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文本之中,链接文本之外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3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示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把这句话链接到阅读教学中来,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不也应该带着“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吗?文本解读,就是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的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可以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可以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可以开启一扇扇语言、思想的窗户,可以链接到文本之外的人事景物
  文本解读中,我们的视野既应在文本之中,字斟句酌、品词析句,这是文本解读的根本,也应在文本之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出个性,彰显自我。那么,对我们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文本解读的“触觉”可以向哪里延伸,文本解读的广度又该向哪里延展呢?本文拟就此话题,做点挂一漏万的阐释。
  
  一、主题链接
  
  主题是文本的灵魂,它内隐在文本的字词句段篇中。主题也是文本中一根敏感的神经,一旦被触动,读者的思想情感、人生阅历、阅读积累都将会被激活。文本解读中,如果从主题这一视角出发进行链接,我们可以画出一个很大的同心圆,其圆心就是文本主题。在这个同心圆中,既有相似主题的其他文本辅读,也有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人事景物映现。如解读《师恩难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一文,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一系列的回忆老师的文章,尤其是魏巍的散文名篇《我的老师》,会不时地与《师恩难忘》一文的解读重合。读着读着,我们的心中还会渐渐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记起启蒙老师留给我们的难忘画面、故事。在文本解读中,主题链接有时是在一种潜意识非理性的状态下进行的,是一种阅读直觉,无须你冥思苦想,就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映现出来。主体链接,让文本的解读变得更加饱满、更加亲切。这种阅读链接,与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人生阅历、阅读积累呈正相关。
  
  二、情节链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选自经典名著,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其中一些情节脉络却有着前因后果的关联,教材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交代清楚,这便给文本解读留下了较大的空白。在文本解读中,我们的视野既要关注到教材中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空白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可以高屋建瓴的解读文本。如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原题为《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在这篇文本的解读中,便会发现诸多情节空白点,如“林冲做着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什么会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个犯人,怎么会来到柴进庄上?”“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又去了哪里,他的命运又怎样?”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文本解读时,无法回避的,而这些相关情节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都有精彩详尽的描述。因此,我们在解读这一类文本时,触角需要延伸到原著之中,拉开文本解读的线索,展开文本解读的平面,让文本解读的视野更开阔。
  
  三、角色链接
  
  文本解读,扣人心弦的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是血肉丰满的角色,这在文学作品中的解读中尤为凸显。我们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时,文本中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喜怒哀惧,并不是静默在白纸黑字的书上,他们会随着解读的深入,渐渐幻化在我们的脑海中。在文本解读的那一刻,你就是文本中的角色,或者说你就站在角色的身边,你会有期待,期待下一个场景的出现;你会有担忧,担忧不幸事情的发生。文本中的角色既活在文本中,也活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在文本解读中,一定要让心沉静下来,慢慢进入文本的世界中,把自己的情感、阅历、生活也投入进去,在“我”与“角色”之间进行穿行链接,从而读出自己的真心真情与真切体验来。如果说“情节链接”是文本解读中的一个横向广度,那么“角色链接”则是文本解读中的一个纵向广度,其在文本解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使文本解读变得血肉丰满、饱含真情。
  
  四、语言链接
  
  文本中的语言,是一扇神秘的窗户,谁能开启它、解密它,谁就能抵达文本解读的深邃彼岸。对于那些语言特色鲜明的文本,我们更是要在语言品味上下足工夫不可。汉语言博大精深、语约意丰,有时候一个词、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剖析开来可能就是一幅场景、一段故事,这也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文本解读中,遇到这样的语言,我们一定要驻足流连,反复品味,展开想象。如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课文中写林冲与洪教头第2次交手时,有两个精彩的招式,洪教头使出“把火烧天”,林冲还以“拨草寻蛇”。这两个招式共用了8个字,文中没有展开描述这两个招式的具体细节,却给我们留下了解读空间。洪教头“把火烧天”这一招,应是从下往上抡棒,为的是从上面打击对方,此招虽凶悍,但弱点也很明显,自己的下半身暴露给对方。而林冲正是抓住洪教头的骄纵,露出下半身的破绽,使出“拨草寻蛇”招式,应该是准备奔他的脚下扫去,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两个招式,非常契合这两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洪教头恨不得“把火烧天”,一棒打败林冲,而林冲则“拨草寻蛇”,以轻巧地一拨化解危险,显得内敛沉稳。林冲与洪教头还未交手,但这两个招式已见分晓,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由此可见,在文本解读中,对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我们都不应轻易放过,要学会揣摩咀嚼,把一些内蕴丰厚的语词从文本中凸显出来,链接到生活情景、相似经历、想象世界中,使其具象化,就会解读出文本中的“三味”来。
  
  五、意境链接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文本解读,即是一个“入境”的过程,“入境”是一种“物我两忘”的阅读状态。实际上,在文本解读中存在着两个相关联的“意境”。一是,文本自身所呈现出的意境,它主要是凭借语言文字所营造出来的,是不以读者的心境而改变的,当然它只是一种相对的客观存在。二是,读者在当下阅读中所体悟出来的意境,它是源自文本的阐释,但又不完全受文本的制约,它更多的是投射进读者在当下阅读时的心境情绪、人生感悟、已有经验。文本解读中所出现的这两个意境,有时重合,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内涵相交,而外延有异。我们在文本解读中,要尊重文本意境,这是对文本、作者的尊重,但也不能忽略读者意境,这是对读者自己的尊重,是一种个性的彰显。若是只有文本意境,那么文本解读就会变得很薄,冷冰冰的,缺乏生气。而有了读者意境的链接,文本世界就会变得鲜活起来,温润起来,竟至饱胀起来。
  文本解读需要广度,广度可以延展文本,丰厚文本,激活文本。文本解读的广度,深深植根于文本的主题、情节、角色、语言、意境之中,它也需要与读者的阅读积累、人生阅历、生活情境、想象世界等作即时链接。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创新能力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可以开发,国内外从脑生理学到教育改革成效方面的大量实践证明,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而激发出来,全面而系统地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开发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此,深刻分析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生长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条件,对科学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提升学
2006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2010年,我们期待什么》,发表在《江苏教育》上。对江苏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三点预测:更高的普及程度,更高的公平程度,更高的优质程度。同样是在这篇文章中,我谈到一个观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预测的不可靠性和不完全性。今天是2012年,回顾近年来江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我极为丰富地感受和体验着一种内在的变化和深刻的转型;而这种内在而丰富的变化,完全超出了
要“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善于做个“懒”教师,智慧的懒教师。课堂40分钟时间是一个常数,教师一堂课都是在说,都是在讲,学生还有时间去读、去说、去练、去思考吗?没有了。要让学习真正发生,首先把老师的嘴巴管好,不该讲的东西绝对不要讲。什么是不该讲的东西?那就是人家学生都知道的东西,会的东西,你讲那么多干吗呢?一篇课文哪些是学生知道的东西呢?这就看你对学生的了解力,对教材的解读力,而不是对教学参考书的
【摘要】程序的设计与编写已经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但是像Scratch这样的程序课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程序思想而非程序本身。教学中,可用框架式的课堂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结构思维,在结构填充中生成程序,最终实现程序技能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Scratch程序教学;框架课堂;程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3-0048-02  
“人的生存有着许多姿态,而行走的姿态是最美的。”我和张祖润老师是有缘分的,他是常州市学科带头人研修班上我的签约徒弟。他是一位幸福的行走者,从教近二十年,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艰难跋涉,润物无声地实现着自己的初心。  “达,始于勤”的执着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张老师是一个有精神的人,也是一个勤奋的人,这体现在他专业发展的追求上。中师毕业时他便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这的确可贵,也为他积累本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英语课程资源观,多渠道多角度开发和利用身边的多种英语课程资源:活用教材,就地取材,注重积累,善于借鉴,了解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为英语教学服务。  龙胜老师在英语课“Why do you I like Australia?”中。运用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的教
【摘要】在呼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今天,识字教学仍然问题百出。为让学生认识到汉字不仅是一个由笔画构成的符号,更是建立在构字规律之上的有声音、有画面、有意义的立体画卷,从“汉字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三个维度论述识字教学的学科价值,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体味汉字的美丽神奇,从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性,塑造精神。  【关键词】汉字;识字教学;形美;音美;意美  【中图分类号】G623.22
初见董劲是在全国课程整合大赛上,记得当时她执教的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听课的人很多,连走廊都站满了。亲切的微笑,娓娓的叙说,激情满怀地站在孩子们追逐的目光中的她,那时给我的印象是大气。后来在苏州市研究型教师培训中再次相遇,她是“风雨同舟”小组的组长,每次的“头脑风暴”她都积极发言,直奔主题,率性爽直,那时给我的印象是智慧。在日后的交往中,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痴情的语文人、热情的领头人和智
【摘要】带领学生走向美好是语文课程永恒的价值追求,它指向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对汉字及母语的热爱,对生活整体性的领悟能力,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受力以及开掘语言文字资源的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学科价值。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母语的文化与精神,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及重要的价值观,设计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提升教学的过程价值,如此方能落实自身的学科价值。当下的语文教学可沿此方向探寻改革
在写此文之前,我纠结一个问题:苏派名师或者苏派教育是否真的存在?“派”就是水流成“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名师或教育以“苏派”为名,它应该是具有江苏特色并成为一个群体或流派。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开始翻阅国内的一些教育类刊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从2003年开始,《人民教育》开设了一个栏目“名师人生”,专门介绍国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经统计,从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