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视角下的商务电传翻译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翻译本质上是各种互文本间错综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商务电传作为商务英语语篇常见的一种文本,有其特有的构词方式和句子结构。借用互文性理论,主要从文本的理解(即分析)与表达(即转换和重组)对电传文本翻译进行剖析,提出应强调译者根据各种互文知识对电传文本的缩略词、句法结构进行阐释、剖析,打破文本结构限制,实现对电传文本的转换与重组,以及目的语的准确、得体的表达。
其他文献
作为我国著名古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散文家,梵语文学翻译家,季羡林先生通晓12国语言,在文革期间开始翻译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历时10年,终于完成译作。其过程之艰辛坎坷,影响
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是一种挑战。阅读不同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版本也是一种挑战。研究不同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版本并尝试辨析其优劣更是一种挑战。文章通过比较梁实秋与朱生豪翻
朱生豪在中国古典诗词上的造诣与他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取得公认的成就有难以分割的联系。而朱生豪的夫人宋清如就诗人素质和创作成就而言,比朱生豪亦不逊色。宋清如的诗词创作萧
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不同,显现的译本也别具一格。朱生豪用短暂的十年译出了莎剧中的31部作品,部部译文尽显出朱氏特征。本文以《温莎的风流
《暴风雨》(%eTempest)是朱生豪先生翻译的第一部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选择用散文体翻译素体诗,同时注重保持诗的韵律与修辞。本文着重选取剧中人物爱丽儿(Ariel)的四段“歌”,通过
勒菲弗尔指出,社会上有两个控制的元素,确保文学系统紧贴该社会内的其他系统,不致于脱离得太远。第一个元素是在文学系统本身里面的,主要只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
国立剧专是1935-1949年存在的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一直是余上沅。该校的特色是教学中很重视莎士比亚演出。该校原先打算毕业演出都要演出莎士比亚。因为抗战的关系,他们只演了四
Podcast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种新型复合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介,在教育领域内如何运用Podcast,并运用于德语视听说课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