书交流中,幻化成一幅优美动人、色彩缤纷的叙事长卷,铺陈在同学们眼前。茫茫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宋末那次惊天动地、慷慨淋漓、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深切感受着那侠肝义胆,豪气干云。只可惜课堂时间有限,真恨不得再一头扎进这部巨著,和梁山好汉一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议论纷纷。看来,此次读书交流活动让我们对水浒更加熟悉,对读书心生渴望,这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个人素养的提升,想来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新闻稿三:
甲流疫情形势严峻 学校筑起三道防线
(初二(4)班安全员9月25日报道)
鉴于北方四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疾病疫情在学校有暴发和传播之势,我校领导为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紧急行动筑起了防控甲流的三道防线。
家庭内第一道防线:学校制作了晨、午检表,师生在家如实测量填写,如果孩子在家测量时确有发热迹象,家长务必向班主任请假,说明情况并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师生一律凭表入校,凡没有认真填写表格内容,学生表格没有家长签字的不得入校。
校门口第二道防线:校门口有专人审验晨、午检表、询问师生情况,确认无发烧及其它情况的方可进入校门。学校专门添置体温速测仪、一定数量的体温计,由值班领导和各处室人员轮流为师生实时测量体温。
教室外第三道防线:进教室前,学生必须将晨、午检表上交本班卫生安全员登记,统计缺勤情况,班主任负责与家长联系,确认缺勤原因,再由安全员或班主任将晨、午检表上交政教处,并汇报相关情况,由政教人员进行复核、复查。
为了确保三道防线万无一失,学校在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的同时又落实了一系列措施:学校严格规定到校时间,全体师生必须在时间范围内出入校园,校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确需进入的,在校门外测体温正常、出示并登记有效证件后才可进入;学校对有发烧症状、缺勤学生每天进行跟踪,了解掌握诊治、外出情况,感冒发烧的患病学生返校复课,要出示医疗机构出具的康复证明;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各类传染病预防的卫生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充足睡眠、勤于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室内经常保持通风清洁。
在日趋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一个月来,我校无一人感染,全校稳定,三道防线筑起了铜墙铁壁。
夏琦,语文教师,现居河北任丘。本文编校:石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