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合并处理成一个交互性、集成性、可視听性、教学形式多样性等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如何准确把握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地位,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电教资源,创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形成生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必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于是在教学中我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通过课件中的图像声音等手段,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也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文在课前,让学生看几分钟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课件或者是录像,大量展现大榕树树冠非常巨大、景色迷人风景秀丽的图片,编辑成展现大榕树整体和不同角度的枝、根、叶的优美课件,利用这些课件让我们北方的孩子也直观领略了难以用语言描绘的南方美景。
二、多角度利用电教资源,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前,选定媒体之后,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画面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围绕教学目标,使多媒体使用恰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欣赏课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需要,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模式,学生间的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对激发灵感开发创造力大有益处。例如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认为只靠书中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奇美,难度是很大的,于是我制作了课件。对海南的奥妙,奇异景色做了细致的描绘,但学生的想像力不是很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激励学生合作动手画一画,画出海水中的海参、龙虾、贝壳。这样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合作动手,美丽的西沙群岛便跃然于纸上。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画一画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利用课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电教手段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着独特的效果,它能让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思维品质。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出示课件,通过对话,分别展示陶罐、铁罐的行为,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并问喜欢谁,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便活跃起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有礼貌。这样,课件的展示为学生表达创作意识提供了思维的源泉,使学生真正做到了明辨是非。有效延伸了课堂,创新了课堂,达到了一节课课1/4时间借助媒体学习,1/4时间教师个人理念展示,2/4时间师生共同交流、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效果。
3、学生亲手操作课件,抓重点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使用课件,抓重点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如《詹天佑》一文讲到“人”字形线路,让学生亲手操作课件,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时,人字形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这样课件内容中的重难点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了,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启发。
三、巧用电教资源,缩小书本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差距
课堂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操作,产生师生互动的媒体形式,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我在教学中,针对单元教学特点,在“教读”课文中传授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自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首先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学习重点,做到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在微机上自学,列出本课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各自学习的弱点,学生课后纷纷表示,这样学习比老师讲,更全面、更细致、学生学得更牢固。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更好地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合作者。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愿意用课件上课,愿意自己亲手操作课件。电教资源的使用使我的教学锦上添花。同时,我也经常思考,怎样利用电教资源进行授课,是最恰当的、最合适的?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利用电教资源,创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形成生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必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于是在教学中我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通过课件中的图像声音等手段,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也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文在课前,让学生看几分钟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课件或者是录像,大量展现大榕树树冠非常巨大、景色迷人风景秀丽的图片,编辑成展现大榕树整体和不同角度的枝、根、叶的优美课件,利用这些课件让我们北方的孩子也直观领略了难以用语言描绘的南方美景。
二、多角度利用电教资源,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前,选定媒体之后,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画面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围绕教学目标,使多媒体使用恰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欣赏课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需要,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模式,学生间的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对激发灵感开发创造力大有益处。例如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认为只靠书中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奇美,难度是很大的,于是我制作了课件。对海南的奥妙,奇异景色做了细致的描绘,但学生的想像力不是很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激励学生合作动手画一画,画出海水中的海参、龙虾、贝壳。这样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合作动手,美丽的西沙群岛便跃然于纸上。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画一画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利用课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电教手段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着独特的效果,它能让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思维品质。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出示课件,通过对话,分别展示陶罐、铁罐的行为,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并问喜欢谁,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便活跃起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有礼貌。这样,课件的展示为学生表达创作意识提供了思维的源泉,使学生真正做到了明辨是非。有效延伸了课堂,创新了课堂,达到了一节课课1/4时间借助媒体学习,1/4时间教师个人理念展示,2/4时间师生共同交流、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效果。
3、学生亲手操作课件,抓重点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使用课件,抓重点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如《詹天佑》一文讲到“人”字形线路,让学生亲手操作课件,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时,人字形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这样课件内容中的重难点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了,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启发。
三、巧用电教资源,缩小书本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差距
课堂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操作,产生师生互动的媒体形式,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我在教学中,针对单元教学特点,在“教读”课文中传授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自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首先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学习重点,做到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在微机上自学,列出本课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各自学习的弱点,学生课后纷纷表示,这样学习比老师讲,更全面、更细致、学生学得更牢固。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更好地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合作者。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愿意用课件上课,愿意自己亲手操作课件。电教资源的使用使我的教学锦上添花。同时,我也经常思考,怎样利用电教资源进行授课,是最恰当的、最合适的?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