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作为生命表达、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开拓心智的途径和方式正受到广泛认同。儿童诗研究逐渐向素质教育纵深发展。谭旭东认为童诗属于诗,它一般是成人诗人专心为儿童创作的,它们除了具有较高的思想品位,还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着儿童的心灵,体现着儿童的思维,所以与儿童的精神需要相符合。樊发稼先生认为抒情诗是整个童诗的主干、主体,其他品种的童诗均居次要、附属地位。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
我们对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编排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人教版、苏教版编入的儿童诗甚少,小学低年级有一些,到中、高年级却很少,北师大版教材中编选的儿童诗比较多一些。当我们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时发现,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儿童诗创作不断发展,一大批儿童作家、诗人(包括台湾许多儿童作家)叶圣陶、刘大白、柯岩、圣野、于之、金波、樊发稼、张继楼、任溶溶、高洪波、张秋生、邱易东、王宜振、刘饶民等,辛勤笔耕,为少年儿童奉献了许多优秀佳作。可是,许多家长也许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课外读小说、故事,很少有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还能与孩子一起欣赏儿童诗。
然而,儿童诗的价值以其不可回避的问题冲击许多语文教师及儿童诗教育研究的学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儿童诗教学呢?儿童诗在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育教学及对儿童的影响层面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呢?
一、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有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靠长期训练逐渐定型,进而影响终生。儿童诗寓教于乐,寓教于习惯,寓教于游戏,寓认知于阅读、吟诵、创作、实践。儿童诗教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对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独特个性,张扬生命张力,形成稳定的诗意群体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不断展示、评价、教育的过程中,寻找稳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诗意的学习、生活、待人、思考的行为习惯。
例如著名诗人任溶溶的《书怎么读》意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爷爷读书,一本又一本,/有一些书,厚得像块砖。/我忍不住,问我爷爷说:/“书这么厚,怎么读得完?”//爷爷回答我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就这样,很简单。”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成长的源泉。儿童时代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诗歌通过分段对比的方式,一问一答,巧妙地渗透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倾向。儿童的模仿心理得到了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极的示范影响下得以展开。
二、提升儿童的精神修养
儿童诗内涵丰富、形式活泼、格调高雅、质朴自然、想象丰富、情趣奇特,语言精美,意境空灵。儿童诗是培养儿童内心灵魂的净化器。儿童诗对学生在理解、感悟、创新、形成语言美、心灵美、善待他人、善待弱小、善待生命、富有责任、诚实守信、文明得体、尊老爱幼、心胸宽阔、志向高远、谈吐高雅、举止端庄等内在修养方面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经历儿童诗教育的学生,生活充实、情趣盎然、充满激情、心灵美好,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趋于高度一致,在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等方面与爱国、爱家、爱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等方面趋于平衡状态。
著名儿童诗人西渡通过《我们的手》告诉儿童要发挥“手”的创造作用,积极担当重任,维护美好的生活。
诗歌写道:我们的手,是电线,/在爸爸和妈妈之间,/传递着光,/让他们的幸福像灯一样照亮。//我们的手,是桥,/跨越海洋,/在陆地和陆地之间/传递彼此的问候。//我们的手,是船,/在心灵和心灵之间/托起洁白的帆。//我们的手,是小鸟,/在星辰和星辰之间/欢乐地飞翔。
作者把普通的“手”比成“电线”、“桥、“船”、“小鸟”,生动形象,层层递进,向儿童展示了美好的行为、美好的修养,激发了儿童内心美德的冲动。
三、培养审美诗意和审美情趣
童诗的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是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体现“真、善、美”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李少白认为儿童诗的美,首先她所表现的心灵美和情感美。其次她美在想象和意境。这种美升华起来就是人性的美、童心的美。儿童诗教育能让每一个学生以儿童独特的视角理解生活、感受童年、感悟生命、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过一种德性的、灵动的、美的生活。
刘饶民在《问大海》一诗以五十六个字把海天一色的景象和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融为一体,它在孩子心中唤起的自然美、人性美、劳动美: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大海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咸?/大海笑着来回答:/因为渔民流了汗。
樊发稼先生通过“露珠”的色彩、形状、作用的描绘,运用拟人的方式展现了“小露珠”美丽、善良、可爱、春节的心灵。
诗歌写道:早晨,小花园里,/闪闪发光的露滴,/像美丽的珍珠/撒满了一地。//太阳升起来了。/咦,那一颗颗晶亮的露滴,/怎么不见了?/他们都跑到了哪里?//小草说:/在我绿油油的叶子里。/小花说:/在我红艳艳的花瓣里。
诗歌对小露珠的短暂的一声的描绘,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溢于言表,不凿痕迹。低年级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怎能不为之心动?儿童在阅读中自然能体会到自然界的形式美和自然界的品格美。观察、感悟、思考、内化等学习、生活方式因为儿童诗的介入,融汇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儿童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研究还不涉及到很多方面,习惯养成,修养锻造,审美愉悦仅仅是价值研究的一部分,更多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备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研究”(课题编D/2011/02/412)阶段成果。
我们对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编排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人教版、苏教版编入的儿童诗甚少,小学低年级有一些,到中、高年级却很少,北师大版教材中编选的儿童诗比较多一些。当我们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时发现,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儿童诗创作不断发展,一大批儿童作家、诗人(包括台湾许多儿童作家)叶圣陶、刘大白、柯岩、圣野、于之、金波、樊发稼、张继楼、任溶溶、高洪波、张秋生、邱易东、王宜振、刘饶民等,辛勤笔耕,为少年儿童奉献了许多优秀佳作。可是,许多家长也许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课外读小说、故事,很少有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还能与孩子一起欣赏儿童诗。
然而,儿童诗的价值以其不可回避的问题冲击许多语文教师及儿童诗教育研究的学者。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儿童诗教学呢?儿童诗在儿童诗阅读与创作教育教学及对儿童的影响层面具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呢?
一、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有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靠长期训练逐渐定型,进而影响终生。儿童诗寓教于乐,寓教于习惯,寓教于游戏,寓认知于阅读、吟诵、创作、实践。儿童诗教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对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独特个性,张扬生命张力,形成稳定的诗意群体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不断展示、评价、教育的过程中,寻找稳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诗意的学习、生活、待人、思考的行为习惯。
例如著名诗人任溶溶的《书怎么读》意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爷爷读书,一本又一本,/有一些书,厚得像块砖。/我忍不住,问我爷爷说:/“书这么厚,怎么读得完?”//爷爷回答我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就这样,很简单。”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成长的源泉。儿童时代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诗歌通过分段对比的方式,一问一答,巧妙地渗透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倾向。儿童的模仿心理得到了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极的示范影响下得以展开。
二、提升儿童的精神修养
儿童诗内涵丰富、形式活泼、格调高雅、质朴自然、想象丰富、情趣奇特,语言精美,意境空灵。儿童诗是培养儿童内心灵魂的净化器。儿童诗对学生在理解、感悟、创新、形成语言美、心灵美、善待他人、善待弱小、善待生命、富有责任、诚实守信、文明得体、尊老爱幼、心胸宽阔、志向高远、谈吐高雅、举止端庄等内在修养方面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经历儿童诗教育的学生,生活充实、情趣盎然、充满激情、心灵美好,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趋于高度一致,在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等方面与爱国、爱家、爱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等方面趋于平衡状态。
著名儿童诗人西渡通过《我们的手》告诉儿童要发挥“手”的创造作用,积极担当重任,维护美好的生活。
诗歌写道:我们的手,是电线,/在爸爸和妈妈之间,/传递着光,/让他们的幸福像灯一样照亮。//我们的手,是桥,/跨越海洋,/在陆地和陆地之间/传递彼此的问候。//我们的手,是船,/在心灵和心灵之间/托起洁白的帆。//我们的手,是小鸟,/在星辰和星辰之间/欢乐地飞翔。
作者把普通的“手”比成“电线”、“桥、“船”、“小鸟”,生动形象,层层递进,向儿童展示了美好的行为、美好的修养,激发了儿童内心美德的冲动。
三、培养审美诗意和审美情趣
童诗的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是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体现“真、善、美”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李少白认为儿童诗的美,首先她所表现的心灵美和情感美。其次她美在想象和意境。这种美升华起来就是人性的美、童心的美。儿童诗教育能让每一个学生以儿童独特的视角理解生活、感受童年、感悟生命、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过一种德性的、灵动的、美的生活。
刘饶民在《问大海》一诗以五十六个字把海天一色的景象和耐人寻味的深刻寓意融为一体,它在孩子心中唤起的自然美、人性美、劳动美: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蓝?/大海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大海大海我问你,/你为什么这样咸?/大海笑着来回答:/因为渔民流了汗。
樊发稼先生通过“露珠”的色彩、形状、作用的描绘,运用拟人的方式展现了“小露珠”美丽、善良、可爱、春节的心灵。
诗歌写道:早晨,小花园里,/闪闪发光的露滴,/像美丽的珍珠/撒满了一地。//太阳升起来了。/咦,那一颗颗晶亮的露滴,/怎么不见了?/他们都跑到了哪里?//小草说:/在我绿油油的叶子里。/小花说:/在我红艳艳的花瓣里。
诗歌对小露珠的短暂的一声的描绘,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溢于言表,不凿痕迹。低年级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怎能不为之心动?儿童在阅读中自然能体会到自然界的形式美和自然界的品格美。观察、感悟、思考、内化等学习、生活方式因为儿童诗的介入,融汇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儿童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研究还不涉及到很多方面,习惯养成,修养锻造,审美愉悦仅仅是价值研究的一部分,更多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备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儿童诗的阅读与创作研究”(课题编D/2011/02/412)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