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现代戏仿电影特性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再弹一遍,山姆》这部电影贯穿了伍迪艾伦创作生涯的永恒主题,即对自我建立(作者)与偶像影响(戏仿)之间复杂关系的表述。作为六七十年代最为重要的美国戏仿家之一,这部电影又充分体现了在世界电影产生重大改革的时期,戏仿电影的现代主义特性。
  关键词:《再弹一遍,山姆》 戏仿电影 现代主义特性
  《再弹一遍,山姆》在伍迪艾伦五十多年的电影创作之中显得比较特殊,因为这是他仅有的几部并非自编自导的电影之一,尽管仍由他撰写剧本并担任主演。然而,这部电影的独特性在于,它显现出之后与戴安·基顿(Diane Keaton)合作的留名影史的爱情喜剧《安妮·霍尔》以及由米亚·法罗(Mia Farrow)主演的杰作《开罗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的雏形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贯穿伍迪艾伦创作生涯的永恒主题,即对自我建立(作者)与偶像影响(戏仿)之间复杂关系的表述。作为六七十年代最为重要的美国戏仿家之一(梅尔·布鲁克斯当然是不得不提的另外一位),这部电影又充分体现了在世界电影产生重大改革的时期,戏仿电影的现代主义特性。以下,笔者将从文化偶像、戏仿方式与作者倾向三个方面具体阐释其特点。
  一.文化偶像
  在電影的开头,是一长段影史经典——《卡萨布兰卡》里亨弗莱·鲍嘉饰演的里克决定牺牲自己的爱情,将英格丽·褒曼饰演的伊尔莎与她丈夫安全送上逃离的飞机。显而易见,伍迪艾伦将要戏仿的中心正是亨弗莱·鲍嘉以及其标志性的黑色电影风格,就连片名,都借用了原片中勾起鲍嘉伤心回忆的钢琴段落。然而,艾伦的这一选择还有另外一层用意(毕竟就黑色电影来说,《马耳他之鹰》要典型得多,正如同其师鲍勃·霍普在戏仿鲍嘉的《美艳亲王》中所作的那样),即《卡萨布兰卡》感人的浪漫爱情叙事。因此从一开始,艾伦的戏仿就包涵两个方面,一是黑色电影,另一个是浪漫爱情片,这一思路一直延续到《安妮·霍尔》(在原初剧本里,《安妮·霍尔》的剧情与谋杀案有关)。
  随着情节的发展,鲍嘉走出了银幕,他通过艾伦的幻想以实体形式多次在艾伦的生活里出现并与之交流,而这一情节设置体现出现代戏仿的作品鲜明的历史特性。正如笔者在前文所提到的,从六十年代开始,观众对美国类型片及其文化意义生产系统建立起全面的自觉意识。鲍嘉从一个黑色电影明星,被提升为代表着悲观主义硬汉英雄的文化偶像,如同安迪·沃霍尔炮制的梦露神话一样,被大众广泛接受并渗入到日常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说当年马克斯兄弟在西部荒野上的所作所为还无法让人立马联想到约翰·韦恩的话,那么如今伍迪艾伦的生活中与亨弗莱·鲍嘉淡定自若的交谈已然不算疯狂的想象。
  二.复杂化戏仿
  回到电影的开头。永恒的经典正在播放,鲍嘉的深情正在打动着每一个人,然而这一切美好却被伍迪艾伦呆愣地观影表情镜头不停地打断。在这里,伍迪艾伦将要证明这是一部关于他的电影,即使他的对手(或者说老师)是亨弗莱·鲍嘉。
  艾伦致胜的法宝一向是他的智慧,或者说除此之外都是别人的笑料。而他将要通过使用具有双重对话性质的戏仿来实现这一目标。
  其一,外在对话。本片中艾伦饰演的是他一贯的银幕形象,即自卑、害羞、沮丧、性压抑的单身傻瓜,尤其在面对异性时严重缺乏交际能力。由于艾伦是一个深度鲍嘉迷,因此影片中以大众情人著称的鲍嘉以导师身份出现在艾伦的生活当中,为艾伦的求爱行动进行指导。通过杰瑞·雷希(Jerry Lacy)出色的动作姿态和说话语气的模仿,配合以假乱真的黑色电影表现主义摄影与灯光,鲍嘉的形象被几乎完美的复现于电影的现实空间之中。这一真实形象的出现,在起到与艾伦拙劣模仿产生滑稽对比效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观众对艾伦、本片中的鲍嘉和作为文化偶像的鲍嘉之间复杂的认同机制。因为艾伦并不是鲍嘉,即便他憧憬着鲍嘉的一切,这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银幕人格,甚至在电影开始时,艾伦在片中带有自觉意识的角色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开什么玩笑,我不可能像他那样,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那只是电影而已。”
  虽然那只是电影(人物),但艾伦却将鲍嘉与观众的对话关系通过影像建立起了直接联系。就在鲍嘉第一次出现并高谈阔论得到女人的轻而易举之后,出现了一个艾伦的近景镜头,艾伦侧对着镜头方向对鲍嘉的话进行评价。在这里,艾伦成为了前景(观众)与后景(鲍嘉)对话的中介。通过这种对话方式,艾伦首先让观众对自己产生认同,因为较之与“真实的”艾伦,因其男性魅力而在女人面前如鱼得水的“虚构的”鲍嘉显然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幻想。基于这一认同,艾伦得以顺利地将他与女人的关系,对电影历史的看法,个人身份以及反英雄世界观传达给观众。
  然而,这一认同机制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到电影中间阶段,通过艾伦通过好友夫妻基顿与罗伯茨介绍的几场约会,均因为艾伦将自己装成硬汉情圣而尴尬收场。这时观众开始意识到真正将产生爱情的一对,即艾伦与被公务繁忙的罗伯茨冷落的基顿(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艾伦在生涯早期就显现出的剧作功力——他与基顿的爱情隐线是被精心铺垫的,并且两人产生爱情的基础也颇具现代性——他们是一对焦虑症的病友)。因此当艾伦决定抛开道德的束缚与基顿表明态度时,他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鲍嘉。而当基顿已给出明确的暗示时,艾伦反而由于怯懦迟迟不赶行动,在鲍嘉不断地劝导下,艾伦才说出了鲍嘉教他的情话,并且奏效了。在这里,一方面由于艾伦的虚构性,即他同样是一个属于电影世界的傻瓜式喜剧人物,是由鲍勃·霍普树立的胆小爱情狂形象的加强版,另一方面鲍嘉在此时对艾伦的建议不再空泛,而是基于对男子汉气质在合理范围内的要求,因此,观众从认同艾伦转向了认同鲍嘉。这种处理的妙处在于,由于基顿买账的情话并不是出自艾伦,而是鲍嘉,因此艾伦再次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而基顿对来自电影台词的情话欣然接受对观众来说也合情合理,因为谁都需要这种经过修饰的虚情假意,这正是电影对人生活的影响。由此,鲍嘉的情话并不作用于艾伦,而是作用于基顿,而此时的基顿也正是电影的观众们。这样一来,艾伦通过他与基顿、鲍嘉的三人对话再一次实现了鲍嘉与观众的对话。   这种外在对话形式所导致的认同的游移,并不会带来叙事上的混乱。相反,当观众与艾伦认同时,鲍嘉作为偶像明星的神话被破除,观众寻回异于幻想的现实价值;而当观众与鮑嘉认同时,如同王尔德名言“生活模仿艺术”所指,电影作为艺术对生活的影响与指导作用得以显现。然而无论外在认同对象是谁,唯一不变的是观众始终与理性站在一边,这也是伍迪艾伦引入对话机制的用意。
  其二,内在对话。这一层面属于常规的戏仿手段,即对原型进行喜剧式的滑稽模仿。在本片中,此种对话形式以艾伦对鲍嘉与翻版鲍嘉对鲍嘉两个层面实现。最明显的戏仿首先在于表演形式。如果说电影将模仿者杰瑞·雷希变成足以以假乱真的亨弗莱·鲍嘉还用上了精心设计的场面调度的话,那么在片中一处幻想段落中,艾伦仅靠对着镜子学那标志性的说话腔调就完成了变身。鲍嘉独特的银幕魅力,被艾伦解释为一种只用呲牙咧嘴就能轻易完成的表演套路。除此之外,翻版鲍嘉在电影当中的行为也与黑色电影中独来独往的犬儒主义者大相径庭,他成为了艾伦的爱情参谋,在充分意识到自己性吸引力的同时,为艾伦出谋划策,这就造成了原本鲍嘉冷酷的极简风格与翻版热心的爱管闲事者之间的反差。
  另外,本片还同时戏仿了另一部经典黑色电影《双重赔偿》,分别是超市段落与电车段落。在超市段落中,通过镜头调度,鲍嘉以一种现实主义的出场方式出现,然而此时艾伦的幻想演变成了天使与魔鬼的结构,即一边是劝其大胆示爱的情圣“鲍嘉”,另一边则是给艾伦留下情感阴影的前妻。此处显出的伍迪艾伦式幽默在于,天使与魔鬼给他的建议都是令人沮丧的,尤其是前妻对他意图勾引好友之妻的道德谴责。随后,在两人确立关系的电车段落,这种罪恶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此,这两个戏仿段落从形式与内容上恰好呼应了其戏仿原型《双重赔偿》的严肃主题。这种将戏仿融入叙事的手法,相较于早期戏仿电影显然是一种成熟与演进,然而又将被戏仿电影的后现代化而逐渐扬弃。
  三.作者电影
  现代戏仿电影最为重要的特性在于其鲜明的作者电影倾向。这种在戏仿电影中以个人自我为主体的作者性,不仅体现在与早期戏仿电影相似的喜剧套路与表演方式上的延续性,更是电影主题上的一致性。伍迪艾伦电影最为中心的主题,无疑是幻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以及个人在此两者之间的抉择成长并最终获得人格独立的核心叙事(当然,这种叙事有其变体,在艾伦更为灰暗的经典《开罗紫玫瑰》中,受到幻想蛊惑的女主人公最终只能守在电影院等待无法再次来临的奇迹,而走出银幕上的偶像也对现实生活一筹莫展——这是幻想与现实双输的结局)。
  然而,戏仿鲍嘉并不足以成就艾伦,因此艾伦通过两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塑造。其一,悲观幻想。如果说好莱坞式的幻想通常指的是以《绿野仙踪》(Wizard of Oz)为蓝本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绚烂世界的话,那么艾伦的幻想显然是恰恰相反的。在本片中,艾伦由于离婚阴影而导致无法控制的白日梦中,出现了包括七十年代摩托车电影、意大利喜剧等多种多样的戏仿。然而这些戏仿中唯一的相同点,就是艾伦的沮丧与挫败,他的幻想并不是黄粱美梦,而是现实焦虑的变形。但恰恰是这种负面的主体情绪让他对于幻想保持着悲观式的清醒,不至于变成《开罗紫玫瑰》中的米亚·法罗。其二,戏仿化的偶像。从鲍嘉成为艾伦情感顾问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卡萨布兰卡》里的鲍嘉了。虽然具有以假乱真的形象,但是幻想中的鲍嘉已经被艾伦进行了戏仿处理,原本艾伦的单口相声变成了亦庄亦谐的喜剧二人组。由此,艾伦不再视鲍嘉为人格榜样,而是一个帮助他脱离自我困境的朋友,在对鲍嘉的视线由仰视转为平视的同时,艾伦完成了人格的自我完善。影片最后,当艾伦肯定了鲍嘉所体现的成熟与担当之后,他决定主动给自己与基顿夫妻之间的关系一个交代,即选择放弃并勇敢面对一段不再合适的感情。与片头所呼应,三人处在戏仿《卡萨布兰卡》飞机场段落的空间之中,此时的艾伦完全成为了他自己,无论在同样的烟雾弥漫中鲍嘉曾上演多么动人的情节。并且,鲍嘉最后的台词从原片两人并肩走时“我相信这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变成了对只身走向前的艾伦说“就看你的了”,而也点名了这部表面看上去戏仿与幻想情节占很大比重的伍迪艾伦电影的本质——这是一部作者电影。
  (作者介绍:邢少轩,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电影文化传播)
其他文献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写来,精彩程度完全不同,这里面固然有语言流畅的因素,关键还是布局谋篇的能力.换着花样示人,当然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新的中学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化学教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创新路径,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进而影响国内形成互联网网络文明风气。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文明素养 培育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
内容摘要: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自然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本书中卡逊描写了人类因为滥用化学药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最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卡逊在书中呼吁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表达了她“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卡逊 思想形成 万物平等  一.卡逊和《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普林达
新课程改革推出之后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
提出了一个利用四粒子纠缠态x-Type态在腔量子电动力学中实现任意两粒子态的量子信息分裂方案.和其他的量子信息分裂方案相比,此方案有一些优势.方案不包含Bell基测量,并且对
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感头疼的是记忆单词。尽管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单词,可总是记不住!原因何在呢?那就是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英语词汇的记忆可以说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词汇量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外语能力。以下是一些记忆方法的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选用。   1.读音规则记忆法  读音规则记忆法是记忆英语单词的最根本方法之一。利用这种方法记忆单词能培养和提高我们把音、形、义三者统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密不可分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来进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中生活常识,从而达到学以
针对在技工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出现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普遍问题,本文分析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及如何激发学
“两课”教学要在民族高师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根据民族性、师范性、时代性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