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体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单位“1”,感受分数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站立”中突出单位“1”
  1 (首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思考: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两位呢?为什么?(明确是1对)一组呢?一个班呢?(引出单位“1”,突出一个整体也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
  2 结合课前准备的学具,找找课桌上的单位“1”。
  3 思考: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产生哪些分数?四人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4 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为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沉淀到他的内心身处,成为一种能力。此环节的安排旨在让学生从身边的情境出发,在“站立”中经历单位“1”的抽象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动手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出示:1/( )
  1 思考:怎么读?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 请同学们拿出12根小棒,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3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4 集体交流,板书:1/2、1/3、1/4、1/6、1/12。思考:这几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点?(引导总结出:都是把12根小棒看做单位“1”)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感受一个整体也能用单位“1”来表示。]  (二)出示:( )/(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看看可以得到哪些分数?
  1 4人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2 思考:根据以上的操作,你认为什么叫分数?
  3 看书,完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的数学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索的时空,把探索、发现知识的
  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认识各部分的组成
  1 请一组同学到黑板上任意写分数。
  2 选2个分数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意义,
  其余的分数同桌互相说说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享受板书的自由,做到学习中体验宽松与快乐!]
  3 思考:为什么下面三个图都可以用2/3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化理解单位“1”的含义。]
  4 说说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遗憾?(引人练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有利于老师调节、矫正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根基。]
  四、课堂练习(附:练一练)
  1 基本练习。
  2 综合练习。
  3 拓展练习。
  4 留白练习:猜一猜我们江苏省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江苏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的感受如下:
  1 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体验。
  “学生进入课堂时,已经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已经了解了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能产生分数,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因此,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一个学生、两个学生、一组学生、一个班的学生通过“站立”来体验单位“1”的意义。
  2 让学生在课究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探究。在本课中,我设计了1/( )、( )/( )这两个分数,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实践证明,在经历“站立”、动手操作探究、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其他文献
Aims and demands:  1. Master the sentences:“What are you doing? I’m...” Make sure students can use them in suitable situations.  2. Master the four-skilled phrases: drawing pictures, doing the dishes,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内容领域。增加这一领域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用途,探索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存在,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需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这一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探索性
大卫·霍克尼(1937-)二战后成长起来的英国艺术家。他无疑是二十世纪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因为他那富于创造力的艺术风格,一直受到画坛的关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大卫·霍克尼  生于约克郡的霍克尼,戴着一副圆眼镜,脸上浮现着智慧、沉着。他的作品就像他本人,给人轻松、自在的感觉,画面追求平面感受,并喜歡用拼贴的手法,大胆表达
所谓“煮书”。就是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以求得深入体会文章情感,说话和写文章得心应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其实,阅读就是“煮书”的过程,它强调了“煮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与探究性。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物人合一,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信息刺激,以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的过程。因此,将移情原理运用在幼儿水粉画教学中,有助于让幼儿在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中,既掌握一些初步的色彩知识和表现技能,又
浙江省绍兴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代名人辈出,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名士之乡”。目前,绍兴全市以绍兴名人名字命名的学校就达30余所,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高校,已形成了一个系列。区域内众多的学校以名人的名字来命名,这在全国并不多见,颇具地方特色,她是绍兴教育系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一个极其宝贵的德育资源。    一、充分认识发掘和用好名人资源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捆和利
语文不只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还对人生命的整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理应尊重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由“认知(知识)领域”调整到“生命全域”,这是语文教学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推动语文教学由机械论向生命论的转变。    一、“关爱生命”是一种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是培养与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具有多重功能
新的课程改革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在交往中训练出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和源泉。教师在课堂
“动”起来更精彩——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  昌松宏  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为主。通过教材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的灌输。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所谓现代学习方式,有五个特征,即主动性——我要学,独立性——我学,个别性——我会学,体验性——我爱学,问题性——我有发现。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改变学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过去的阅读教学,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少读背少感悟,结果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苦了老师,误了学生。痛定思痛,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返璞归真。    一、感悟    培养语感,首先是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教师要给学生高度的读书自由和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读。如默读、朗读、品读、赛读、诵读、分角色读等,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