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的水月情结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banana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开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境界。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他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水若无际,月若无际。不辨何处是水,何处是月,只觉得置身于一片无挂无碍的“空明”之中。万千毛孔,俱为舒展;百端俗虑,一齐抛撇。于是引发了“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这是散文自《庄子》以后久违了的精神逍遥游的再现。每读至此,总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也许是如练的月华擦拭了内心的孤寂,也许是澄碧的江水折射了现实的“郁愤”,在学士的歌声里我们听到了“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感叹,它让我们已经分明感受到那因来自现实的不公平的待遇而产生的不平,感受到一个奉行儒家思想想“济苍生”而不得的心灵的感伤。“客人”也吹起了忧伤的洞箫,作者听见了“如怨如慕,如诉如泣”洞箫声,感受到幽壑中的潜蛟、孤舟中的嫠妇那深深的哀伤,这是时空之外的哀伤。所以,作者就和“客”展开了一场伟大的人生价值大讨论。“客”面对眼前的江山胜景,跨越遥远的时间,由曾经在此“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今灰飞烟灭的曹操,想到“渔樵江渚之上”、“鱼虾而友麋鹿”的自己;由无穷的江水,永恒的明月想到 “寄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的须臾人生;由想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而产生的旷世的寂寞与悲凉。
  其实“客”是作者另一个心态的载体,客人的悲也就是苏轼内心的悲。这种感情由远古而来,这种悲缘自现实中的诸多的不如意,源自于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况的不满意,一旦这种不如意经由亘古的江水、永恒的明月的洗练,便触发出人内心关于水月的情结,从而有了“宇宙的永恒,人生的短暂”的无限感慨。这种感慨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那当然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的戏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要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惘。苏轼也是如此。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念奴娇》词不也是说“人生如梦”吗?而这样的思想感情,作为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却被苏轼结合着景物地区的特征,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一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来。
  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它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总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面对在人生中的种种磨难,他都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在文中他以“客亦知夫水与于月乎”, 引出了一节精彩的千古绝唱,苏轼认为,关于江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某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条江水,则始终长流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关于月亮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这样周而复始,终究无所增减,因此可以说“莫消长也”。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作者再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是说,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岂但人生百年,顷刻即逝,就是向来认定的天长地久,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保持常态,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而又何羡乎”?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所以,最好的人生态度是享受眼前的“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冷对世事风云变幻,我自陶醉无限江山。
  其实,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往往包含着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从流连光景中寻求精神寄托。所以他在“而又何羡乎”一句之后,掉转笔锋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前人说过“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恰好切合苏轼眼前的景物,“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他正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关于水月的讨论中,苏轼跳出了传统的水月情结,抛弃了失意的哀伤,留下了豁达与超然。他对江山风物的热情赞美,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倾慕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热爱生命的人们 。
其他文献
政治学科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考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使用术语严密表达问题等方面仍有缺失。其原因除了考生复习不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高考复习中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策略脱离实际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思想政治课高考复习进行优化,这既是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习成绩的需要。  1.以促进学生提高再认、再现所学知识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  目前看来,能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匀称”,从美学的角度看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的组合,是一种能让人身心处于愉悦的平衡状态。  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创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和谐”二字常被人们提及。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的人文环境为主要对象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其广泛,渗透着许多和谐思想,充盈在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预计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达11.6%。蓝皮书指出,今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都将明显比前几年高。那么,CPI的上涨,农民收入是否也同步增长
【摘 要】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推进新课改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参与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性学习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对于那些具体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先进文明的古代文学作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者更应潜心研究,着意挖掘,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目前文言文
【摘 要】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听力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技能。但多数学生对听力并不重视,听力水平也不容乐观。加强学生听力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本文先阐述了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主要因素,再谈了如何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最终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听力 训练 培养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
【摘 要】 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迫而任重道远的任务。我校地理组在地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发了地理学科校本课程。本文就我校开发地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实践谈谈构建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 地理 校本课程 开发 模式    校本课程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结合地理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紧
当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极大的弊端,就是被卷进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旋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农,逃避劳动,千方百计跳“农门”。据一所农村中学调查了解,在职业选择的问卷上,学生在“想当新一代的农民”一栏打勾的只占2.8%;在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问卷上,对劳技课感兴趣的只占7.3%。在对回乡毕业生为农服务的追踪调查中,发现有74%的学生不适应(主要是思想素质、劳动技能和知识结构不适应)。从目前中学生表现的弱点来
口语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居何种职位,出色的口语能力都将有助于你的成功,为你的工作增光添彩。所以,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迫于升学的压力和现有考试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听”和“写”的多,但“说”的较少。在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往往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出现“初一轰轰,初二嗡嗡,初三蒙蒙”(初一踊跃回答,初二低头作答,初三低头不答
审丑教育是相对于审美教育提出来的。审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可。但过多地强调审美教育,过多地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使我们变得只会追求美的东西,对身边丑的事物、丑的现象麻木不仁。审丑教育就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认识丑,揭示丑,具有一定的审丑意识和审丑能力,形成正确的审丑观。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实施审丑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