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童心 畅所欲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过程要表达,操作过后要交流,无不要“说话”。因此,课改要让学生会“说话”,特别是对低年级孩子,如何抓住其心理,怎样对其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孩子的数学语言呢?试就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营造氛围——有话敢“说”
  
  教师有必要在数学课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并教育其他的孩子们,当小朋友举手发言错误时,要对他报以鼓励的眼神,肯定他的勇气。而对于教师而言,更应用鼓励的口气与学生交谈:“你说得真棒,还有谁比他说得更好”,再如用商量的口气与之交谈:“谁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谁想说说”等等。话虽简单,但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易于亲近,和他们如朋友一般友好、平等、融洽,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学生不再畏惧老师,心理呈轻松愉悦状,能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情境——有话可“说”
  
  教师在数学课上对于教具、学具、图片、模型的选择上,要适时、适当、多样。更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切合实际生活,选用他们感兴趣、喜爱的玩具、瓜果、小动物等,让他们在美与玩的氛围中,说数量,说关系,诱发说的心向,使学生有话可寻,有话可说。
  
   1 依据事实,直观描述。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上有一题“想想做做”,为了让学生更加起劲地表达比较后的结果,说出这3个数的大小关系,结合自然界春季、夏季、冬季的气温图。使他们联系生活说出冬季气温只有2度。春季天气变暖,气温为20度。夏季天气热,气温为35度。气温越来越高,所以得出数学结果2度<20度<35度。
  
  2 依据操作学具的程序,表达过程
  如,教学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排摆13个红花片,第二排摆8个蓝花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其摆的情况说出:我是这样摆的,第一排摆( )个红花片,第二排摆( )个蓝花片,( )多,( )比( )多5个。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孩子。老师可以用小黑板将这个过程的提示词写出来,再让孩子说。
  
  三、小组交流——有话多“说”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重信息的多向交流。笔者认为,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可以在以下几点情况出现时,开展小组交流表达:
  1 在新知探求过程中,组织讨论交流,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讨论,说自己的感受。
  2 在知识重点、难点处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动口说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 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处,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动口说自己的不同方法。这样每个孩子口头表达的机会多了,在多次说话中,语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锤炼。
  小组交流后,由小组组长对交流表达好的孩子进行表扬,甚至可以以孩子的方式对他进行奖励(握个手交朋友,给你我准备的小红花,互相拥抱等等)。孩子对孩子的肯定,不会比老师对孩子的肯定效果差,甚至还要好!
  
  四、因势利导——有话会“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知识欠缺,词语匮乏,语言表达对于他们来讲比较困难,教师要适时引导、启发学生会说,有意识训练其语言的有序性和逻辑性。
  1 语言的有序性。
  如,在试题“45-3=(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先把45分成什么数和什么数?(45分成40和5)然后再用什么数减什么数?(5减3),最后把什么数和什么数加起来?(把5减3得出的2和40加起来)结果得什么?(结果得43)接着让学生将这几句话连贯起来说一说。这样有意识地长期训练,可训练学生语言的有序性,使学生说得有条有理。
  2 语言的逻辑性。
  如,“小明得了23朵小红花,小华比小明少得3朵,小华得了多少朵小红花?”这道题首先要求小朋友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教师及时抛出提示语,根据……和……求……(用生活语言说),再引导其将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思考:“小朋友,对这题怎样理解的?”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老师把小明得的小红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明和小华得同样多的数,第二部分是小华比小明少得的朵数。那么,如何求小华得的朵数?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小华得的朵数。用数学语言就是求比23少3的数是多少,用数学表达算式表示就是23-3。通过语言转化,注重数量关系分析,找出解题思路,让学生用必要的确切的词语表达,能发展其语言逻辑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低年级数学课上,一定要多发掘学生的说话潜力,要让学生肯说,常说,会说。多给学生说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说的习惯,让其在说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愉悦,使学生喜欢说话,进而会说话。
其他文献
所谓“煮书”。就是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以求得深入体会文章情感,说话和写文章得心应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其实,阅读就是“煮书”的过程,它强调了“煮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与探究性。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物人合一,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信息刺激,以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将移情原理运用在幼儿水粉画教学中,有助于让幼儿在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中,既掌握一些初步的色彩知识和表现技能,又
浙江省绍兴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代名人辈出,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名士之乡”。目前,绍兴全市以绍兴名人名字命名的学校就达30余所,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高校,已形成了一个系列。区域内众多的学校以名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在全国并不多见,颇具地方特色,她是绍兴教育系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一个极其宝贵的德育资源。    一、充分认识发掘和用好名人资源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捆和利
语文不只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还对人生命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理应尊重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由“认知(知识)领域”调整到“生命全域”,这是语文教学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推动语文教学由机械论向生命论的转变。    一、“关爱生命”是一种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是培养与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具有多重功能
新的课程改革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和源泉。教师在课堂
“动”起来更精彩——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  昌松宏  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为主。通过教材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的灌输。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所谓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特征,即主动性——我要学,独立性——我学,个别性——我会学,体验性——我爱学,问题性——我有发现。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改变学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思痛,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返璞归真。    一、感悟    培养语感,首先是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教师要给学生高度的读书自由和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读。如默读、朗读、品读、赛读、诵读、分角色读等,在读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单位“1”,感受分数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站立”中突出单位“1”  1 (首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思考: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两位呢?为什么?(明确是1对)一组呢?一个班呢?(引出单位“1”,突出一个整体也能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合并处理成一个交互性、集成性、可視听性、教学形式多样性等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如何准确把握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地位,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电教资源,创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形成生动活泼、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不少时候,学生的“独特体验”却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如: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邱少云是个大傻瓜”、“郑和下西洋没什么了不起”,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我们教师该怎样处理呢?    一、宽容    是的,从成人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是多么幼稚、可笑,但在儿童的世界里,这却是童真的体现。就我们成年人而言,有时听别人发言,还会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