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启蒙学科,小学科学承载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教学优化;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成为了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现状
(1)学生缺乏实践探究的机会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动手实验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为目标的基础课程。而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为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往往选择自行开展科学实验并将其展示给学生[1]。尽管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理论,但由于得不到参与实践探究的机会,学生往往不能亲身参与其中,导致自身动手实践以及结合实验过程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遗留思想的作用下,学校功利主义的教学理念盛行,学生们在其固有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对所学课程中问题背后的原理普遍缺乏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渐被削弱,在遇到问题时一味地依靠教师解答,自身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得不到锻炼。这种情况无疑会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学生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参与科学课堂问题探究的机会,相应地综合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也有所欠缺,普遍存在对问题认知不够全面的情况。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脑海中往往只存有源于教材的现成的理论原理,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狭隘的认知。这就导致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站在整个实验过程的宏观维度上发现其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及其成因和解决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阶段,而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基础课程,学校必须深入发掘小学科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2]。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和教师务必应跳出纯粹理论教学的怪圈,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范畴内。
作为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对于促进其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既是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构建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提高吸收消化理论知识的效率,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路径
(1)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将具有探究意义且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导入教学中,用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在教学内容覆盖问题涉及的知识内容时择机切入,确保学生在思考和探究问题时具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增强问题探究活动的成效并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3]。为避免影响探究活动的成效,教师应注意问题难度不应过大,确保学生能对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探究。
(2)基于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小学生兴趣广泛的特点来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问题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教师也应充分了解和发掘学生兴趣并对其进行有效调动,合理将学生兴趣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从而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与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学生思考和探究课堂问题的热情能被充分激发,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能得到有效强化。
(3)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
丰富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来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视频,促进学生获得或悲或喜的情感体验,创设出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4]。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建立在情感互动的基础上,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样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
(4)引导学生解决课堂难题
在学生初步具备思维和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强化锻炼,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散和升华。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等级的难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探究,逐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将不同类型的问题导入课堂探究活动中,从而强化探究活动的最终成效,实现强化锻炼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5)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生具备综合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促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运用思维和探究能力。在实践练习的不断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能够得到持续的强化锻炼。因此,教师可将一些典型的生活实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其背后原理的理解,也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得到持续的检验和纠正,从而实现不断的自我完善[5]。
结语:
为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合理将学生兴趣融入问题设置中,并在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究活动。其次,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课堂难题并促进其理论联系实际,可实现强化并检验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春飞.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05.
[2]马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9-80.
[3]白德利.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1):173.
[4]余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99.
[5]刘金银.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3):102-103.
作者简介:闫娟(出生年 1983--至今),籍贯:安徽省合肥市,性别女,民族汉族,本科学历,物理学专业。小学科学教师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教学优化;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力成为了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现状
(1)学生缺乏实践探究的机会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动手实验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为目标的基础课程。而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为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往往选择自行开展科学实验并将其展示给学生[1]。尽管学生能通过这种方式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理论,但由于得不到参与实践探究的机会,学生往往不能亲身参与其中,导致自身动手实践以及结合实验过程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遗留思想的作用下,学校功利主义的教学理念盛行,学生们在其固有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对所学课程中问题背后的原理普遍缺乏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渐被削弱,在遇到问题时一味地依靠教师解答,自身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得不到锻炼。这种情况无疑会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学生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参与科学课堂问题探究的机会,相应地综合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也有所欠缺,普遍存在对问题认知不够全面的情况。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脑海中往往只存有源于教材的现成的理论原理,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狭隘的认知。这就导致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站在整个实验过程的宏观维度上发现其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及其成因和解决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阶段,而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基础课程,学校必须深入发掘小学科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2]。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和教师务必应跳出纯粹理论教学的怪圈,将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范畴内。
作为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对于促进其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既是小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构建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提高吸收消化理论知识的效率,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路径
(1)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将具有探究意义且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导入教学中,用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在教学内容覆盖问题涉及的知识内容时择机切入,确保学生在思考和探究问题时具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增强问题探究活动的成效并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3]。为避免影响探究活动的成效,教师应注意问题难度不应过大,确保学生能对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探究。
(2)基于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小学生兴趣广泛的特点来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问题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教师也应充分了解和发掘学生兴趣并对其进行有效调动,合理将学生兴趣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从而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与教师的密切配合下,学生思考和探究课堂问题的热情能被充分激发,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能得到有效强化。
(3)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
丰富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来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视频,促进学生获得或悲或喜的情感体验,创设出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4]。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建立在情感互动的基础上,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样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
(4)引导学生解决课堂难题
在学生初步具备思维和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强化锻炼,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散和升华。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等级的难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探究,逐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将不同类型的问题导入课堂探究活动中,从而强化探究活动的最终成效,实现强化锻炼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5)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生具备综合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促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运用思维和探究能力。在实践练习的不断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能够得到持续的强化锻炼。因此,教师可将一些典型的生活实例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其背后原理的理解,也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得到持续的检验和纠正,从而实现不断的自我完善[5]。
结语:
为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合理将学生兴趣融入问题设置中,并在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究活动。其次,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课堂难题并促进其理论联系实际,可实现强化并检验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春飞.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05.
[2]马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9-80.
[3]白德利.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1):173.
[4]余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99.
[5]刘金银.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3):102-103.
作者简介:闫娟(出生年 1983--至今),籍贯:安徽省合肥市,性别女,民族汉族,本科学历,物理学专业。小学科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