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资源促使课堂教学尽放光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合并处理成一个交互性、集成性、可視听性、教学形式多样性等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如何准确把握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地位,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电教资源,创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形成生动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必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于是在教学中我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资源,通过课件中的图像声音等手段,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如在眼前,让那些呆板枯燥的文字也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文在课前,让学生看几分钟与授课内容有关的课件或者是录像,大量展现大榕树树冠非常巨大、景色迷人风景秀丽的图片,编辑成展现大榕树整体和不同角度的枝、根、叶的优美课件,利用这些课件让我们北方的孩子也直观领略了难以用语言描绘的南方美景。
  
  二、多角度利用电教资源,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前,选定媒体之后,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画面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围绕教学目标,使多媒体使用恰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欣赏课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需要,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模式,学生间的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对激发灵感开发创造力大有益处。例如我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认为只靠书中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奇美,难度是很大的,于是我制作了课件。对海南的奥妙,奇异景色做了细致的描绘,但学生的想像力不是很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我激励学生合作动手画一画,画出海水中的海参、龙虾、贝壳。这样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合作动手,美丽的西沙群岛便跃然于纸上。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画一画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利用课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电教手段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着独特的效果,它能让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思维品质。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出示课件,通过对话,分别展示陶罐、铁罐的行为,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并问喜欢谁,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便活跃起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有礼貌。这样,课件的展示为学生表达创作意识提供了思维的源泉,使学生真正做到了明辨是非。有效延伸了课堂,创新了课堂,达到了一节课课1/4时间借助媒体学习,1/4时间教师个人理念展示,2/4时间师生共同交流、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效果。
  
  3、学生亲手操作课件,抓重点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使用课件,抓重点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如《詹天佑》一文讲到“人”字形线路,让学生亲手操作课件,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时,人字形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这样课件内容中的重难点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了,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启发。
  
  三、巧用电教资源,缩小书本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差距
  
  课堂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操作,产生师生互动的媒体形式,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我在教学中,针对单元教学特点,在“教读”课文中传授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自读课文”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首先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学习重点,做到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在微机上自学,列出本课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各自学习的弱点,学生课后纷纷表示,这样学习比老师讲,更全面、更细致、学生学得更牢固。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更好地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合作者。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愿意用课件上课,愿意自己亲手操作课件。电教资源的使用使我的教学锦上添花。同时,我也经常思考,怎样利用电教资源进行授课,是最恰当的、最合适的?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他文献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内容领域。增加这一领域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用途,探索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存在,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需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这一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探索性
大卫·霍克尼(1937-)二战后成长起来的英国艺术家。他无疑是二十世纪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因为他那富于创造力的艺术风格,一直受到画坛的关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大卫·霍克尼  生于约克郡的霍克尼,戴着一副圆眼镜,脸上浮现着智慧、沉着。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给人轻松、自在的感觉,画面追求平面感受,并喜歡用拼贴的手法,大胆表达
所谓“煮书”。就是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以求得深入体会文章情感,说话和写文章得心应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其实,阅读就是“煮书”的过程,它强调了“煮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与探究性。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物人合一,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信息刺激,以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将移情原理运用在幼儿水粉画教学中,有助于让幼儿在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中,既掌握一些初步的色彩知识和表现技能,又
浙江省绍兴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代名人辈出,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名士之乡”。目前,绍兴全市以绍兴名人名字命名的学校就达30余所,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高校,已形成了一个系列。区域内众多的学校以名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在全国并不多见,颇具地方特色,她是绍兴教育系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一个极其宝贵的德育资源。    一、充分认识发掘和用好名人资源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捆和利
语文不只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还对人生命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理应尊重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由“认知(知识)领域”调整到“生命全域”,这是语文教学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推动语文教学由机械论向生命论的转变。    一、“关爱生命”是一种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是培养与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具有多重功能
新的课程改革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和源泉。教师在课堂
“动”起来更精彩——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  昌松宏  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为主。通过教材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的灌输。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所谓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特征,即主动性——我要学,独立性——我学,个别性——我会学,体验性——我爱学,问题性——我有发现。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改变学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思痛,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返璞归真。    一、感悟    培养语感,首先是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教师要给学生高度的读书自由和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读。如默读、朗读、品读、赛读、诵读、分角色读等,在读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单位“1”,感受分数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站立”中突出单位“1”  1 (首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思考: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两位呢?为什么?(明确是1对)一组呢?一个班呢?(引出单位“1”,突出一个整体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