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殷健灵的作品我读的并不多,之前只读过《纸人》《甜心小米》《爱——外婆和我》《轮子上的麦小麦》,这四本书几乎是不同的领域,有幼童文学,有少年文学,有青春文学,有纪实文学。我被可爱的小米感动过,同“纸人”一起伤感过,陪“外婆”一起笑过、哭过,陪麦小麦一起奔波过,每一本都直抵心灵深处,而《野芒坡》与她之前的作品相比,又透出许多不同之处,是作者第一本涉及历史题材的少年成长小说。
这本书写的是个叫“幼安”的男孩,这个名字——“幼安”让我感觉好熟悉,后来读着读着,我就想起了《城南旧事》里“惠安馆”中的那个疯子“秀珍”,两个都是身世可怜的人。就遭遇来说,幼安的身世则更为悲惨——从出生就背负着克死母亲的恶名,父亲的冷漠、继母的非人虐待使小幼安生活在深深的黑暗里,黑暗里唯一的一束温暖的光就是姥姥,就是那个有兔子灯照亮的元宵节,那是幼安一生的温暖牵挂和寄托。人类的丑恶可以到什么地步?当继母将油淋向幼安时,小小的幼安知道,他在这个女人手下会活得很艰难,于是离家出走,去找爱他的外婆,结果迷路,被人送进了圣母院,走进了野芒坡,之后走出一条活路,走向了追日的阳光大道。
野芒坡的历史背景是清末民初,变法、维新、租界、王朝灭亡……在那样一个朝代更迭、战乱纷繁的年代,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现世的世外桃源,我读着读着,甚至恍惚地认为是一个中国版的“夏山学校”。这样的教育在那个年代几乎是理想化的,而创造这样一个奇迹的就是法国传教士安仁斋。以我对“传教士”和修女的浅薄了解,我一直以为他们是来我们中国“洗脑”的,但《野芒坡》彻底纠正了我的无知浅见。原来在那么多年以前,那些个“传教士”也许真的是上帝派到人间来庇护和拯救那些可怜的国人的。这些历史的真实,以一篇小说柔软地颠覆了我几十年的认知。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吧!
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更多的是心灵的成长史。这是一个孤儿,除了同龄人的“友谊”,他几乎一無所有。而同龄人也不能有足够的智慧去点拨和指引他。因此,当发生“足球事件”时,他因为“内疚”而被人利用,几乎被压垮。当他被若瑟带去沐浴上帝之光时,冥冥之中,他皈依了艺术之光却浑然不觉,那种感受没有人去指引他;当他被严厉的葛修士分派去做认为最适合他的“鞋作”,他也只有木然地顺从。
明白自己的特长和追求,在今天本来是多么容易的事,可是,那个年代的孤儿幼安却是好不容易才顿悟过来,当然,事情远远不是顿悟过来那么简单。一次次的被拒,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创造奇迹,都是源于对艺术之光的追求。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去做,他凭着本能去热爱、去喜欢、去表现、去争取。“神父,我在绘画里找到了我的心,我不想让我的心死去。”终于,他通过了最苛刻的“考试”,打开了通往艺术的大门。“艺术有着至高标准,它是唯一,不应该向任何力量妥协。”当年扔下这句话的人在意大利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幼安是可怜的,又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来自若瑟,来自卓米豆、艾玛嬷嬷、安仁斋教授,甚至来自缪斯之吻,来自姥姥的“兔子灯”,但他的幸运更来自于他自己的勤奋和乐观,就像野芒坡的芒草一样,生生不息。他就是那个追日的夸父,不过他比夸父幸运得多,因为他这颗星星落在了野芒坡。
(选自2016年11月28日《中国教育报》)
链接:
殷健灵(1971-),祖籍江苏镇江,生于上海,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她的作品往往以女性特有的观察力、想象力,敏锐细腻以及清新雅致的文字,道出少年儿童成长的困惑、失落、欣喜与收获。探悉少年儿童隐秘曲折的心理世界是殷健灵所长,她的作品立足现实,视角独特,题材多样,风格典雅、宁静、唯美,充满人文关怀。她也因此被媒体誉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成长知己”和“精神摆渡人”。
《野芒坡》是殷健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小说中塑造的幼安是一个不幸的男孩,出生时便失去了母亲,成长中又遭到继母的虐待。为了去找爱他的外婆,幼安迷路误撞入教堂,被看门人送进专门收容孤儿的圣母院;后来,幼安被送入野芒坡,在那里,他不仅找到了友谊和爱,而且潜在的艺术天赋也被激发出来,几经探索和不懈地努力,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小说以主人公幼安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描写他如何自我探索、寻找人生方向的历程,呈现出一段独特的历史,讲述了一个穿越百年却依然可以在大小读者心中激起共鸣的故事。
鉴赏空间
本文是对整本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是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叫“幼安”。作者认为,这是一个身世可怜又幸运的男孩,他的幸运主要来自勤奋和乐观。这是这篇书评的观点,在结尾提出来很自然。作者关于幼安的情节概述和分析是得出“不幸与幸”这一结论的基础。
文中所述《城南旧事》和“传教士”的内容是作者阅读《野茫坡》后感想的迁移,可谓拓展了评议的空间。联系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也使我们对作品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读有所思
1.作者写《城南旧事》中类似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文中引用的“神父,我在绘画里找到了我的心,我不想让我的心死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本书写的是个叫“幼安”的男孩,这个名字——“幼安”让我感觉好熟悉,后来读着读着,我就想起了《城南旧事》里“惠安馆”中的那个疯子“秀珍”,两个都是身世可怜的人。就遭遇来说,幼安的身世则更为悲惨——从出生就背负着克死母亲的恶名,父亲的冷漠、继母的非人虐待使小幼安生活在深深的黑暗里,黑暗里唯一的一束温暖的光就是姥姥,就是那个有兔子灯照亮的元宵节,那是幼安一生的温暖牵挂和寄托。人类的丑恶可以到什么地步?当继母将油淋向幼安时,小小的幼安知道,他在这个女人手下会活得很艰难,于是离家出走,去找爱他的外婆,结果迷路,被人送进了圣母院,走进了野芒坡,之后走出一条活路,走向了追日的阳光大道。
野芒坡的历史背景是清末民初,变法、维新、租界、王朝灭亡……在那样一个朝代更迭、战乱纷繁的年代,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现世的世外桃源,我读着读着,甚至恍惚地认为是一个中国版的“夏山学校”。这样的教育在那个年代几乎是理想化的,而创造这样一个奇迹的就是法国传教士安仁斋。以我对“传教士”和修女的浅薄了解,我一直以为他们是来我们中国“洗脑”的,但《野芒坡》彻底纠正了我的无知浅见。原来在那么多年以前,那些个“传教士”也许真的是上帝派到人间来庇护和拯救那些可怜的国人的。这些历史的真实,以一篇小说柔软地颠覆了我几十年的认知。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吧!
这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更多的是心灵的成长史。这是一个孤儿,除了同龄人的“友谊”,他几乎一無所有。而同龄人也不能有足够的智慧去点拨和指引他。因此,当发生“足球事件”时,他因为“内疚”而被人利用,几乎被压垮。当他被若瑟带去沐浴上帝之光时,冥冥之中,他皈依了艺术之光却浑然不觉,那种感受没有人去指引他;当他被严厉的葛修士分派去做认为最适合他的“鞋作”,他也只有木然地顺从。
明白自己的特长和追求,在今天本来是多么容易的事,可是,那个年代的孤儿幼安却是好不容易才顿悟过来,当然,事情远远不是顿悟过来那么简单。一次次的被拒,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创造奇迹,都是源于对艺术之光的追求。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去做,他凭着本能去热爱、去喜欢、去表现、去争取。“神父,我在绘画里找到了我的心,我不想让我的心死去。”终于,他通过了最苛刻的“考试”,打开了通往艺术的大门。“艺术有着至高标准,它是唯一,不应该向任何力量妥协。”当年扔下这句话的人在意大利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幼安是可怜的,又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来自若瑟,来自卓米豆、艾玛嬷嬷、安仁斋教授,甚至来自缪斯之吻,来自姥姥的“兔子灯”,但他的幸运更来自于他自己的勤奋和乐观,就像野芒坡的芒草一样,生生不息。他就是那个追日的夸父,不过他比夸父幸运得多,因为他这颗星星落在了野芒坡。
(选自2016年11月28日《中国教育报》)
链接:
殷健灵(1971-),祖籍江苏镇江,生于上海,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她的作品往往以女性特有的观察力、想象力,敏锐细腻以及清新雅致的文字,道出少年儿童成长的困惑、失落、欣喜与收获。探悉少年儿童隐秘曲折的心理世界是殷健灵所长,她的作品立足现实,视角独特,题材多样,风格典雅、宁静、唯美,充满人文关怀。她也因此被媒体誉为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成长知己”和“精神摆渡人”。
《野芒坡》是殷健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出版。小说中塑造的幼安是一个不幸的男孩,出生时便失去了母亲,成长中又遭到继母的虐待。为了去找爱他的外婆,幼安迷路误撞入教堂,被看门人送进专门收容孤儿的圣母院;后来,幼安被送入野芒坡,在那里,他不仅找到了友谊和爱,而且潜在的艺术天赋也被激发出来,几经探索和不懈地努力,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小说以主人公幼安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描写他如何自我探索、寻找人生方向的历程,呈现出一段独特的历史,讲述了一个穿越百年却依然可以在大小读者心中激起共鸣的故事。
鉴赏空间
本文是对整本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是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叫“幼安”。作者认为,这是一个身世可怜又幸运的男孩,他的幸运主要来自勤奋和乐观。这是这篇书评的观点,在结尾提出来很自然。作者关于幼安的情节概述和分析是得出“不幸与幸”这一结论的基础。
文中所述《城南旧事》和“传教士”的内容是作者阅读《野茫坡》后感想的迁移,可谓拓展了评议的空间。联系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也使我们对作品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
读有所思
1.作者写《城南旧事》中类似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文中引用的“神父,我在绘画里找到了我的心,我不想让我的心死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